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為什麼IOTA會受到幣圈的懷疑與詬病?

原創:為什麼IOTA會受到幣圈的懷疑與詬病?

昨天,看到Discord一條消息說是維基百科將IOTA的詞條刪除了。給出的理由是IOTA詞條中的各類內容來源不可靠,無論是福布斯的稿件,還是納斯達克亦或是medium的基金會官方供稿,都屬於不夠權威的內容來源。看到這條消息,我感覺真的是匪夷所思。IOTA無論是與博世合作,還是日均交易量,都已經是非常可靠真實的東西,都是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的內容,稍加思索都能發現這些事情並非來源於虛無。那麼為什麼IOTA會被刪除詞條?為什麼從問世之後就一直受到各方的抨擊與批評呢?我思考了一段時間其中原因,同時也發現了一些貓膩,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熱愛IOTA的人都知道,纏結技術擺脫了區塊鏈的原生性弊端。無交易費,無限拓展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都是沒辦法從根本上實現的。即便是有什麼閃電網路,還是分片技術,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區塊鏈的這種性質。IOTA就是來革區塊鏈的命!

區塊鏈技術的利益相關者每天絞盡腦汁在想如何讓區塊鏈更快更大規模的被社會經濟所接受,想著怎樣才能利用共識驗證獎勵機制來建立更加高效的分散式自治組織架構。而這時,IOTA竟然破天荒的提出,我不要物質獎勵,一樣能達到去中心化的高效組織,一樣能被現有經濟體系所應用,並且我已經不斷的實現這些成就。這種情況就好像,三體中,地球人天天為了爭權奪利的破事拼個你死我活的時候,突然發現原來更高級別的文明正在虎視眈眈。你想想會發生什麼情況?各種手段用起來,想辦法把它弄死呀。

接下來,我以IOTA的安全性來說。現在很多人在質疑IOTA的安全性,不信任Curl演算法,其源頭來自於MIT DCI的一份指責報告。事實上,基金會也對此發過聲明,指出任何攻擊形式都得建立在客觀可行的基礎上。MIT DCI指出的攻擊形式,根本沒有辦法實施(見此鏈接)。就比如,現在我說要用量子計算機攻破比特幣的演算法,OK呀,理論上可以啊,可問題現在沒有人給我量子計算機啊。同理,MIT DCI所指出的攻擊也必須得建立在可以操作的基礎上。否則意義何在?說完MIT DCI的抨擊手段,我再說說MIT DCI的抨擊IOTA的動機。

其實,MIT DCI小組成員中有Zcash的白皮書撰寫者(Madars Virza),比特幣閃電網路技術的支持者(Neha Narula&Tadge Dryja)。而且,據Discord的一些消息稱,MIT DCI其中還有成員與Engima數字貨幣項目的關係密切,而Engima前不久剛剛發布了數據市場項目。這些人代表了區塊鏈技術全球最堅挺的支持者,如果區塊鏈技術被以DAG為基石的纏結所取代,那等於他們一直以來的學術研究與努力,以及未來所將擁有的財富與名譽都將蕩然無存,試問誰又會因此威脅而坐以待斃?

我們再反過來思考安全性的問題,IOTA從主網上線到現在價值40億美金,並沒有出現過任何一例,由於纏結網路自身問題而出現丟幣的案例,如果真的有如MIT DCI文中所提到的「崩潰性風險」,那為什麼至今不發生一例丟幣的現象呢(注意,IOTA目前出現的唯一丟幣途徑就是種子遺失或被盜。有關種子安全性的問題,請參考網站相關文章)?相反,因為一些各種原因,比特幣,以太坊等等加密貨幣卻因為算力集中導致組織權力失衡,技術缺陷等等原因,爆出過分叉,進展緩慢等等嚴重問題。

下面,在講講為什麼普通人不喜歡IOTA,跟風黑它的原因。從普通用戶的角度來說,現在的IOTA我也不喜歡。為什麼呢?聽聽我的經歷,我早前接觸數字貨幣,當然從比特幣和以太坊開始,當時花了巨大的精力,總算搞清楚啥是區塊鏈,也搞明白了各種區塊鏈技術的代幣錢包怎麼用啊等等常規操作。後來,接觸IOTA時,看了纏結白皮書,發現這麼多複雜的公式,巨科幻呀!而且它原來都根本不算區塊鏈,是個DAG,什麼鬼?下載了錢包一看,怎麼這麼丑!編寫自己的種子,數了81個字母,還得大寫,還得有9,我的天哪!太煩了吧!我相信,很多人的耐心到此已經崩潰了。他們會想,一個連錢包這種基本問題都做不好的團隊,何談數字貨幣之王?

OK,就是這個原因,造成IOTA與無數人失之交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其一直得不到幣圈民眾的摯愛。那些個連代碼都沒有的空氣幣,隨便拉拉人頭,社區幾萬幾萬的關注量。反觀IOTA,踏踏實實做項目,認認真真寫代碼,國內社區之今未到一萬的粉絲,其中真愛粉更是寥寥無幾。既然不是真愛,那基本上就會跟風黑咯。

不過,大家細細想想,錢包這種視覺界面的問題,真的是一個數字貨幣項目成功的關鍵嗎?絕對不是,可靠的底層網路,大規模的落地應用才是啊!

洋洋洒洒寫了不少,讓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維基百科的事情來結尾。提起它,大家心目呈現的圖像就是中立,客觀的普及性介紹。那麼既然應該持有不偏不倚的論述,那為何要刪除IOTA詞條?難道在詞條內容中指明問題並說明有爭議情況,不是更加中立與妥善的處理辦法嗎?為什麼要選擇刪除,而不給它向世界表達自己的機會?其背後真實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不過,基金會已經有工作人員就此問題與維基百科進行交涉,相信維基百科會有妥善的處理結果。(完)

以上結論由我自己搜集的信息主觀推測而出,僅代表個人意見,與IOTA基金會無關,並不具有任何投資價值,僅供參考!

英文鏈接:

https://blog.iota.org/announcing-the-iota-ecosystem-339612656bc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足球與美食可以兼得
減肥為什麼這麼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