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世凱做了一個決定,春節從此不等於農曆新年,結果引發混亂至今

袁世凱做了一個決定,春節從此不等於農曆新年,結果引發混亂至今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了古代春節的習俗,其中提到了古代春節與立春是在同一天,引發了讀者們的強烈反響,咱們就來講講為何如今的春節為何與立春不在同一天。

立春桃花開

據明代王象晉所撰《二如亭群芳譜》中對立春的解釋——「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在民間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古人將其視作歲首,當做新一年的開始,相當於現代的「春節」,而農曆正月初一則是大名鼎鼎的「元旦」。事實上,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之前,中國的春節都是從立春之日開始的。

孫中山先生劇照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革命領袖孫中山推翻清朝,建立了嶄新的民國政權,他宣布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不過並沒有調整春節的時間——因為春節的存在對農業生產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突然改變可能會造成民間混亂。然而兩年後的1月21日,時任內務總長朱啟鈐向大總統袁世凱提交了《定四季節假呈》,其中說到「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很快,這份文件就獲得了袁世凱的批准,於民國四年(公元1914年)起開始實行,春節被改到了農曆正月初一,立春則淪為普通節氣,持續兩千餘年的立春節慶活動逐步消失。

袁世凱民國時期戎裝劇照

後世有許多人在怪朱啟鈐、袁世凱把中國最重要的「春節」搞亂了。其實袁世凱在這件事上真的冤枉,因為他的初衷其實是要保留傳統風俗,這在《定四季節假呈》中有過明確表述:「乘時布令,當循世界之大同,而通俗宜民,應從社會之習慣。」

新的節日安排公布後,民間很快就開始流行過春節,從前的「歲節」徹底成了「年節」。從這時起,農曆正月初一正式稱作「春節」,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也就是所謂的「公曆新年」。這樣一來,農曆年從正月初一起毫無爭議,但農曆生肖年從何開始卻成了備受爭議的問題。在古代曆法之中,天干地支和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因此許多人仍堅持將「立春」節氣作為農曆生肖年的開始。

清朝立春開耕禮復原場景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國古代使用的農曆屬於陰陽合曆,和公曆的時間相差很大,一般都相差一個月左右。為了便於農民播種收穫、開展生產活動和發揚民俗傳統,我國既採用與國外接軌的公曆紀年,也延用更直觀反映天象與農時的農曆紀年。

春節拜年

由此可知,每年的1月1日,只是公曆交接,代表進入了公曆新年,但這並不代表農曆的交接;而農曆的春節,也不是進入農曆新年的標誌,得到每年公曆2月4日左右的立春節氣,才是新舊農曆年份的交替。因此時常會出現農曆新年早於春節或晚於春節的情況出現,對這種曆法混亂的情況,民間逐漸有人開始抱怨,想必袁世凱當初也是萬萬沒有料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群紳士開了場閉門會,便決定1100萬人命運,其原因爭議至今無果
這是史上爭議最大的起義,教材肯定民間批判,問題根源卻無人在意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