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互利共贏——訪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合資公司董事馬正國

專訪: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互利共贏——訪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合資公司董事馬正國

新華社吉隆坡2月15日電 專訪: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互利共贏——訪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合資公司董事馬正國

新華社記者劉彤 林昊

隨著馬來西亞與中國近兩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經貿合作不斷升溫,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馬中關丹產業園也備受關注。

關丹產業園合資公司董事、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副總經理馬正國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園區2017年在招商引資以及配合入園企業生產方面成效顯著,在收穫前期投入成果的同時已經開始讓當地民眾和企業受益。

馬正國表示,目前園方共與10個項目簽訂了投資協議,協議投資額超過245億元人民幣,包括年產350萬噸的聯合鋼鐵項目、年產1200萬套輪胎生產項目和年產20萬噸氮磷鉀複合肥項目等。其中,聯合鋼鐵已於2017年12月實現軋鋼部分產能投產,預計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輪胎項目計劃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去年,有生物製藥、化工、新材料、玻璃製造等不同行業的40多家企業赴產業園考察調研,並表達了入園意願。馬正國表示,在入園企業的選擇上,產業園側重選擇引入能代表中國先進優勢產能的企業及項目。

他以主要生產建築用H型鋼及棒線材等高端鋼鐵產品的聯合鋼鐵項目為例說,鋼廠採用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技術工藝、最新型的生產裝備和最有效的節能環保技術,是一個現代化全流程綜合性鋼廠,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鋼鐵廠,實現了鋼鐵行業中資企業從單純的建設施工到投資運營的突破。

用工方面,馬正國說,入園企業不僅多次組織、參與當地的大型招聘活動,還分批組織本地員工前往中國參加生產技能培訓。他預計,園區成熟、入園項目逐一投產後,可為當地提供近萬個就業崗位。

馬正國表示,產業園的建設和運營也讓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受益。園區建設過程中馬方企業獲得的合同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參與現場施工的本地施工單位有11家,施工人員超過3000人。

他說,園區也積極推動原料採購本地化。項目建設所用的水泥砂石、鋼筋及其他建築五金器械等均在本地採購和租賃,總額度超過2億林吉特(約合3.24億元人民幣)。園區從本地採購的基本生活物資、辦公用品等也達到了每月400萬林吉特(約合648萬元人民幣),活躍了當地零售市場。

關丹產業園的一大區位優勢是距產業園10公里的關丹港。馬正國說,隨著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的入股,中方依靠豐富的運營和建設經驗,為關丹港管理提升了運營效率,港口吞吐量穩步提升,產業園發展對港口吞吐量拉動作用逐步顯現,僅聯合鋼鐵經港口進口的設備就達55萬噸,目前,正在進行新深水港區的建設。

馬正國表示,中資入股後積極探索「港-產-園」發展模式,逐步帶動港口及園區建設的協同發展和產業鏈完善。他透露,總投資80億元人民幣的年產350萬噸石油煉化項目也於去年11月簽訂投資協議落地關丹港,該項目是中國香港在馬來西亞單體投資額最大的項目。

中馬合作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去年8月開工建設,將在關丹園區和關丹港附近設站。馬正國說,這將大大提升關丹地區的客貨運輸效率,帶動上下游的快速發展以及關丹港與園區之間的互動,還將助力產業園的輻射半徑擴大到馬來西亞經濟發達的西海岸。

馬正國表示,今年產業園將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協助中企落地的同時,讓當地人民與企業受益,做到互利共贏和優勢互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技出版物數量首次超過美國
路威酩軒2017年凈利潤增長近三成

TAG: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