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人設喜劇化,劇情反套路,能否帶動武俠劇新發展?

人設喜劇化,劇情反套路,能否帶動武俠劇新發展?

近日,新版《絕代雙驕》正式官宣,這部已經被五次翻拍的電視劇,再次進入觀眾的視野。回顧近幾年的武俠題材電視劇,新劇不斷湧現,老劇本多次翻拍,從衛視播出,逐漸轉向網播,並且對於新人演員來說,武俠劇成為了其走入觀眾視線的重要途徑之一,伴隨著大量的宣傳,讓很多新武俠劇未播先火,但是即便如此,近年來仍舊沒有出現優秀的武俠劇,而武俠劇唱衰這樣一問題,輿情官之前也有關相關文章。

從霸屏到衰落,為何「金古溫良」後「武俠已死」言論甚囂塵上?

通過相關報道我們可知,2018年電視劇將迎來武俠劇霸屏的時代,如何扭轉武俠劇唱衰現狀,積極創新武俠題材電視劇,從近期熱播的《拜見主宮大人》和《飄香劍雨》等劇,我們能夠找到一些答案。

(資料來源於明哥講影視)

傳統武俠劇往往通過塑造一種蒼涼大氣的氛圍以突出江湖之中的恩怨情仇,而面對同類型的泛濫,經典武俠劇深入人心在前,再走傳統武俠劇類型就變得乏善可陳了。

劇情人設創新能否帶動武俠劇新發展?

因此在面對武俠劇創新方面,新武俠劇一反常態,從正劇走上了喜劇的道路,試圖通過幽默搞笑的台詞,俏皮靈動的人設反套路而行之,給觀眾同題材,但是不同的體驗。《飄香劍雨》中的伊風摒棄了傳統大俠的俠肝義膽,視金錢如糞土的性格特徵,調皮搞笑的台詞,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風流、無厘頭的大俠。

其實,早之前四家衛視兩輪播出的《五鼠鬧東京》同樣踐行了「反套路」的路線,誇張的慢動作,搞笑的台詞,多樣化的搶眼cp,都讓這部劇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新武俠劇的創新除了體現在對於人設的創新之外,在劇情的設計方面也有不同的側重,傳統武俠劇,更加傾向於男性角色之間對於武林江湖地位的爭鬥,而少有的女性角色也是為了豐富劇情內容,感情線也較為模糊。但是隨著觀劇群體結構發生的變化,女性觀眾對於情感線的需求也讓製作公司看到了劇情有所創新的地方。

例如2016年《飛到又見飛刀》則是加重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戲份,騰訊娛樂對這部改變自古龍同名小說的電視劇有著這樣的評價:「無論是李壞薛采月之間的相愛相殺還是李正方可可之間的為愛成魔,亦或是龍逸水無傷之間的唯美純戀皆一一奉上」。新版《射鵰英雄傳》也是講愛情元素放大,更加突出男女主角的愛情糾葛,而將「武林江湖之事」作為背景以襯托情感的發展。

經典劇本多次翻拍,套路用盡沒有新意,新劇本不夠成熟,也是近年武俠劇唱衰的原因之一,為了走出困境,將新意與經典結合也成為了武俠劇創新方式之一。

《拜見宮主大人》運用經典遊戲《新天龍八部》的回憶殺,給觀眾帶來了更強的代入感,並且結合穿越,將虛擬遊戲與現實世界相結合,打破了傳統游改劇的角色扮演,而是站在遊戲玩家的角度展開,既避免了新劇本生硬難以引起共鳴,又發揮了經典IP的吸引力。

《拜見主宮大人》的創新之處同樣體現在與劇情呼應的人物角色塑造方面,由於是游改劇,為了更好的突出遊戲人物的二次元形象,在該劇中,人物角色性格在立足於二次元人物的基礎上,也加入了由真人扮演所帶來的驚喜,讓觀眾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住了眾多認為的性格特徵。

《怪俠一枝梅》用漫畫的方式引出人物出場,二次元的形象激發了觀眾的想像力,也近一部武俠作品加入了更多娛樂性質,突破原有武俠劇古板人物出場的方式,跟觀眾帶來別樣的體驗。

如果說新武俠劇與傳統武俠劇最大的區別,那就一定是特效方面的差別,拍攝技術的進步讓武俠劇製作時更加註重恢弘場面的塑造,拋棄五毛錢特效,增強武俠劇情的代入感和真實感,08版的《射鵰英雄傳》,張紀中版的《天龍八部》都是特效值得稱讚的武俠劇。

敢於創新,是武俠劇尋求自我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面對難以超越的經典,創新背後帶來的隱患也同樣值得關注。

喜劇化、單一化、人設劍走偏鋒是否是長久之計?

面對傳統武俠劇豪情壯志被過度喜劇化的表演所沖淡,觀眾的接受程度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同時,過多喜劇化的處理,難免會讓觀眾審美疲勞,將武俠劇最終置於一個尷尬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對於喜劇元素的把握是否到位,即能給觀眾帶來輕鬆喜感,又不失去武俠劇其應該有的風格特色,好劇本的打磨,是此問題解決的關鍵。

情感線的穿插作為大眾審美的需求,體現在了武俠劇中,但是感情線混亂,與原著相差較大,也會使得原有的創新變得過於浮誇而失敗,在於正版的《笑傲江湖》中,將東方不敗加入感情主線,過度的感情戲,讓觀眾並沒有從中體會到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而是於正改編後的言情劇,有評論稱:「新版武俠劇就是江湖丟了,快意恩仇的武俠氣質了沒了。」武俠劇還能否回歸武俠本質,也成為了定義新武俠劇的關鍵。

為了貼近年輕觀眾,二次元形象的設計有其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勢,在經典武俠劇本中,作者為了使情節設計更為巧妙,因此人物的性格往往是複雜的,例如《天龍八部》中豪情專一的喬峰,雖為大俠,但為平兩方矛盾,自我了結性命,這種複雜的性格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也更容易打動觀眾。而近期廣受差評的《尋秦記》也正是因為人物形象尷尬,情節設計突兀,劇本整體浮誇混亂,創新所帶來走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人設過度二次元所要犧牲的同樣就有人物較為扁平化,情節設計需要取捨。

創新在打破原有桎梏的基礎上,往往會帶來新的問題,武俠劇在現階段進行的摸索創新也同樣如此。面對2018年的翻拍浪潮,雖然武俠劇的翻拍也成為了其中的重頭戲,但是在武俠劇發展趨近於飽和的情況下,想要通過創新來獲得新的生機,對於武俠劇來說並不是一件易事,近期播出的武俠劇,雖然讓觀眾看到了新武俠劇發展的可能性,但是其中的弊端仍然不能忽視,新武俠劇能否超越經典,迎來又一波武俠浪潮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看了《前任3》就求複合,你是認真的嗎?
新舊版雪姨大PK,誰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雪姨?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