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水畫家黃葉村

山水畫家黃葉村

清范以煦《淮壖小記》云:「吾邑以畫名者,邊葦間後有薛竹君以雁傳;張增字增山以鴨傳;朱(澗南)紵、熊(北溪)怡以牛傳;復申老人何予之字在都、張焯字篔谷以蘭竹傳;黃粲字葉村以山水傳。」據此,有清一代,淮安的畫家,有邊壽民、薛懷、張增、朱紵、熊怡、何予之、張焯、黃葉村等人,而黃葉村就是以山水而著稱的畫家。

黃葉村,名粲,號只古山人。清嘉慶、道光時人。祖籍安徽,其先人來淮上,定居淮安河下鎮。工詩擅畫,為世所推。平生崇拜東坡居士,其字源自蘇軾「家住江南黃葉村」詩句。黃葉村,亦寫作黃葉邨、黃一邨,著有《退一步軒詩存》《讀畫隨筆》《葉村畫論》等。《重修山陽縣誌》云:「道光中有黃粲,字葉村,性簡淡寡營,工山水,有名於時。」《淮安河下志》云:「黃葉村作畫所,在竹巷魁星樓東,陳曼生司馬題額。先生名燦,兄景韓(傑)、弟灼亭(炯)俱善畫,先生畫尤精。少從吳子野先生游,又深得程藹人太史家所藏名人畫,深思力學,遂成名手。周止庵師稱其聰慧過人,作畫贈之。園在宅後,有土山。山下浚池,環以松柏,梧竹交映。山旁屋一間,名「只古閣」。每日臨池在退一步軒中,或顏曰:「紫薇清暑」。自禺策變後,家業蕩然,資田為養,益肆力于丹青,晚年逾臻妙境。」

黃葉村工寫山水,以詩畫自娛。詩風清新自然,情感真切。《朐海詩存初集》引程氏立達云:「黃葉村工詩善書,未聞其善畫也。丁卯冬忽作山水障子數幅,大小無不精妙。其天分有卓絕過人者。余按葉村翁名粲,國學生,山陽人。山水師吳子野,筆法蒼秀,年七十餘卒。」魯一同《退一步軒詩存序》亦言:「余初至袁浦,見壁上所畫淡墨山水,風神冶秀。因慕黃君葉村之為人,而未識也。後二年見之於郡城。為人高雅簡淡,不苟為嚬笑,間出所作水墨畫示余,生氣遠出所題詩句,大都為不經意之作,而詞旨深婉,與世迥深。」因此,黃葉村雖然致力于山水畫,但其畫名多為詩名所掩。直到清同治年間,著名書畫家、道光狀元、大學士張之萬來淮任漕河總督,對其山水推崇備至,人們才知其藝術價值所在。

黃葉村所在的清嘉慶道光年代,正是中國畫壇西風直下的衰敗年代。當時,中國畫在「四王」的束縛下,畫必稱宋元,言必稱「大痴」,摹古擬古成風,沒有一點新鮮氣息可言。在這種種文化氛圍下,黃葉村能突破摹古風尚,在山水畫領域裡標新立異,大膽創新,他寫我所見,畫我所思,真情實感,付之於畫圖,這是難能可貴的。魯一同所謂的「與世迥深殊」,雖說是詩詞,但對其畫來說,也是如此,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他的山水畫在中國繪畫史上評價甚高,著名美術史專家俞劍華在《中國繪畫史》中對此有恰當的評論。

黃葉村的山水畫,以水墨山水為主,淺洚山水為輔。他的畫,大都樸實無華,蒼勁精妙,沒有纖巧和媚俗。從風格上講,他應屬於新安畫派,故常以黃山山水入畫。但他畫黃山而非黃山,非黃山而似黃山,意隨筆出,一揮而就。他也以江南水村山廓入畫,山嶺、古樹、流水、浮雲,生動自然,恰到好處。他善於題畫款,或詩或詞或句,意境深遠,收畫外之妙。他用筆蒼勁,如強弓巨弩。他筆法靈活,乍徐乍疾,倏散忽聚。他筆墨蒼潤,破墨枯筆,韻味很足。後人對他評價很高,有人認為他是繼石濤之後的山水大家,推崇他的藝術成就。今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收藏的《秋山參禪圖》軸和《桃花源文意圖》軸,就是他的作品。

秋山參禪圖

《秋山參禪圖》,紙本,縱134厘米,橫37厘米,上寫兩山對峙,中夾一谷。山上雲霧繚繞,氣象萬千。谷中之寺觀塔院,那寬敞的殿堂,重檐的樓閣,高聳的寶塔,顯示了宗教神聖肅穆的氣氛。寺前之清池碧水,波光粼粼。池邊怪石嶙峋,蜿蜒延伸,直達寺院。山間之叢林雜樹,枝柯勁削,落葉凋零,呈現出一片蒼寒靜寂的景色,使人領略到秋光漸老的節令感。此圖雖沒寫人,卻使人感到信男信女人聲鼎沸,彷彿鐘聲悠揚,香火繚繞一般。這裡風光旖旎,景色清幽,在體現自然美的同時,寄託了作者對宗教的虔誠和崇拜。此圖以草書寫山石,用篆隸之筆寫樹木,猛看似破服衰草,細審則章法十足。特別是用方折直線勾勒出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幾何體,組成了山石奇絕險峻之勢,具有極強的立體感。畫幅右上角的濃墨題詩,不僅從布局角度進行補白,而且與叢巒疊嶂的遠山形成了對比,增強了深遠感。畫上題詩以章草書之,其書風神峻秀,渾厚蒼勁。詩云:「秋意涼如許,秋光洗眼看,雲多山欲活,林密鳥聲歡。落葉深樵徑,流泉出釣灘,不知禪悅味,疇此一憑欄。」把畫的意境作了一個極好的註解,落款為「葉邨黃粲詩畫」,鈐「名粲余白」赤文印。

《深山隱居圖》

《深山隱居圖題詩》

《深山隱居圖》,縱137厘米,,橫40厘米,紙本,水墨。此圖是寫古文名篇《桃花源記》的意境,表現了結廬深山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上寫大山深處,峻岭聳立,群山環抱,幾間茅屋,依山而建,屋舍儼然。山間林木青翠,似有落英繽紛,美池桑竹之屬。圖上雖沒寫人,但使人有男耕女織黃髮垂髫怡然自樂之感。這種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令人嚮往,流露出作者歸隱山林避世嫉俗的思想情愫。此圖用筆勁利而沉著,用墨淋漓而潑辣,山石以淡墨勾勒,以濃墨、焦墨破擦,特別是滿幅灑落的苔點,使整個畫面產生如急風驟雨似的韻律。圖上用行草題長詩一首,其書蒼勁遒逸,淋漓酣暢,表現了作者深厚的書法功力。其詩云:「多少人間深塢里,門外流水清徹底。雞鳴犬吠聲相呼,朱陳世世為婚姻。風俗敦龐只一真,山田自墾互相親。男耕女織無他念,白鏹黃金何物爭。世間何得有此境,我雖從從放身命。不知是生安訂死,大笑一聲不隔紙。」詩情真切,清新流暢,如行雲流水一般,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歸隱意向,體現了詩、書、畫的和諧統一。落款為「葉邨寫意」,下鈐「葉邨瀚墨」白文印。

黃葉村的生卒年代不詳,以至於眾說紛呈,謬誤流傳。如有人將他和現代安徽籍畫家黃葉村相混淆,以致到了張冠李戴,古今不分的程度。由於他的書畫作品上鮮有時間標記,故我們只能依據古籍來推測其生活年代。首先,《重修山陽縣誌》講其是道光時人。其次,《朐海詩存初集》講其「丁卯冬作山水障子,年七十餘卒」。此「丁卯」是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年七十餘卒」是說其享年七十餘歲。此外,寫作於咸豐年間的魯一同《退一步詩存序》講其「已歸道山」。因此,黃葉村約出生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之前,約卒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一生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自嘉慶中期開始作畫,創作了大量山水畫作品。從傳世作品看,他的早期畫作仍具有摹古風氣,中年以後才突破藩離,形成了自已的風格。以後愈老愈蒼勁老辣,道光年間是其藝術上最成熟的年代。他的畫多以黃山山水入畫,描繪了祖國山河的美麗景色,給我們留下一批畫圖,是新安畫派著名畫家之一。據查,他的畫現存數量較多,幾乎蘇北地區的每個博物館都藏有其作品。他的作品也為廣大藏友所喜愛,屢屢在市場掛牌售出。這些作品不僅有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在研究淮安地方文化史上亦有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淮安文史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限食與健康生活
關注生命 科學養生

TAG:淮安文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