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廊橋遺夢》:沒有什麼能夠改變我對你的愛

《廊橋遺夢》:沒有什麼能夠改變我對你的愛

沒有什麼能夠改變我對你的愛

《廊橋遺夢》

我們所迷戀的愛情是什麼?

相遇時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的羞澀

相戀時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的纏綿

還是相別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愴

還沒沐浴過愛情春雨的你

自然也難以言說

不如讓我們欣賞一下電影廊橋遺夢

感受下純粹而真摯的愛。

起初,我看了小說廊橋遺夢,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接著去看電影,腦海里再次還原小說里描繪的場景,仍舊被他們略有遺憾的愛情所震撼。95年的老電影,風韻猶存的梅姨和東頭木叔演繹一場婚外戀,讓我對愛情的看法有所改觀。

這部影片以奇特的方式開頭,離世的母親生前要求死後把骨灰撒在羅斯曼橋上,作為子女他們都不理解母親的做法,疑點重重,讓觀眾充滿好奇心。接著,女兒和哥哥打開母親留給他們的信,得知母親深愛著其他男人。接著,特寫鏡頭,鑰匙從信封里掉出來,營造一種懸念,同時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再次特寫鏡頭,女兒從箱子里取出項鏈,起到突出和強調的作用。隨後,女兒翻出母親生前寫的三本日記,影片轉場開始回憶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四天短暫的相處卻銘記一輩子永恆的愛。

影片並不僅僅是一場婚外戀情的表現,而是通過它揭示中年人的倫理價值觀和情感平衡問題。影片回憶從女主上車給羅伯特引路開始,最初羅伯特問女主是哪裡人,誰知男主恰巧去過女主的家鄉,這樣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不得不說,影片的台詞很準確的還原人物的性格。

女主很好奇身旁的陌生人去過自己的家鄉,於是,羅伯特解釋道:「我去希臘完成任務,必經巴里,朝外看覺得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就下車在那呆了幾天」,簡短的幾句台詞,體現出羅伯特是一個嚮往自由、做自己想做的、無拘無束的人。女主之所以會對男主人公產生感情,這和她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事業,從此為生活瑣事忙碌有很大的關係,她嚮往男主的自由。兩個人簡短的談話,展示兩個人的性格,為後面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接著,特寫鏡頭羅伯特取東西時無意間觸碰到女主的大腿,起到強調作用,從這一刻起,女主對羅伯特產生好感。

接著,羅伯特下車拍照,女主在羅斯曼橋上走著。橋下明亮的地方全景鏡頭羅伯特擦汗,橋洞里黑暗的場景特寫她透過橋洞縫隙偷偷看羅伯特,此刻,一明一暗形成對比,展現女主對羅伯特的愛慕。

隨後,男主問女主:「太熱了,要不要喝汽水」。女主猛地向橋洞外面走,很顯然,她看的太專註。不得不說,女主演技精湛,透過表情,我看到初戀時女生的小羞澀。羅伯特精心摘花獻給女主。誰知,女主調皮的說:「這花有毒」,嚇得男主將花扔掉。特寫鏡頭女主笑的抬不起頭,女主這一刻返回童真。可見愛情不分年齡。遇到合適的人,也會很幼稚。

羅伯特之所以獲得女主的芳心,一部分是他長得帥情商很高,另一部分他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同時觀察力很強,他發現女主的閃光點,接著從字裡行間捕獲女主的需求,然後簡單的幾句言語安慰了女主。譬如女主說現在的生活不是她少女時代所幻想的樣子,顯然,女主情緒低落。羅伯特以自己的日常舉例,說:「我前幾天寫了點東西,在旅途中我經常這樣,之前的夢想很好,雖然我沒有實現,我仍慶幸懷有這些夢想。」女主感覺終於找到理解自己的人。

再次黑暗的室內特寫鏡頭女主掀開窗帘偷偷看羅伯特,明亮的室外全景鏡頭男主脫衣服洗澡,一明一暗形成對比,鏡頭在男女主間來回切換,生動的表現男女間的情感變化。男主朝窗看,女主下意識躲避,接著,女主摸著自己的臉頰說荒謬,可見,她愛上男主了。影片再現情侶初戀時羞澀的感覺。

影片情節設置的很合理,影片結尾女主和羅伯特經歷了幾天的分離後,他們都認為那是他們倆一生中的最後一次見面。沒想到,女主和丈夫開車去超市,她再次與羅伯特相遇,使得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到達高潮,接下來具體分析下。

首先,搖鏡頭全景拍攝女主從貨物店出來入車,接著中景鏡頭女主注意到窗外,在這一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女主和羅伯特的景別越來越小,表明他們之間的距離由近到遠。突然的相遇,使得他們非常喜悅,影片通過推鏡頭完成他們情感上的變化。

兩輛車在雨中的十字路口停下,女主也面臨著她人生中的十字路口。女主從車內看到羅伯特的車尾,接著鏡頭轉向夫妻二人在車內,鏡頭來迴轉為了體現女主內心強烈的衝突、矛盾,究竟是走還是不走。感情逐漸遞進,最後直接把丈夫的鏡頭去掉,只剩下女主的鏡頭。

後來,鏡頭在紅綠燈和丈夫之間來回打,也是為了突出丈夫無法理解妻子,無法理解外界因素對妻子的影響有多大。最後特寫鏡頭羅伯特將女主送給他的項鏈掛在後視鏡上。

全景丈夫在車內等紅燈,但丈夫很暗,車內很亮。近景女主深呼吸,握住車門柄,旋轉,鬆開了,又握緊,又旋轉

特寫鏡頭女主緊握著門把手,隨著紅綠燈和男主轉向燈的閃爍,女主握把手的力度也不同,全方位的體現了女主的情感變化。

最後,羅伯特的車開走了,特寫鏡頭女主失聲痛哭。

同時,影片的敘事結構也非常清晰。女主的兒子和女兒最初讀信時,兒子覺得母親出軌簡直太荒謬,她們難以接受。但是,隨著故事的深入,他們厭惡的態度逐漸得到轉變。因為他們各自的婚姻都出現了狀況,他們特別理解母親的感受。

在未讀這封信前,她們一直認為母親和父親的感情十分好,因此,他們認為既然開始一段戀情,就不能終止,為此,他們放棄解決問題,選擇逃避。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在再三抉擇下選擇了家庭其對家庭責任感佔了上風,而影片結尾也以女主人公的兩位兒女受到感動重視家庭結束。

我覺的影片用這句話形容十分貼切,可能每一段愛情的開始都是胸口的硃砂痣窗前的白月光,經過歲月打磨後都會變成牆上一抹蚊子血一碗寡淡的白米飯。「分離」依舊是這部影片的感動點,故事在最後很負責的回歸了正統道德。正如女主和羅伯特短暫美好的愛情,以前我總覺得奮不顧身的才叫愛情,一切無法被成全的都只是因為不夠愛。現在也終於明白克制且確切的愛帶給人的感動才是最震撼的。防止事態惡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止追求美好,留住美好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停在該停止的地方,剩下的一切留給回憶就好。

稿件來源 1603石夢悅

編輯王亞坤

本期責編張紫艷

審稿王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烏金山到好萊塢 的精彩文章:

TAG:從烏金山到好萊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