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畫里的中國,故事是真多……

年畫里的中國,故事是真多……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還有2天就除夕了,該準備的都差不多了吧。一百年前的今天,京城老百姓此時此刻仍在為年忙碌著。家裡平時捨不得吃的東西終於可以拿出來解解饞,大人們將院子內外收拾乾淨,如果見到街坊鄰居要作揖打拱,送上祝福。迎財神、年終祭祖、闔家團聚這些年俗都不能少。為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家家戶戶還會早早地在大門口貼上新的門神年畫,在窗戶上貼上紅色剪紙,一切看起來喜氣洋洋。

過年貼年畫在漢族民間已經流行了近千年。用新年畫替代舊年畫,是辭舊也是在迎新,有年畫的春節,才有年味。

春節中的年畫記憶

在傳統的民俗文化中,春節期間有件頭等要事,便是貼門神,人們認為,這相當於為自家宅子聘請了「神界保安」,能驅凶避邪、鎮宅護家。

在門神之中,成名最早的神荼、鬱壘兩兄弟。據中國古書記載,傳說有名叫神荼、鬱壘的兩兄弟,每天在桃樹下檢閱百鬼,若發現惡鬼危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於是,後人便畫出他們的畫像貼在門上用以辟邪祈福。

年畫由此而來。(出一道題,你知道神荼、鬱壘這兩個名字的正確讀音么?答案稍後揭曉,請接著往下看)

神荼、鬱壘門神年畫

門神年畫

年畫開始在民間普及是在宋代,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民間木刻年畫產地。先人們通過年畫表達對生活的熱忱期望,並使之成為經久不衰的年俗載體。

桃花塢年畫

楊柳青年畫

桃花塢年畫

年畫色彩往往分外地鮮艷,大紅配大綠的撞色運用,卻能給人一種鄉土氣息撲面而來的喜慶。

綿竹年畫

桃花塢年畫

就是在花花綠綠的年畫里,裝滿了古老但永遠吸引人的故事。守衛門前的「門神畫」,源於神荼、鬱壘兩兄弟監督百鬼的傳說;坐定灶台上的「灶王爺」,因主管人間飲食,被人細心供奉在廚房。

楊家埠年畫

臨汾年畫

錦竹年畫

人們把美好生活的模樣刻在一幅幅年畫中,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中國年畫從來沒有負面的東西。

民間流傳最廣的年畫是《老鼠嫁女》,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老鼠嫁女」源於古時民間習俗,因老鼠是人類天敵,故而在新年時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

老鼠嫁女年畫

福祿壽三星年畫

可以說,春節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在這裡起著一定的作用。

臨汾年畫

現代年畫

年畫是一部地域文化辭典,它藏著全部的中國年景。然而現如今,具有時代特色的年畫好像在不知不覺中淡出我們的生活。這一民俗會消失么?民間剪紙藝術的前世今生,似乎給了我們答案。

剪紙藝術的回歸

在我們印象中的剪紙可能是這樣的。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唐的圖騰,作為漢族的民間技藝,剪紙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2006年,剪紙藝術遺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千百年來,每到新年或者是重要節日,人們就會將剪紙貼在門窗、燈籠上,將美好願望與嚮往,寄托在喜慶艷麗的剪紙中,一代一代進行傳承。

有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用在剪紙身上再適合不過,現如今剪紙不僅僅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言人。藝術家們通過創新,將剪紙藝術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讓傳統文化的藝術元素綻放出新的時尚色彩。

愛馬仕絲巾+皮革

現代創意剪紙

服裝設計師由剪紙找到創作靈感

年畫、剪紙,千年前的民俗一路走到現在。今天,傳統春節風俗早已融入現代社會特質,但它依然有種力量,能夠讓中國人將其認作精神上的回歸。這種春節儀式感年復一年的存在,已成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和精神凝聚。一千年,一萬年,我們的春節,都得這樣過。

《鷓鴣天·丁巳元日》

——【宋代】姜夔

柏綠椒紅事事新。隔籬燈影賀年人。

三茅鍾動西窗曉,詩鬢無端又一春。

慵對客,緩開門。梅花閑伴老來身。

嬌兒學作人間字,鬱壘神荼寫未真。

央廣公益推出春節特輯《千年此刻》篇,讓我們通過聲音再次感受濃濃年味。歲歲同此刻,千年無絕期,春節,我們的節日!

聆聽音頻

還記得我們在前面文字中出的那道題么,聽完音頻想必大家已經知道答案。央廣公益也送出一幅年畫,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大吉大利。

為你推薦

本文來源:央廣公益

轉載編輯:李雨楠// 責編:李沛// 監製:汪群均

版權聲明:本文已註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鄉村之聲 的精彩文章:

春節慣性會晤即將展開,七大姑八大姨問題已備好,你準備好了嗎!
想種砂糖桔?現在正是好時機,冬植要開始了!

TAG:中國鄉村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