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溪逸老——施典型

洪溪逸老——施典型

西流繞秀帶芹香,勝似遨遊泗水旁;

要識當年梅節愍 ,溪石可溯永流芳。

文/施典型

梅溪一帶山山水水,具有獨特的風韻,置身這塊土地,仰可以觀山, 俯可以聽泉。曾經令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其間;令多少遊子魂繞夢牽。

前幾天剛剛在金華古子城存古堂結束的「山野清芬-施自勉畫展」。關注過的人都應該清楚的記得施自勉老人,一個年屆九十在鄉間默默耕耘的老藝術家。

施老笑容可掬,孩子般的笑容,童心未泯的樣子,那神態、那模樣是那麼的可愛。因寫過幾篇有關施老的文章,印象極其深。

半年前查閱《廣學書院》資料獲悉:「清光緒年間,由地方紳士施典型、陳志賢、陳備三等對原廣學書院進行改造。民國肇興,改稱為通化高等小學。」

正因為此而苦苦尋覓施典型其人,後雖掌握了點點資料卻總難以成稿。

網路的力量出奇的大,不久前,在一個「梅溪角落」(微信群名)無意中得知施典型就是施自勉老人的祖父。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與施老提起他的祖父,施老如數家珍。至今對他祖父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就作詩的情景記憶猶新。如今施老也一直躬行他祖父正月初一「開筆」的「家風」。

一個九十歲的老人大腦運轉靈敏,思路異常清晰。這讓我不得不佩服。

施典型,字伯正,號鵲橋,別署洪溪逸老,人稱蜀水仙翁。(父親施惟秋號築圃)。原通化鄉施宅村人,生於1864年8月清同治三年七月初七。自幼秉性聰穎,誦心惟,即識書中趣味,制文作詩,無不精秒。

施典型歷任浙江省參議會初選委員、浦江縣勸學所勸學員及學務委員、縣諮議局諮議、蜀溪區自治委員、縣文獻委員會委員等職。

施典型幼時家境清寒,28歲時父歿。兄弟五人,合家四十人口眾多。作為長子施典型不用說挑起了持家重任,會爨數十年。

1887年至1902年施典型相繼考取上庠生與廩膳生,後受聘於蘭北、浦南兩鄉教席13年。諄諄以立品讀書為囑,桃李盈門。

清末,光緒帝詔改科舉,興學堂。施典型、陳志賢(西岩下人)、陳備三(白沙人)等積極響應,在原有廣學書院基礎上進行改造,並於清光緒32年(1906年)改造而成。民國肇興,改稱為通化高等小學堂。因此曾被浦江知縣李前泮譽之「三傑」。

施典型在家鄉樂善好施,頗有威望。鄰里糾紛,修橋築路,都少不了他。

施宅村旁有條洪溪,康熙年間曾建有木橋,而上游多高山多壑;時有山洪發生,一遇洪水就暴漲,木橋就有衝垮之虞。給鄰近山村村民出行帶來極其的不便。

1911年3月,鄉紳倡議改築石橋,以圖永久。

同族共議推舉施仁湛為總理,施典型為副總理,廣為勸募,鳩工興建。

然而施工時工程還未過半,施仁湛病逝。於是由施典型接手,越三年而成,完成了一大善事,鄉里無不稱讚。

大橋落成時施典型親題「大洪橋」及「新亭春煦」、「古豫夏涼」、「橋虹秋卧」等鐫刻於橋牆。

「大洪橋」

「新亭春煦」

「古豫夏涼」

「橋虹秋卧」

1935年,施典型在浦江縣任職,曾經參與協修《民國浦江縣誌》。負責採訪通化鄉人文史實,山川勝跡,認真仔細而不厭其煩。

1946年春,施典型集自壽詩暨四方朋儕步和詩章三百數十首,印行《洪溪逸稿》「壽朋集」、「怡然吟」二卷。金平歐、鍾士瀛、陳志賢為之作序。

其《八旬自述》壽詩言:

「新正開筆溯從前,碌碌忙忙八十年。

自問生平無恨事,只因修志未成全。

總纂逝世家藏稿,分輯同人擔負肩。

待到聚珍鉛印就,居今稽古永流芳。」

施典型學識淵博,能詩會賦一生撰有《更正麂獅岩說》、《五六嶺辨》、《廣學書院十詠》、《重修廣學書院志詩》、(五言俗詠四十韻)、《通化鄉重修邑廟銘匾小引》文收錄於《民國浦江縣誌稿》。

施老於1949年10月1曰病逝。

據悉:洪溪逸老、鵲橋先生施典型事迹後被載入浦江百年人物。

附:

《廣學書院詠》

《月照長廊》

文/施典型

一輪明月照長廊,為愛清輝滿院場;

欲折蟾宮丹桂客,慎毋虛擲此時光。

游《八仙崗》的詩

文/施典型

涉彼高崗日已西,訪求古迹草萋萋,

八仙坐印今猶在,一二三四排整齊。

圖文:蘭苑 文中大洪橋有文字圖片由微友「視覺橫溪"提供。

轉載文章需註明出處。

前期文章鏈接,點擊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L苑 的精彩文章:

「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文史公景濂

TAG:蘭L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