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篇《諫逐客令》是怎樣讓秦王嬴政,撤銷對李斯的驅逐呢?

一篇《諫逐客令》是怎樣讓秦王嬴政,撤銷對李斯的驅逐呢?

當時正值嬴政十年(全國還沒有統一),隨著秦王日益成熟,心中的抱負和理想也已經顯露,他對權利的渴望,不願意受制於人,特別是外族。加上秦國國內本土勢力向秦王訴苦,就發生了一系列驅逐外國的政令。剛好李斯三十七歲,官居客卿,而且是楚國人。客卿是指外國人在秦國享有的最高權位。人到倒霉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隨著呂不韋被驅逐出境,韓國水利工程師鄭國修關中水渠被揭發真正身份是韓國間諜,真正目的是借龐大的水利工程削弱秦國的國力民力財力,秦王覺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於是下逐客令,不論是誰,一律都驅逐出境。

嬴政

李斯首當其衝成為這道政令的犧牲品。他隨後上書秦王,也是史上著名的《諫逐客令》,站在嬴政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宗族之所以排擠外客,不外乎三點。

諫逐客令

一.貴賤之分。在宗室眼中,自己是貴族,而外客多為普通的民眾。

二.公私之分。宗室覺得江山是自己家的,是私有的,但是外客覺得江山是天下人的,是公有的。

三.賓主之別。宗室以主人自居,認為外客可以揮之即來,揮之即去。

李斯

李斯提出,宗室可以這樣想,但是秦王卻不能,因為他是打算一統天下的王,不應該內外有別。李斯的上書,打動了秦王,眾多外客因此也可以留在秦國為秦繼續效力,而李斯也晉陞為廷尉。廷尉是什麼概念呢?以前李斯是客卿身份,是外國人,並沒有走入秦國真正的權力圈,而廷尉呢?則是秦國司法領域最高的官。與此同時,李斯支持鄭國繼續修建水利,築就了後來著名的鄭國渠,為以後秦國一統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的修建的水利工程貫穿關中平原,修建好的鄭國渠,可以為秦國增加四分之一的糧食和稅收。可以這麼說,李斯通過這兩件事幫助秦王完成一統做好了物質和人才準備。

鄭國渠地圖

不過,通過這兩件事,讓人們銘記的是李斯處於低谷和逆境時的淡定與理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瀚海撈沙 的精彩文章:

歷史小故事:秦始皇都已經死了,是怎麼賜死公子扶蘇的?

TAG:瀚海撈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