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家族,富貴12代,興盛400年,家訓只有20字!

這個家族,富貴12代,興盛400年,家訓只有20字!

康氏家族,富貴12代,興盛400年,莊園有33院落,1300多房間,家訓只有20字!

家族輝煌的見證:康氏莊園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曾有這樣一個家族,從先祖到子孫後世的400多年裡興盛不衰,現如今這個家族仍然有相當的影響力。

這個家族就是河南省鞏義市的康氏家族,不僅歷史悠久,更讓人讚歎的是他們整個家族12代子孫竟然都是富豪官吏。

秉持溫良恭儉、智慧睿達家風的康氏家族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興盛13代400餘年,至今繁衍而不衰,歷久彌新,彰顯了康氏家族強大的生命力。

「康百萬」

「康百萬」並不是指某一個人,而是明清以來對康氏家族的統稱,該家族因慈禧太后的封賜而名揚天下。

坐落在鞏義市康店鎮的康氏莊園,又稱「康百萬莊園」,是康氏家族的聚居地。

康氏莊園作為全國三大莊園之首,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5倍,佔地240多畝,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73孔窯洞及房舍1300多間。

繁盛時期,莊園內的磚廠、木材廠、造船廠人來人往,且不說磨房、碾房、倉廩等等,就連中藥房都有。康家人足不出戶便可滿足一切生活所需。

康氏始祖守信明末由山西洪洞縣遷至鞏縣,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在鍾靈毓秀的洛河岸邊定居,辛勤耕讀,經商傳家,家族在此繁衍生息。

正是重視家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間的辯證關係的思想,教育子孫後人,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

康氏家族辛勤耕讀,講究誠信,待人謙和,利用門前洛河發展河運,家族生意慢慢興盛起來。

家族發跡的歷史:亦商亦官

為解決溫飽,康家先祖在洛河岸邊開了一家小飯館。寒來暑往,小店逐漸成為河洛一帶知名的客棧。後來,客棧所在地被稱為「康家店」。

起初康家靠種地為生,經營店鋪為其副業。第6代的康紹敬當時是明朝管理地方交通和官鹽稅務的官員,又作為商戶介入鹽運業,康家的發家史其實是從販鹽開始的。

清朝時期,第14代的「活財神」康應魁利用白蓮教造反之際,拿下了全國的棉花、布匹供應特權,又在前人的基礎上,以家臨洛水、黃河之利,靠漕運在山東、河南、陝西、江浙一帶經商,「富甲三省,船行六河」,擁有土地達18萬畝,日進千金,家資巨萬。

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全是康家田」。此時成為康家的最鼎盛時期。

經過康家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小小的「康家店」慢慢變成了「康百萬莊園」,康氏家族成為綿延明、清、民國數百年的富貴大族。

家族興盛的秘訣:忠厚留余 詩書繼代長

康氏家族興盛幾百年,靠的是什麼呢?

民間傳說,康氏莊園背依邙山,面臨洛水,邙山起伏如五龍朝天,中間一峰,正是「金龜探水」之勢,是絕佳的風水寶地。

還有一種說法,康家先祖娶朱家女為妻,康朱相配,有糠(康),豬(朱)得以茁壯;有豬(朱),糠(康)得以盡其用,正是天合佳偶。

其實,康氏家族的輝煌既不是因為風水,也不是因為天賜佳偶,而是得益於一句古訓,「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代長」。

康氏家族的家訓是一副對聯:「志欲光前惟是讀書教子,心存裕後莫如勤儉持家。」

意思是,如果要為祖上爭光,家族興盛就必須教育子孫後代;如果要後代享福,現在就必須要勤儉持家。

康氏家族從明代到現代有功名的人物有412位,其家族的昌盛除了經營有方之外,與康氏家族秉持的教育子弟的良好家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傳家有道還是讀書」,作為富商巨賈之一的康氏家族即使在金銀滿屋、良田萬頃的時候都沒有迷失,任何一代的康家族長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勉勵子孫不坐享其成,讀萬卷書。今天在康家的文職室仍然陳列著各類書籍。

康家尤其重視啟蒙教育,單設兒童居,不惜重金請名師執教,為孩子日後成為棟樑打下了良好基礎。

家規家訓之修身

步入康百萬莊園,從遺存的匾額楹聯中,我們就可感受到康家家風家訓中對於修身的重視。

康百萬莊園匾額楹聯的內涵非常豐富。以內容而論,大體分承傳家教、倡導儒風、弘揚商德、修養身心等方面。在家族的發展史上,他們把承傳家教放在首要地位。

康家有一條非常嚴格的家規,家族子孫不準納妾,這與封建社會妻妾成群的現實顯得格格不入,但卻使康家人心齊聚、團結協力。

重視教育,使之心靈得到洗禮;與人為善,廣納天下朋友。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猶如銅牆鐵臂一般支持康百萬家族馳騁商場、無堅不摧。

家規家訓之治家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世」康家歷經十二代四百多年興盛不衰,與其「留余」家訓有著莫大的關係。

最主要的思想是:留有餘地,不把技藝用盡,以還給自然界;留有餘地,不把俸祿用盡,以還給朝廷;留有餘地,不把財物佔盡,以還給百姓;留有餘地,不把福份享盡,以留給子孫後代。

「留余」思想要求不可窮盡一切利益歸己所有,要實現一定程度的利益均衡,凡事留有餘地,忌盈忌滿,過猶不及,保持人與社會、自然關係的和諧,相伴相生。

康氏家族從明清到民國,一直沒有人娶小老婆,只有在老婆離世後才會續弦!

康氏家族經商之外,還做公益,修黃河大堤、建學校、賑災民,深受民間社會的尊重。

康應魁75歲生日那年,族人和鄉親來為他祝壽,老人當眾一把火燒掉了族人和鄉親欠債的賬目。

在康氏莊園中,完好保存著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的一口水井。

這口井是康氏莊園內唯一不屬於康家的東西,習慣稱其為「葉氏井」。原來,這口井連同這口井的所在地原為一葉氏人家所有。

當初,康氏看重此地,從原主人葉氏處購得此地時,葉氏並未將此井連同土地一併賣與康氏。

當時的民俗認為,井是家族血脈的象徵,無論多麼貧窮,地可賣,但是井不能賣。

康氏並沒有倚仗財大氣粗迫使葉氏放棄這口井,這就是忠厚,這就是留余。

家規家訓之孝悌

進入莊園,「入戶問家聲禮樂詩書孝悌千秋歲 捲簾看春色春楦樘棣芝闌滿庭芳」,「處世無他莫若為善 傳家有道還是讀書」,這類雕刻在莊園內的楹聯便紛紛入眼,內容無一不是以敬老、和睦、育人、行善為準則,墨色的痕迹已足夠體現身為商賈之家卻堅守了400多年的文韻,那是一種一脈相承。

家規家訓之教子

一份長達四百年的秉承,絕對離不開背後的某種守護——詩禮傳家。

康家歷來重視傳家教子,將良好家風家訓傳於子孫後代,這也是康家留給子孫後代最寶貴的財富。

康家尊崇儒家思想,重學厚學,奉行留余,凡事忌盈忌滿,崇尚河洛文化。重視教育,設立藏書樓、兒童私塾、青年學館。

藏書樓是康家為教育子孫而設立的家族公共圖書館;青年學館是康家的青年讀書學習、以詩會友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接受家族寄託的厚望,刻苦攻讀,秉持家風,實現科場揚名,建功立業,光宗耀族的重任。

家規家訓之經商

在康百萬莊園反映經商活動的棧房區,「以德領商」在聯語中也很突出。有頌揚關羽的忠烈、信義的,如「義存漢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書」,在商海的沉浮中,事關義利,互相照應。

有反映義利並舉、誠信經營的,如「友以義交情可久,財從道取利方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誠則信信則交交則活活則生財」,把公道和誠信視為立商之本,體現在處世和經商中,一誠有定,童叟無欺。這正是其數百年來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所在。

家規家訓之為官

康氏家族六世始涉仕途,其後家族子孫經商為官者不計其數,其中紹敬初任洧川驛丞,後升任為山東東昌府大使,其後應魁欽加直隸州,例授徵士郎,道平誥授昭武都尉都閫府,道興例贈奉直大夫,方正任御前藍翎侍衛,密雲營都司,建璧任戶部主事、欽賜知府銜,建德任誥授奉政大夫、汝陽教諭……

康家子孫深受家風熏陶,恪守家規,為官者,皆清廉公正,輕財舉義,賑濟災民,為民稱讚。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飾 的精彩文章:

清宮12件絕美金器,盡顯皇家氣場和奢華之勢!
明明知道這是我們的東西,卻拿不出有力的證據!

TAG:古玩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