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小時!我們見證了濟南站的凌晨百態,每一個人都是春運的故事主角……

8小時!我們見證了濟南站的凌晨百態,每一個人都是春運的故事主角……

策劃:春花

文:春花

採訪:春花/王大萌/兼余

攝影:趙昌民

每一次的春運,都是一場劫難。

劉若英的電影《後來的我們》,正在拍攝製作當中,這部電影有一段情節是關於春運的,兩個年輕人在搖搖晃晃的車廂中遇見,在充滿泡麵味的車廂里一見鍾情。

白天的火車站人山人海,車站周邊也是車水馬龍,那麼,你見過凌晨的濟南火車站么......

我們在火車站等候了整晚,暴走了8小時,從站外廣場到候車室到站台,在這裡,我們見證了一個個深夜回家的故事。

同時,我們還準備了一些小禮品送給大家,希望在這個寒冷的濟南夜裡,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能夠略感溫暖。

GIF

外鄉

WAIXIANG

家鄉

JIAXIANG

余先生 50歲

「一年在家時間加起來僅有1個月」

對於余先生來講,走南闖北,哪裡需要找工人,哪裡就是他臨時的家。家鄉,無意間變成了一間客棧。幾乎一年才回家一次,甚至更久。每次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少之又少。

余先生來自河南南陽,年前最後一次工作是在濟南,在外奔波了一年,年末終於可以回家了。說起自己的孩子,余先生滿臉洋溢著幸福。大兒子23歲,小女兒也已經18歲了,兒女雙全的余先生感到很幸福。

常年在外打工,通常過年才回家,家裡秋收的時候也要回家幫著干農活。據余先生說,他每年在家待的時間,加起來也不足一個月。余先生還要在售票大廳里等待22個小時,買了第二天晚上的硬座,要坐14個小時。為了省下住宿的錢,就在售票廳的角落裡歇息。

四名大學生 22歲

「下一次還可以和你們一起回家嗎」

兩個山建的,兩個菏澤學院的,同是學習編程專業,在濟寧培訓的時候結識,四人成了要好的朋友。他們在不同的城市外出實習,卻相約在濟南碰面,一起回家。

他們回家的方向也不同,有的是臨沂,有的是德州,有的是淄博。隔著很遠,我們便聽到他們聊天的聲音,像極了久別重逢的老友會面。

也許過了今晚,我們就要走向相反的方向,但此時此刻,我只想跟你們再聊聊天。

小花 23歲

「年後,我不回上海了」

在火車站見到她的時候,她只有一個人,沒有行李。別人過年回家像是逃難,而她卻像是串個門。

跟她聊了幾句,才發現她是剛剛到了濟南,明天一早要去轉乘。她在上海打拚了一年,今年早早的買了春運的車票,成為春運旅途中的一員,行李也早早打包都寄回了家。我問她,不打算回上海了嗎?她說,不了。

滬漂這一年,她過得並不好,雖然在上海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每天都有拼勁,但她戰勝不了孤獨的感覺,到了深夜,她總是會被各種思緒籠罩,想要找人說說話,但是打開手機卻不知道該找誰,其實更怕的,是勾起思念。

她很累,不想在外繼續漂泊了。此時此刻,她只想快點兒回到家。

徐阿姨 54歲

「真的很想回家,很想孩子」

徐阿姨,54歲,是一名環衛工人。今年是她在濟南工作的第20個年頭。

她說,濟南還是很溫暖的,工作很辛苦,但也很開心。我們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忙著在候車室里打掃著衛生,瓶瓶罐罐廢紙碎屑散落滿地,徐阿姨低頭打掃著。我們遞上一雙手套,徐阿姨突然熱淚盈眶,手裡牢牢地拿著掃帚,道過謝聊過幾句便又開始忙碌。

看著絡繹不絕的返鄉人,仍堅守崗位的她,原本掩藏著對家鄉的思念,此時也忍不住翻騰起來。徐阿姨家是柳埠的,在車站打掃候車室,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今晚到早上4點半才能夠接班休息,但身體硬朗的她完全看不出已經年過半百。

徐阿姨說,真的很想回家,很想孩子。但這個春節,他們不放假。

宋大哥 42歲

常年靠在火車站撿垃圾為生

他拿著紙箱子步伐看似輕盈的走過來,在他身上,起初卻一點看不出悲傷的影子,殊不知,他才是整個火車站人群中最亮的那顆星。

宋大哥,40歲,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臃腫的棕色的棉衣下是骨瘦如柴的病弱身軀,他常年靠在火車站撿垃圾為生,天為被地為床。

從小左手食指的殘疾並不能阻擋他對生活的一腔熱血,在老年公寓做義工的差事使他的日子多了幾分生氣;倒是棉褲下的那雙「病腿」耽誤了他的一生,不能長時間站立勞作,找不到正經工作的他在生活的重壓下只能硬著頭皮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與他交談中他卻如此平靜,似乎是在訴說別人的故事,我想,這就叫語言上的麻木吧。 但當他說到自己的老母親去世,一個男人卻再也忍不住眼眶中的淚水,嘴裡一直在嘟囔著:母親,我好想你啊…母親…寫到這,想到一個男人深夜裡的低語哭泣,我們也已淚流不止。

他拿著我們送出的手套和保溫杯一直雙手畫十字用自己的信仰感恩方式說謝謝,我說大哥,千萬別再說感謝,生活必定會越來越好。

他還想繼續交談,但不容時間一分一秒的逝去,他說必須再撿點什麼才能夠維持今天的生計,望著他緩緩離去的身影,心裡五味雜陳。哎,生活,原來你是這個樣子的啊。

一家四口

「回家鄉過年才是對一年最好的交代」

爸媽、孩子、姥姥,已經是第四年擠入春運的大潮了。孩子的爸媽在大連做生意,姥姥便跟隨過去照顧孩子。每次一待,就是一整年。

終於盼望到了春節,可以回家過年了,大家都知道在外鄉做生意很不容易,還要供孩子念書。他們總是起早貪黑,今年他們沒有買到直達車次,只好來濟南中轉,還有四個小時,他們就可以回到泰安了。

雖然一家四口都在大連,但他們覺得在外鄉過年還是沒有年味,不如家鄉的春節更有儀式感。談起孩子,爸媽和姥姥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大概最幸福的樣子就是如此,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凌晨三點,濟南站變得安靜下來。售票處、進站口、出站口都人變得熙熙攘攘,但在車站的各個角落,還散落著一些席地而睡的「可憐人」。著實讓人心疼。

在寒冬的夜裡,或許有人陪你同行,或許你們形同陌路。但在此時此刻,你們相互對視,卻又似乎心照不宣。

或者只是一個人,蜷縮在車站的角落裡,只為了躲避那股寒風,等待回家的列車。

在這個難熬的深夜裡,沒有床,沒有被子,只有那一排排候車椅的陪伴

又或者是在手機的另一端,有人願意整夜陪你,直到你安全到達。

還有人在等待過程中,泡上一碗熱騰騰的泡麵,當做夜宵......

春運,就好似一場回家的旅途。每個人都有要到達的終點,免不了要經歷離別,或是再次相遇。但在春運這場旅途中,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故事,每個人都是主角。

濟南火車站的春運也是如此。每天都有無數人彙集在這裡,無論是終點還是中轉,無論是啟程還是歸鄉,寒來暑往,晝夜不息。

他們或留下背影,

或在堅守崗位,

或是已經準備啟程......

此時此刻,在這場春運旅途里,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故事的主角。

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人會在那裡衷心的祝福你;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家人會在那裡耐心等著你。儘管每年都會回家很多次,但是過年這趟好像儀式感尤為特別。過年回家,更像是去交一份答卷,對爸媽,也對自己。

我們離開時,他們應該都已經踏上了凌晨的列車,去往要去的地方。

深夜遠行人,不管你身處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無論幸福與否。要始終相信,穿過夏天的木柵欄和冬天的風雪,你終會抵達。

心中有愛、希望、溫暖,那每一次的列車出發,終點都叫幸福。因為每一座城市的火車站,既是離別,又是歸來。

願大家都能夠平安到家,與家人相聚於春節。

本平台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關鍵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濟南 的精彩文章:

這一年,在濟南

TAG:最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