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一定猜不到這一篇我寫的什麼

你一定猜不到這一篇我寫的什麼

你們一定想不到,我一個沒結婚的人卻在第二、第三部分里談婚姻、談孩子……

(一)一擔小米

今天想起了十年前的一部電視劇——《闖關東》,裡面一個情節我記憶猶新。

朱家大兒子朱傳文和譚鮮兒郎情妾意,兩人到了成親的年紀。鮮兒她爹也很喜歡朱家,認為這是一門好親事,他沒問朱家提什麼別的要求,只是要一擔小米。一擔小米在平常不算啥,可在災年,那可是能救一家幾口人的命。

後來傳文他娘東借西借湊齊了一擔米,沒想到在迎親路上被土匪截了。鮮兒她爹一聽小米沒了,死活不讓女兒出門,鮮兒又哭又鬧,說她和傳文枝葉相連分不開,父親含淚說要這擔小米並不是圖朱家的東西,而是為了給她哥娶媳婦的。(演譚家父親的是鮑國安,這個《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在這部戲裡為了一擔小米為難的掉眼淚)

我當時想,要是鮮兒的哥哥娶的媳婦家裡也有個哥哥,讓這個哥哥去娶朱家的一個妹妹,三家的這擔小米就誰都不用出了。就像三角債,甲欠乙一擔,乙欠丙一擔,丙反過來欠甲一擔,這時候三家人集合起來開個會,賬清了,三門親事也成了,皆大歡喜。

當然我當時的這個想法too young too simple,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只要有一方說我們家閨女長得好,得要兩擔,少一點也不行,那事情就沒有然後了;或者最先成親的那一對的女方家裡說以後的事情說不準,必須現在就把這擔米拿到手,那事情也完了;或者這其中的一個女兒說,我是個活生生的人,你們這麼算計,我不嫁了……最關鍵的是,哪有如此湊巧就正好是這三家?一圈下來興許是30家、50家,那這個難題無論如何也解不開。

形勢變了,不比以前,這一擔小米就這麼重要?

(二)孩子問題

今年我第一次隱隱感受到了恐婚,之前從來沒有過。

孩子就更不用提了,原來我覺得那些聲稱自己不要孩子的同學怪怪的,現在覺得人家不樂意要那就不要唄!人家想生孩子的時候你可以計劃生育,想盡辦法不讓生,等人家不想生了我看你咋辦,你能讓人家去配種?

錢只是一方面,教育是個大問題啊,幹啥都被戶口限制著,同一片藍天下,有戶口啥都不怕,沒戶口就活該倒霉,這道理說不通啊!

但我絕不會去罵那些呼籲國人生二胎的人,他們其實是為國家好。人口14億與4億不是關鍵,關鍵是結構得健康,等社會中年輕人沒多少了,到處是中老年人了,你我都得倒霉。

撫養孩子的過程很累,但沒有一些人說的那麼心酸。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曾說:「在家庭里,父子之愛就足以報償父親對孩子的關懷了。」當在遊樂場看到很多年輕爸爸跟孩子玩耍時臉上蕩漾出幸福的笑容時,我為這句話找到了印證。

當媽媽更是這樣,她們懷胎十月、分娩、餵奶,付出了得比男人多的多,但我從沒聽過哪個媽媽抱怨說後悔生了自己的孩子。相反,她們把孩子當作上天賜予自己最好的禮物,孩子成了她們幸福的最重要的源泉。

當然,歌頌了這麼多並不代表我就不怕要孩子。

(三)不能太計較

我沒結過婚,但我會看。我看得出來,婚姻里不能太計較。

如果把結婚當作談生意,那就麻煩了。你得事先知道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誰看孩子、誰做飯、誰犧牲自己工作之外的自由時間陪孩子玩、你對我的關懷值多少錢、我對你的關懷值多少……然後對這些事情進行估值,再選擇一個折現率把現金流折現了,最後現值少的一方給多的一方補齊欠款……我不相信任何人能有此番本事。

動不動就講原則更是煩人。什麼事情都只能按自己的想法來,自己的原則才是原則,別人不聽你的就是不愛你,這些話戀愛時期講講就罷了,多講無益。

我曾跟一個女同學開玩笑說,結婚以後多付出點,讓對方覺得對你稍稍有些虧欠是個聰明的做法。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他好他記得住,將來的日子裡會加倍償還你。要知道,很多事情其實是無意識中做出來的,可能一切都是不經意,但這裡面包含了你對他的好,也體現出了你對他的不好。

可很明顯,她並不贊同我的看法,說「隨心生活就好,為什麼要虧欠?該誰付出的時候就誰付出。」我當時就想這女孩真傻啊,不吃小虧哪能賺大便宜,我這可是說的男生的內心所想啊!當然你要是遇人不淑,碰到個白眼狼,得寸進尺,不知道感恩,那隻能怪自己眼拙了。

如今我基本懂了,那些說什麼其他都不要管,只管隨心生活的雞湯全是假的。組建起一個新的家庭後,人際關係從你自己變成了你、伴侶、孩子、父母、對方父母這些複雜關係後,時時處處謹慎就變得很重要,這條平衡木可不好走啊!需要你很聰明才行。

當然碰到不順心時的那種鈍勁兒也很重要,不然你很難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平您好啊 的精彩文章:

不要再在該講法律的時候講修身

TAG:小平您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