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口淑子」,李香蘭

「山口淑子」,李香蘭

周五晚的《歌手》依舊是精彩紛呈,相信帷幕落下那一刻,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今晚最佳。

雖然李泉名次靠後,但是他今晚演繹了一首我很中意的歌,《秋意濃》。

很喜歡中間那段陶笛,它像一個引子,把故事講得很緩慢,很悠遠。

這首歌出自歌神張學友,其實相形之下,我更加喜歡粵語版的《李香蘭》和原版玉置浩二唱出的那種不帶拳腳也能肝腸寸斷的幽怨。

惱春風

我心因何惱春風

說不出

借酒相送

夜雨凍

雨點透射到照片中

回頭似是夢

無法彈動

迷住凝望你

褪色照片中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照片中

那可以投照片中

盼找到

時間裂縫

夜放縱

告知我難尋你芳蹤

回頭也是夢

仍似被動

逃避凝望你

卻深印腦中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這真的是非常經典的一首音樂了,經典到無論是誰來唱,無論是怎麼唱,什麼語言,我都能感動。

相信這首歌大家都有聽過,無論是國產凌凌漆中的周星馳,還是2003年演唱會上在暗燈中遠近鏡頭切換下的張學友,還是今天吹著陶笛的李泉,太多演繹的版本。

那麼今天就不再講歌有多好,我們講一講李香蘭的故事。

故事要從1906年開始說起,因為仰慕中國文化,李香蘭的父親山口文雄於1906年來到中國,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負責教授員工中文,14年後,李香蘭出生於瀋陽,原名山口淑子。

在父親的熏陶下,山口淑子從小就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13歲的時候,民國時期著名的軍政要人李際春,收山口淑子為乾女兒,並為她取名李香蘭。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不斷升級,李香蘭開始有意的隱瞞自己日本人的身份,當然理由我們無從得知。

她稱日本是她的父國,中國是她的母國,當戰爭蔓延到了北京城,站在北京的城牆上,無論被中日哪方的子彈打中,她都可以從不中不日的尷尬身份中解脫了......

提到李香蘭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感到陌生,但說到《夜來香》這首被無數影視和後人傳唱的歌,恐怕大多數人都聽過,李香蘭就是《夜來香》的原唱。

為了宣揚大東亞共榮圈的繁榮美好,美化戰爭,由滿鐵公司出資成立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開始尋找包裝許多影視明星。

而李香蘭便是他們找到的明珠。

由於從小天生麗質,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1937年,李香蘭父親的好友,時任日本北支派遣軍報道部的陸軍少佐山家亨找到了她。

佐山家亨告訴李香蘭:滿映是一家為推進日滿關係成立的國策公司,滿映里沒有會唱歌的女演員,希望她能去為電影唱唱歌。

可是等她到了滿映,才發現自己被騙了,滿映從一開始就想讓她演電影;滿映不僅找到了李香蘭的父母為李香蘭簽訂了專屬合同,還對其灌輸了「在每一個日本人都應為國效力」的思想。

據史實記載,當時日本政府大量捕殺日本左派和反戰國民,有記錄的不下五萬人,加上一個17歲的少女對明星夢的美好憧憬,這些都是她不能抗拒的理由。

李香蘭一炮而紅,她成了關東軍的「糖衣炮彈」,在世人的眼中,她是一個美艷的中國姑娘,擁有美妙歌喉的北京丫頭。不僅在中國,她還紅到了日本,從第一部電影《蜜月快車》、到《支那之夜》、《白蘭之歌》、這些電影都如出一轍,講一個中國女人愛上威嚴的日本男人,講中日關係親善美好。

到達事業巔峰的李香蘭推出了《蘇州夜曲》、《何日君再來》、《夜來香》三部曲,接連出演了更多的電影,當時,李香蘭與周璇,白虹等人並稱五大歌后。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同盟國的成立,德意日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1945年,日本裕仁天皇於廣播的形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在經歷了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後,中國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歡慶勝利的同時,中國也開始對戰時的漢奸行為進行清算,李香蘭這位當時大紅大紫的明星卻突然被壓上了審判台,罪名是「漢奸罪」,證據是「身為中國人,卻與日本合作拍攝《支那之夜》等美化戰爭,侮辱中國的電影」,在當時的報紙上,她的名字與大漢奸川島芳子齊名,她們都風華絕代,卻都無力左右自己所處的歷史和政治時代,被捲入到國家政治的洪流之中,被操縱擺弄。

但她不想死,在面對審判時,她說:「我是日本人」,然而該怎麼證明呢?

李香蘭在的第二次命運:柳芭

正在這時候,第二次改變她命運的柳芭出現了,柳芭是蘇聯猶太人,是李香蘭在童年去瀋陽秋遊的火車上認識的摯友,當年李香蘭患有肺病,柳芭把她介紹給了蘇聯著名的歌劇演員波多列索夫夫人,以此利用枯燥的歌唱練習來恢復肺功能,這也為她今後的成名奠定了基礎。

柳芭經過重重困難從瀋陽給山口淑子帶來了身份證明,本著以德報怨的原則,最終軍事法庭判山口淑子無罪,但宣布立即遣返回國,李香蘭流著眼淚對旁聽席深深地鞠了一躬。

她終於不再糾結於自己的身份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終於不再因為戰爭被雙方辱罵......

1969年,已近50歲的大鷹淑子(後隨丈夫姓氏)當起了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採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

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首相田中角榮的勸說下出馬競選當了18年的參議院議員。

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因外出訪問,路經北京時,受到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的接待。1978年,她再次訪問了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走過自己曾深深愛著的每一寸土地。

李香蘭的一個巔峰還在2005年,那時已經85歲高齡的李香蘭公開發表一篇長文,勸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供奉有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

2014年9月7日上午10時42分,李香蘭逝世,終年94歲。在她離世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李香蘭女士戰後支持和參與中日友好事業,為此作出積極貢獻,我們對她的逝世表示遺憾」

直至今日,有多少人已經忘記了這個曾風華絕代的李香蘭。

她的一生不幸卻又有幸。

即使歲月再無情留不住芳華,至少有這麼一首歌鑲嵌著她的名字,驚艷了無數人的時光。

每當這首歌想起我總會想起這個女子,有時覺得其實《李春蘭》這首歌和這個人並沒有太大關係,我當我耳朵傳來「惱春風」的歌聲時,眼前站著的總是一個孤立在春風中的李香蘭。

今天,也是這樣。

(李香蘭人物故事出自於維基百科和作者品權對歷史的加工)

文案:何詩雨

編輯:黃秋菊

圖片來源:「與你」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移動迷宮3》謎底終揭曉,場面浩大節奏快速,每個人都將有最終的結局
三天如何通過證券從業資格考試?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