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紙上的年味:年畫中的春節記憶

紙上的年味:年畫中的春節記憶

中國是造紙術的發源地,在紙張上自然就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春節我們就利用紙張創作了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增添年味,像我們熟知的對聯、揮春、剪紙等等。今天我們要介紹和分享的是歷史悠久的年畫,也是讓我們記憶深刻的春節象徵之一,是傳遞年味不可或缺的載體。

年畫中最開始出現的是門神的形象。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後來年畫藝術不斷發展,形式上大多採用大紅大黃等鮮艷火爆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現,人物生動可愛富有活力。內容也開始變得廣泛,各類武將門神、灶爺、財神、觀音、八仙、壽星、戲曲人物、耕織農作、民間傳說、歷史故事、花卉動物、仕女、娃娃、風光景色等應有盡有。

年畫珍品欣賞

▲《天仙送子》清代,木刻手繪

▲《秦瓊 敬德》木刻手繪

▲《福善吉慶》清代,木刻手繪

▲《福在眼前》木刻手繪

▲《喜報平安》清代,木刻手繪

▲《女將門神》清代,木刻手繪

▲《八仙過海》清代,木刻手繪

▲《瑞雪豐年》清代,木刻手繪

▲《喜氣臨門》1947年,張仃

▲《戰太行》1975年,張益超

▲《勞動模範遊園會》1952年,李可染

年畫不僅於歲末臘月大量出現在鄉村市集和城鎮街巷,就是在平時的喜慶節日、婚喪風俗中,仍可見到各種不同題材形式的年畫。在嫁女聚親、生子彌月、考試中舉、陞官授職、拜師收徒、酬師謝神、捕魚豐收、出獵平安、搬家遷居、謝醫掛匾、祭天酬神等等民俗活動中,都有年畫藝術形式點綴其中。所以說,年畫藝術與民俗密切相關,從年畫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春節的節慶符號,還能了解到社會歷史文化的變遷。

文章參考:中國年畫藝術網

責任編輯:余嘉俊

文章校對:蘆思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傳大設計 的精彩文章:

德克·萬德倫:我是個設計師,不是個藝術家
宜家改變的遊戲規則

TAG:中傳大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