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良渚文化玉器工藝痕迹的探討(二):鑽孔工藝

關於良渚文化玉器工藝痕迹的探討(二):鑽孔工藝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0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緻。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文化作為南方史前文明的代表文化已經被世人所熟知,良渚文化玉器也以其鬼斧神工的「微雕」工藝聞名遐邇,今天我們探討一下良渚文化玉器的鑽孔工藝。

一般情況下,良渚文化的玉器的孔道在鑽孔完成後,都會對留下的痕迹進行精細的打磨,以至於我們基本看不到其留下的原始鑽孔工藝。有些可能因為時間關係或者某些特定原因,工匠並沒有對鑽孔留下的痕迹進行打磨,我們可以從這樣的痕迹中留下的蛛絲馬跡,來分析當時鑽孔的工具盒鑽孔方法。

以下是良渚文化館藏的玉器孔道的細圖,我們通過這些玉器,可以窺探一下良渚玉器的鑽孔工藝。

首先看一件館藏玉琮殘件的孔道情況:

由上圖可見,孔道中間有台階痕,這說明當時鑽孔時是分別從兩邊進行鑽孔,由於人工對鑽,無法精確地做到完全重合,所以由於誤差,當鑽到相應位置的時候就產生了台階痕。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良渚文化玉器,比較大的孔道,鑽孔工藝應該是使用的管鑽工藝。

由以上孔道局部細圖可見,不太均勻的粗細不等的螺旋紋,而且每根螺旋紋的突起部分的橫斷面幾乎呈半圓柱形,從螺旋紋的凹陷部位可以看出有明顯的不均勻的解玉沙磨痕,這個與現代電動機器的鑽孔螺旋紋有本質區別,而且可以看出孔道的風化剝蝕痕迹。

以下兩張圖片是良渚博物院館藏玉琮的孔道特寫:

以下是館藏良渚玉錐形器的孔道特徵:

由以上圖片可見孔道呈半球狀,孔底部呈薄刃狀,而且有不均勻的螺旋紋隱約可見,由此我們可以推斷,良渚文化玉器較小的鑽孔,一般採用桯鑽工藝。即使用實心鑽頭結合解玉沙,進行鑽孔,由於鑽頭在鑽孔過程中的磨損,所以孔道呈半球狀,孔道直徑由孔口向孔底方向逐漸減小。鑽到快穿的時候,用硬物頂穿孔底,然後把底部修圓。

以下這件館藏良渚玉器的孔道特徵也應證了以上推斷:

以下是一件館藏良渚文化玉鉞的孔道特徵:

由於玉鉞較厚,從一邊進行鑽孔比較費時,所以工匠從兩邊進行對鑽,所以中部留下了台階痕,而且兩邊孔道直徑都是由空口向台階痕部位逐漸減小。

良渚文化玉器的神徽紋中的神人的和神獸的眼睛,有的也採用管鑽工藝,直接鑽出一個圓圈作為眼睛。

以上兩種圖片可以看出,眼部為管鑽工藝完成,管鑽陰刻線底部有明顯的解玉沙磨痕。

以上觀點都是我們根據館藏良渚玉器的特徵進行的推斷,至於良渚文化玉器到底是如何製成,也只能是一個千古之謎。留給後世無限遐想了。

文創大師:中國復古輕奢領先品牌

復古輕奢品定製古玉鑲嵌、金繕鋦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前文明 的精彩文章:

真品高古玉,不管擺在哪裡都是養眼的!

TAG:史前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