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之針鋒相對深度講解

蘇軾之針鋒相對深度講解

前幾天小編去旅遊了,還有我的粉絲 (其實是老同學) 問我去哪兒,其實小編去上海了(還有迪士尼嘞),還玩了最驚險項目,特別驚險餒!

(咦?小編好像跑題了)好了,時間不多了,我們開始今天的 蘇軾 之 針鋒相對

加色的字體是重要知識點哦

上一講我們講到,蘇軾剛踏入官場就遇到了陳公弼這樣嚴厲的上司,好在日後蘇軾明白了陳公弼並不是有意的叼難他,而是擔心他自恃才高,影響前程,蘇軾在鳳翔府工作了三年之後被調往京城為官,然而蘇軾竟然與當朝宰相王安石發生了政見衝突,初出茅廬的蘇軾為什麼敢與宰相針鋒相對呢?他與王安石政治糾葛的背後,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今天就由中學生假學者小姚同學為您揭開蘇軾針鋒相對的故事。

蘇軾在鳳翔府做了三年的簽判之後,任期就到了,被調回中央擔任了一個官職,叫做「判官誥院」,那麼這是一個什麼官呢?就是負責給官員頒發他的任職資格證的一個機構。這一年,宋神宗就正式的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那麼這有是一個什麼官職呢?其實就是副宰相,具體負責組織改革變法的事官。

那麼我相信,很多人對王安石都十分地了解,但是大家可能對王安石變法並不太了解,那麼,在吃我就很簡略的跟大家談一談王安石變法與改革政策。

北宋王朝建立之後,開國皇帝趙匡胤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經驗教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比如說他不重用軍人,軍隊由他自己直接控制,而他大批的重用文職官員,那重用文職官員,就必須得投入,比如說提高工資待遇等等。我在此舉一個很小的例子,來說明當時北宋王朝財政負擔之重:

因為北宋包括南宋可能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官員俸祿最高的王朝了,當時一個宰相一個月的俸祿雜七八雜八的算下來大家知道有多少錢嗎?有50多萬文!那可能大家對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我再給大家舉一個很小的例子,當時一斗米,也就是12斤米,要50文錢,而且這還是高等米,也就是說宋朝宰相一個月的俸祿就可以買1萬斗,也就是12萬斤的米,大家可以算一算,我們一個月的工資到底能不能買12萬斤米!就算你一個月的工資是5萬塊錢(很多了啦),高價米是50塊錢,那他也只能買1000斤米,那是有120倍的差距呢!

既然頂層的人工資待遇都這麼高,那再往下排也不會低到哪去。

除了這些,宋朝每年還要向他們的鄰國西夏國和遼國進貢幾十萬兩白銀、幾十萬匹絹帛來換取邊境的暫時的和平。

那麼這麼多的錢,負擔都加到誰的身上呢?都加到老百姓的身上,當時北宋的王朝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得不改革了。那麼當時年僅20歲的宋神宗繼位,改革變法需要勵精圖治,那就得需要一個主持大計的人,宋神宗的眼睛就鎖定了王安石的身上。

在此,雖然沒有什麼必要,但我還是得做一下人物介紹:

姓名:王安石 字:介甫

號:半山 時代:北宋

生卒年:1021.12.18

~1086.5.21

謚號:文 追贈:太傅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從小家境貧寒,懂得老百姓的疾苦,多次上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興利除弊,減輕百姓的負擔,他的想法與宋神宗不謀而合。公園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主持改革變法事宜,改革的大幕剛剛拉開,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朝廷上主張變法的新黨和反對變法的舊黨展開政見之爭。剛剛踏入仕途的蘇軾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這場黨政之中,那麼蘇軾到底支持哪一方呢?他對王安石的改革變法會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我們說蘇軾對改革變法是反對的,他是一個反對派。為什麼他反對呢?我們用很簡略概括的語言來講,應該主要有三點:

第一:

蘇軾向來認為朝政改革的關鍵在於用人制度,而不在於變革制度本身、體質本身。

第二:

蘇軾主張循序漸進的改革,反對狂風暴雨式的改革。他認為王安石的改革變法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休克療法,他堅決不贊成。

第三:

蘇軾跟許多反對改革變法的元老大臣有著特別密切的淵源關係,這些反對派的人物,對於蘇軾的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所以蘇軾是什麼呢?是屬於反對改革變法的。

那麼對於王安石呢?蘇軾什麼態度呢?王石當時為了積極的推進改革變法,他要在思想輿論上統一大家的思想。

王安石帶了一批年輕人,對於古代的傳統典籍,進行重新的闡釋,而且他規定我闡釋的結果就是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

根據史料記載,蘇軾並非是徹底的保守派,其實他也積極主張改革,可以說在限制豪門權貴、實行富國強兵等政治大方向上方面蘇軾與王安石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他不主張王安石採用強硬的政治手段進行改革。此外,以大文人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人物也影響著蘇軾的政治立場,那麼對於蘇軾來說,它與王安石政見對立,究竟意味著什麼呢,蘇軾的仕途會因此受到影響嗎?

宋神宗曾經有兩次提拔蘇軾的朝廷裡面擔任非常重要的官職,王安石當時是宰相,他堅決的拒絕,在王安石看來,蘇軾要是在宋神宗身邊做官,那還不等於是在他的眼皮底下安排個搗亂分子,那我這個改革變法還弄不弄了?!他跟宋神宗說:「蘇軾這個人學問是有的,可是這個人路子不正,皇上對這種人不必過分的在意,根本就不用搭理他。」他這一來二去話說得多了,宋神宗對蘇軾的印象就不太好了。我們知道當時反對派裡面有一個領袖人物——司馬光,宋神宗對司馬光非常的尊敬,他也非常的信任他,他就對司馬光說:「蘇軾這個人人品不好。」皇上說這個話那就是很重的,皇上尚且如此,那一些革新派更是不遺餘力地打擊、攻擊蘇軾。時間長了,蘇軾就覺得在這個是非之地再呆下去麻煩就大了,弄不好就會引火上身。他主動提出離開朝廷,不想在這裡幹了,我到地方上去,與其在這裡成天勾心鬥角、口舌大戰,不如在地方上做些實實在在的給老百姓有用的工作來造福老百姓。神宗皇帝說實話是非常欣賞蘇軾,但是欣賞沒用,他不能為改革變法所用,只好批准他的請求。宋神宗寫的批示是派蘇軾去咱們現在的安徽的潁州去做知州,也就是做市長,可是這個批件到了宰相那兒給變了,變成在潁州做通判,也就是副市長。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這是怎麼回事。蘇軾拿到批示還十分奇怪,又回到皇帝那裡詢問,宋仁宗一看,怎麼改成通判了呢?那既然改成通判,我也不改了,把地方改了吧,去杭州做通判。這個更值啊,去杭州做通判也比到潁州做知府還要好,這是一大筆美差,為什麼呢?杭州那是當時是北宋王朝的一個重鎮,就是做通判也是很重要的位置,其實皇帝對蘇軾的態度是非常矛盾的,欣賞他、想用它,可是蘇軾在改革變法這個問題上還是一個刺頭,他不服軟,他反對改革變法,也就是他沒用,沒有用就把它放到地方上用,他就是想給他安排一個妥當的職位。

剛才說到由於蘇軾反對王安石強力改革,而王安石為了推行自己的變法主張不得不排除異己,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蘇軾不得不請求辭去京官到地方任職,那麼經驗不足的蘇軾能夠勝任地方官的官職嗎?

我們說在八年的地方工作當中,蘇軾這位科舉考場上的成功者,他要接受這個考驗,他倒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呢?我們之前講李白、杜甫都是大詩人、大文人,但是一到具體的政治工作崗位上,就不靈了。蘇軾呢?他在杭州的任期滿了之後,按照朝廷的規矩,三年任期一滿一調任,他先後在密州、徐州,後來又到湖州擔任知州,後來擔任的都是正職。

我們只來看一個典型的事例:

他在八年的地方工作當中成績最為突出的是在徐州擔任知州。

徐州這個地方,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黃河水患。蘇軾剛一到徐州正碰上發大水,把徐州圍到水位高達兩丈八尺,比城裡邊的平地要高一丈零九寸,那民心能承受這一丈零九寸的這差距嗎?

特別是那些有錢人,一聽說一丈零九寸了,紛紛要出城去避難啊,蘇軾是堅決不允。他提出的的口號是:只要我蘇軾不走,洪水就沖不垮徐州城!這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呢?這些富戶、商戶一旦全部遷移走,整個城裡面民心就全亂了,這是第一步:抓住了民心。

第二步:緊急調動了五千名民夫搶修城牆,這是非常必要的,可是洪水圍住之後你老這麼堵他,這不是根本之道。你需要把它疏導出去,於是蘇軾召集水利專家,把徐州城北有個地方叫做清冷口,把那兒給鑿開了以後,再把水想辦法逐步地引到黃河的故道上去,然後再流到海里去,這就是釜底抽薪的辦法,否則你調十萬人來讀越堵水越高,要知道他是徐州知州,他是第一把手,他要決策,要具體組織實施,這是對蘇軾的一個很大的考驗,而且這不是一般的事情,人命關天。大水圍困了七十多天,終於被疏導的黃河故道,蘇軾在這七十多天里戴著斗笠、穿著蓑衣、拄著木杖,趿拉著木板鞋。其實我們講許多他的抗洪搶險的工作,這只不過是蘇軾在八年的地方行政工作當中的一個很小的側面。比如說在杭州的時候,當地的有六口水井,全部因為年久失修坍塌了,用不成了,吃水成了大問題,蘇軾就和其他的官員一起商量修復的這個水井。可以說這八年的實踐證明。蘇軾不但是一個好官、處處為民著想的好官,而且他還是個有能力的好官。大家也許要問那個八年這個行政工作這麼繁重,蘇軾還寫詩嗎?應該說,正是由於走出了京城到了地方開闊了眼界,鍛煉了他的思想的情感,所以他的詩寫的更好。我們知道有一句俗話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城太美了。蘇軾到杭州做通判,有足夠的時間來領略杭州的美景。特別是杭州城的美麗的西湖。蘇軾有首詩寫得好:「水光瀲灧晴方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每當我們看到西湖,就本能地會想到這首詩,也就是說,這首詩已經成為了,我們想到西湖時本能的反應。在天氣非常晴朗的時候,西湖是這麼的明媚、明麗,它就好像一個美麗的女子一樣,裝扮了濃妝一樣。在下雨天的時候。他依然是那麼空靈,那麼飄渺,又好像一個女子化了淡妝一樣,而不管西湖到底怎樣,他都是詩人心目中的西施,無比的完美。所以之後我們還知道西湖的別稱,叫做西子湖,正是從蘇軾的這首詩來的。所以一個大詩人一不小心就總會締造一個風景的名字。我們可以說初出茅廬的蘇軾,不僅是一個得民心的官,而且還是一個有能力的好官。便是在工作之餘,他也依然能非常瀟洒自如地展開自己的文學的情思,他惹人喜愛,又很超脫,這就是蘇軾的迷人之處,現在蘇軾又要去他的另一個新的任所。

這就是宋神宗元封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44歲的蘇軾將要調任湖州知州,而跟他帶著老婆孩子去湖州的時候,他做夢都不會想到,一個巨大的噩夢將伴隨著他到達湖州,那麼蘇軾的到底得罪了何方神聖?又遭遇了怎樣的滅頂之災呢?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大難臨頭》我們下次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我沒有珍惜
那段歲月 亦如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