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棗莊市開發管理土地紀實

棗莊市開發管理土地紀實

1991年5月12日第2版

寸土必爭

——棗莊市開發管理土地紀實

本報記者 宋學春

魯南棗莊人珍惜土地的勁頭很動人。

台兒庄區孫樓村。150多畝連片場地,解放以來,一直是每年僅作半月打麥用,平時閑著。如今已耕好耙平,肥沃的泥土散發出一股清香味,農民們打算種既不耽誤作場用又能有好收成的農作物,使場地不再成為「永久牌」。

市中區民主村。村民們正在閑置15年的500多畝舊村基上大幹,平整的、撿石子的、耕地的,人歡馬叫,機聲隆隆。一農戶承包了60畝,決心搞成噸糧田。

山亭區棠梨村青石山上,人們用炸藥轟開了樹不活草不旺的青石坡,壘成方方大坑。又從2000多米遠的閑土嶺上運土,硬是造出半米土厚的600多畝耕地。同女兒一起平地的連士國老漢眉飛色舞地說: 「我這新增的1. 2畝地,不光是我這輩子的飯碗,也是子孫後代的福氣。」

在棗莊市的山區、平原,處處可見溝坡旁邊、河堤兩側被精心耕作;許多村莊已遷居山坡,騰出好地耕種,一些被廢棄的舊窯、塌陷的煤井被利用和復墾,被稱為「吞土猛虎」的磚窯都正在向煤矸石轉產。據統計,從1987年至1990年,連續4年建設用地實際佔用比省政府下達計劃指標節約4615畝,開發復墾耕地49462畝。

全市出現了耕地穩中有增, 「源」大於「流」的喜人局面。

這種局面如何出現的?

市土地管理局局長張長安說: 「主要是市委、市政府領導重視,把土地管理同計劃生育、環境保護一視同仁,有一票否決權,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再就是我們結合《土地管理法》的宣傳,向棗莊人民講清土地縮減的驚人狀況,喚起人們的危機感」。1949年,棗莊市耕地面積371.99萬畝,人均2.67畝。從此,人口每年以4.22萬的速度增長,土地以2.5萬畝的速度減少,至1989年人均只剩下0.93畝耕地。這樣下去,預計到2040年人均僅剩下0.36畝,形勢逼人。

棗莊市政府明文規定:對舊村址、工礦廢棄地、山坡劣地等,「誰開發誰受益,3至5年不納農業稅」。對項目建設用地,由市、區、鄉鎮分級統一嚴格管理。尤其是對問題突出的農房建設,實行了「五統一、七不批」,其中有統一審查建房條件及用地類型,統一測量宅基地面積和不滿婚齡的不批,超計劃生育的不批,當年不建的不批。全市已有1000多個村建房不再用耕地,有42個村舉村遷居山坡,節省耕地近2萬畝。另外,全市農村基本都實行了宅基地有償使用,共清退宅基地3300多處,面積4400畝。據推測,農民建房5至7年不再佔用耕地。

棗莊人醒悟了,棗莊人給予人類賴依生存的土地以高度的重視。蘭城鄉兩位五保老人,看到鄉里建廠佔了耕地,專程跑到市土管局找領導,心疼地說:「我們沒兒沒女,可也得為後人著想啊,你們去管管吧!」北庄鄉巨山村原土地管理小組長,違法佔地,被群眾舉報,受到撤職、留黨察看一年的處分。副市長汪紀戎告訴記者: 「如今,棗莊市的幹部群眾都對土地越來越少的嚴峻狀況,產生了緊迫感和危機感。我們要珍惜、保護、合理利用每寸土地,要寸土必爭!」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轉載及合作事宜請通過後台留言或電話、郵件等方式聯繫棗莊市檔案局(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棗莊檔案 的精彩文章:

春天的棗莊,正值盛世年華 棗莊發展歲月掃描 第一輯

TAG:棗莊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