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教相顯體,巧度三止

教相顯體,巧度三止

第三釋止觀體相者。

既知大意豁達如前。名字曠遠若向。須識體理淵玄。粗寄四意顯體。一教相。二眼智。三境界。四得失。

夫理藉教彰。教法既多故用相顯。入理門不同故用眼智顯。諦有權實故用境界顯。人有差會故用得失顯。

法華疏用四一明實。今以四科顯體。可得相類。

教相顯者。夫止觀名教通於凡聖。不可尋通名求於別體。故用相簡之。

若凡夫止善所治是止相。行善所生是觀相。又四禪四無量心是止相。六行是觀相。此等皆未免生死。即有漏為相。故大論雲。除摩黎山餘無出栴檀。除三乘智慧餘無真智慧。故非今所論也。

若二乘以九想十想八背捨九次第定。多是事禪一往止相。有作四諦慧是觀相。此之止觀雖出生死而是拙度。滅色入空。此空亦得名止。亦得名非止非不止。而不得名觀。何以故。灰身滅智故不名觀。但是析法無漏為相。非今所論也。

巧度止有三種。一體真止。二方便隨緣止。三息二邊分別止。

一體真止者。諸法從緣生。因緣空無主。息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知因緣假合幻化性虛故名為體。攀緣妄想得空即息。空即是真故言體真止。

二方便隨緣止者。若三乘同以無言說道斷煩惱入真。真則不異。但言煩惱與習有盡不盡。若二乘體真不須方便止。菩薩入假正應行用。知空非空故言方便。分別藥病故言隨緣。心安俗諦故名為止。經言動止心常一亦得證此意也。

三息二邊分別止者。生死流動涅槃保證。皆是偏行偏用不會中道。今知俗非俗俗邊寂然。亦不得非俗空邊寂然。名息二邊止。

此三止名雖未見經論。映望三觀隨義立名。釋論雲。菩薩依隨經教為作名字。名為法施。立名無咎。若能尋經得名即懸合此義也。

詳此三止與前釋名名髣髴同。其相則異。

同者。止息止似體真。停止止似方便隨緣。非止止似息二邊。

其相則別。所謂三諦相也。前三成次三。後一具前三。

何以故。如體真止達因緣假名空無主流動惡息。是名止息義。停心在理正是達於因緣。是停止義。此理即真真即本源。本源不當止與不止。是非止止。此三義共成體真止相。

若方便止時照假自在。散亂無知息。是止息義。停心假理如淨名入三昧觀比丘根性分別藥病。是停止義。假理不動是非止止。如是三義共成方便隨緣止相也。

息二邊時生死涅槃二相俱息。是止息義。入理般若名為住緣心中道。是停止義。此實相理非止不止。是不止止義。如此三義共成息二邊止相。故與前永異也。亦非今所用也。

文章 | 智 者 大 師

圖片 |玉 泉 禪 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不該知道的,你就先不要知道
蕅益大師 論自心現相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