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節聚會,古人的座次規矩,不懂得可讓人笑話了

春節聚會,古人的座次規矩,不懂得可讓人笑話了

原標題:春節聚會,古人的座次規矩,不懂得可讓人笑話了


按中國儒家倫理觀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反映在座席上也是有規矩要講究的。



古人席次尚右,右為賓師之位,居西而面東。


家塾教師和官僚們的幕客,都稱為「西賓」,又稱「西席」,主人稱為「東家」。

所以古人尊稱授業解惑之師為「西席」。



那桌上的主位是哪個位置呢?


按照中國古代的禮制,南為尊,北為卑,人的座位有南北面向之分,不能僭越。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國之君主的座位,必須坐北朝南。



其實我國古代的禮節,席位尊卑有君臣和主賓兩種。


君臣主要是南北方向來說,皇上以南面作為獨尊之位,也就是南面稱尊,北面稱臣。



而主賓之禮則取東西方向,出於對賓客的尊敬,主人自坐東位;而讓客人坐西位,即面東而坐。


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正向朝南的座位,也就是正座兒了。


這個正座兒,在親朋好友聚會的時候,一定要留給家中輩分最高的人物。



當然在生活中,大家都不是以方向來區分座次,而是將座席面對門的位置定為上席。


同席時,應以長輩、領導讓為上席,背對門的位置為下席,一般為晚輩的席位,左右為普通席位,可由主人安排就座。



針對圓桌,還有人做出了以下圖表明座次講究:



在注重禮節的中國歷史上,對於座次也多有記載。

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趙)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

善於紙上談兵的趙括自己面東而坐在尊位上,藐視其他的軍吏,將夸夸其談、狂妄自大的趙括刻畫得活靈活現。



再如《漢書·王陵傳》記載,項羽把王陵的母親放在軍中,王陵的使者來了,項羽就讓王陵的母親東向而坐,讓使者看到自己對王母是尊敬的,以此想來招降王陵。



由此可見,在室內坐西面東是上座。


所以古人將賓客和老師安排在坐西朝東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當然在過去,「西席」還有著其他指代意義。


如古典文學作品裡也常把老師稱為「西席」。


唐代柳宗元有詩曰:「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乞西賓。」


《紅樓夢》第二回中寫道:

「因聞得鹺政欲聘一西賓,雨村便相托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

《儒林外史》第二回中說:

「申祥甫連忙斟一杯酒道:『梅三相該敬一杯。顧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


另外在民間有一副對聯讚美老師教育有方,得意門生遍布鄉里:「西席桃李滿桑梓,東坦龍蛇盡楷模。」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竟被後世稱為扶不起
5分鐘幫你捋清「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這團亂麻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