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省吾身與將軍三問

三省吾身與將軍三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達到自知之明,離不開批評和自我批評。孔子的高足曾參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曾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省吾身,把自我批評凝練成了日常習慣,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心智本性不受損害,可謂修身養性、見賢思齊的「金鑰匙」。

由此想到「將軍三問」——徐海東將軍以勇猛著稱,是公認的戰場虎將,敢打敢沖。戰場之外,將軍也是生性耿直,有一說一。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身體上的原因,將軍長期在遼寧大連休養,凡有人前來探望,必有三問:「政治上犯錯誤沒有?經濟上多吃多佔沒有?生活上和老婆離婚沒有?」

直來直去,拳拳到肉。不知道三問之後,有多少人接得住話,有多少「友誼的小船」會翻?徐海東的夫人曾私下提醒他,「多年不見的老戰友,怎麼好這樣問?」將軍回答痛快,「凈說好聽話,算什麼老戰友!」

和平了,進城了,誘惑多了,這個時候不提醒,不「咬耳扯袖」,更待何時?看似尖銳的提問,其實是對戰友、對同志深深的關愛。

三省吾身與將軍三問,都需要「把自己擺進去」的端正態度。只有直面真實的自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能少走彎路、少栽跟頭。

不久前,一篇題為《找找「四風」中的「我」》的文章被廣泛轉載,裡面有個小故事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上甘嶺戰役打得最慘烈的時候,秦基偉將軍一次與困守上甘嶺坑道的部隊通話時,為鼓舞士氣,剛說了句「轉告坑道里的同志們,軍黨委和軍首長都很惦記前面的同志」就被電話兵打斷了:首長別啰嗦了,揀要緊的說,先下命令吧。多年以後,秦基偉仍然感慨說,戰士做得對!那時敵人炮火紛飛,為接通電話不知犧牲了多少電話兵,只能搶一句算一句。

細細想來,戰場上來不得半點虛假,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明白「真實就是生命」,所以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

今天,反對「四風」,反對特權,反對腐敗,同樣需要三省吾身,同樣需要拿馬列主義的手電筒照照自己能否對「將軍三問」作出無愧於心的回答。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三省吾身的自覺,沒有「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的勇氣,就容易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同樣,說真話、聽實話,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黨內政治生活才會正常化。紅紅臉、出出汗,評人也被人評,批評也是自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批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但立足點是實事求是。把批評的藝術變為「藝術的批評」,那就成了徹頭徹尾的形式主義,治不了病,也救不了人。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但虛心接受批評,也是善於批評的行家裡手。他親歷隋末亂世,對於吏治腐敗有切身之痛,因此對於整頓吏治煞費苦心,尤其在約束身邊重臣上毫不放鬆。

長孫氏是唐太宗時期的重要政治家族,相、後同出一門,顯赫一時。長孫順德不僅是長孫皇后的族叔,而且功勛顯赫。就是這樣一位老同志,也有犯糊塗的時候。貞觀元年,大事初定,長孫順德就因為接受「數十匹絹」賄賂被人揭發。這筆財物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大約價值數千元(據《新唐書·食貨志》,「貞觀初……絹一匹,易米一斗」)。長孫順德富貴已足,卻難脫微利之誘,唐太宗是恨鐵不成鋼。

為了讓警示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唐太宗放出批評大招,趁著朝會的時候人多,如數賜給長孫順德絹數十匹,「以愧其心」。這相當於在滿朝文武大臣面前,現場公開實名通報。朝堂之上,連躲一躲的地縫都沒有,也難為這位久經沙場的武將了。「紅透臉、出大汗」的警示教育見人見事見細節,效果明顯。後來,長孫順德出任澤州刺史,「折節為政,號為明肅」「稱為良牧」。

「對於我們,經常地檢討工作,在檢討中推廣民主作風,不懼怕批評和自我批評,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中國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離不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而嚴肅的關鍵詞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黨員也好,黨組織也好,如果不三省吾身、不打掃「灰塵」,是難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更不要說自我凈化、自我提高乃至自我革命了。(崔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紀檢監察報 的精彩文章:

堅決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
印度「最大騙局」:30多名被告無罪 疑團誰來解開?

TAG:中國紀檢監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