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寧人大年初一那些事兒

會寧人大年初一那些事兒

西 雁 傳 媒 報2018年第46期總第1439期

出新.迎喜神.拜年.打秋遷

李延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這首詩作,描寫了當時新年元日熱鬧歡樂,萬象更新的美好景象。

春節(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期間家鄉人和全國人民一樣,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祭祀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喜納福,慶祝娛樂,祈求人壽年豐萬事如意。春節也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或前一天晚上(除夕)儘可能回到家裡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總結過去,熱切期盼來年幸福美好。

家鄉人過春節的傳統習俗除了《臘月八》,《除夕》兩篇文章陳述的內容以外還有開門納福,「燒馬」(諧音,家鄉的一種祭祀形式。)吃團圓飯,「出新」(諧音,家鄉人迎喜神的一種活動。)拜年,打鞦韆,輪輪球,耍社火,唱大戲,走親訪友等。

開門納福。大年三十晚上,人們守夜到午夜正時(十二點),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的三元時刻,新年鐘聲敲響,家家開門納福,爆竹聲聲,艷紅遍地,燦若雲錦,瑞氣祥祥,喜氣洋洋!

「燒馬」是家鄉過年其間一種主要的祭祀形式,就是給要祭祀的對象焚香燒表,奠以清茶美酒,並叩首作揖。大年初一開門納福後緊接著就有人趕著到方神廟裡去「燒馬」,叫「燒頭香」,如果能燒新年第一柱香,來年會事事如意。家家要給天爺,灶爺,財神爺「燒馬」,要給祖宗牌位前「燒馬」獻飯。

和除夕夜一樣,大年初一早上的團圓飯是很豐盛的,家鄉人一般要吃「五魁」(五碗一鍋子)或「九魁」(八碗一鍋子)或「十全」(十碗)或「十三花」(十三碗),有葷有素,有色有香,雖無山珍海味,也算美味佳肴。尤其是「鍋子」,並非重慶火鍋,而是蘭州和安口窯特製砂鍋,中間高高凸出的火爐中木炭火熊熊燃燒,肉菜在周圍的鍋內翻滾沸騰。銅製的酒屜在火盆邊冒著熱氣。肉菜香,木炭香,酒香混合在一起瀰漫著整個屋子。一家人圍坐在炕桌周圍,邊吃喝邊說笑,歡天喜地,其樂融融。初一晚上吃長面,寓意長長久久,有用肉菜做澆頭的甜長面,有卧在清亮的漿水裡的酸長面。

出新 ·迎喜神。出新·迎喜神是家鄉大年初一的主要活動。喜神是民間信仰中幻想的吉祥之神,無形無星,沒有專設的廟宇,是按干支和八卦計算出的一種方位 。迎喜神,就是在某日某時某 位設祭供奉求祭。出新迎喜神的時間地點基本上是固定的,方位是變化的,因為喜神每天的位置是不定的,提前由陰陽先生算定,或從老黃曆中查出,如今天喜神在東南或西北,時間一般在早飯後午時前。全村男女老幼都穿戴一新,牽著騾馬,吆著牛羊 ,端著香馬匣,來到固定的地方,人們互致問候,說著吉祥話。吉時已到,男人們齊刷刷朝喜神方位跪下,所有的牲口也朝喜神方位站著,然後,長者焚香化表,奠茶奠酒,磕頭作揖,此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鳥槍火銃也配上了用場。禮畢,年輕小夥子騎上佩戴大紅花的騾馬在官道上跑幾個來回,叫做「壓牲口」,雖然有人會從馬上摔下來,也絲毫不影響人們出新的熱情。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們擠在一起看熱鬧,比一比新衣服,瞅一瞅繡花鞋,探討一下針功,當然是最愛看小夥子們賽馬。出新迎喜神之後,按習俗,人們才到泉上擔水飲牲口,家裡打掃衛生,到廟上及各家祖宗牌位前去「燒馬」,給庄間老人拜年。

拜年是家鄉過年的重要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互相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健康長壽等,長者則把早準備好的紅包或喜糖核桃大棗等送給晚輩小孩並說些祝福的話。

打鞦韆,輪輪球是家鄉過年時的重要娛樂活動。根據條件,鞦韆可以高到一二十米,鞦韆越高,小夥子大姑娘打起來越過癮,有種飛上天的感覺,孩子們圍在鞦韆下打捶鬧仗,有時哭得鼻泡眼腫,連飯都顧不上吃,一直到元宵節或二月二把鞦韆拆了才罷休。

大年初二祭財神。大年初三送紙(送祖宗)。初七這一天傳說女媧造了人,是人的生日。初八是穀子生日。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人們又要求天公賜福給自己。這期間又要走親訪友,耍社火,唱大戲,一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二月二「龍抬頭」。

總之,家鄉人和全國人民一樣在春節期間高興得不亦樂乎,忙得不亦樂乎。春節是家鄉人一年一度的狂歡節,是家鄉人情感得以釋放和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支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子布 的精彩文章:

TAG:格子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