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成為一顆普通的行星也是很有壓力的啊!

原來,成為一顆普通的行星也是很有壓力的啊!

「浩瀚的星空藏著數不盡的秘密,

每一個都是一顆夾心的糖果。」

行星寶寶就有著好多好多的小秘密,它是怎麼來的?它和異卵雙胞胎——恆星哥哥有哪些不同?它的好朋友——太陽系以外的行星小夥伴又是怎麼來的呢?

噓,今天的銀河說偷偷告訴你答案!

這朵宇宙雲——沙普利斯特2-106,是恆星和行星的集中形成區。

太陽系中的行星並非憑空出現的,同樣,太陽也不是。小朋友們知道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嗎?

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系還不像今天這麼熱鬧,那裡充滿了氣體和塵埃。慢慢地,在一團氣體的中心,重力作用使許多物質聚集起來,形成了如今的太陽。剩餘的物質則在太陽周圍旋轉,相互碰撞後聚集到一起。這時,由於重力變大,部分物質可以繼續吸引更多的氣體和塵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行星

如何清晰地界定行星,這一問題已經爭論了許久。直到2006年,科學家們才獲得了一致的結論,他們認為,行星應該具有三個基本特徵:所有的行星都必須圍繞太陽旋轉;行星必須夠大,通過重力作用使自身能保持球形;行星需藉助重力將其周圍圍繞太陽旋轉的其他物體清除掉,這樣自己才能「大展拳腳」。

原來,成為一顆普通的行星也是很有壓力的啊!

其他地方的行星也是這樣形成的嗎?

上述關於行星的定義一般用來描述太陽系中的行星,但實際上,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陽系以外的地方也有行星的蹤跡,這些行星被稱為系外行星。如今,通過天文望遠鏡,科學家們已經觀測到系外行星和太陽系中的行星一樣,也在圍繞著恆星旋轉。這是不是說明系外行星也來源於恆星形成之後的殘留物質呢?

這取決於行星的種類。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一小團氣體漂浮在宇宙中,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聚集成了球體,這時會不會產生一顆行星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本身就是一顆「大氣球」。其實,行星的這兩種形成過程都是因為「原材料」不夠,不足以形成閃亮的恆星,所以才「降級」,形成了行星。

大行星還是小恆星?

在宇宙中,如果一小團氣體不足以形成恆星,那它們會聚集,並形成球體。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團氣體會形成褐矮星。它是一種氣態天體,質量介於最小的恆星和最大的行星之間。褐矮星也被稱為「失敗的恆星」,這是因為它們比普通的行星大得多,但質量還是不足以形成發光發熱的恆星。

不同的行星、太陽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天體的相對大小。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體積更小的氣態天體。它們比褐矮星們更紅也更年輕。關於它的來源,科學家們推測可能與褐矮星相同——源自於一小團氣體。也有可能是在恆星周圍形成的,因為某種原因而被拋到了宇宙中。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氣態天體就是行星,但也有人認為只有確定了它們是在恆星周圍形成的,才能被叫做行星。反之,它們只不過是一顆「不完全的恆星」。

雖然關於行星的來源,至今任眾說紛紜,但也正是由於這些爭議,行星、恆星、系外行星這些天體才顯得格外神秘和有趣。

小朋友們想不想揭開這些謎底呢?

編譯:小星辰

配圖:masaaki

語音:布丁

編輯:可樂

內容改編自NASA相關欄目內容

轉載請註明轉自銀河說(GalaxSay.com)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銀河說 的精彩文章:

四大門派「握手言和」 一百多顆衛星攜手「照耀」地球

TAG:銀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