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是你,所以格外珍惜

因為是你,所以格外珍惜

見到自己喜歡的人最是開心,連相見之前的等待都耐人尋味,混合著期待、焦慮、雀躍。他送的禮物也忍不住細細把玩,常常把和他在一起的記憶取出來慢慢回味。

本期微信節選自《絕妙好詩》,和孫靜老師一起分享等待靜女的小心思吧。

有沒有想起讓你等待的他?去和他見面,給他吟詩,送給他你的心意!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邶風·靜女》

這是一首優美的戀歌,一位青年男子抒寫他心中火一般的戀情。《詩經》的作品,都是配樂演唱的。所以它都順從音樂的結構——分章,成為它在形式方面的一種特色。有時幾章內容基本相同,只變換個別的字,主要是起反覆詠唱的作用;有時幾章共敘一種情事,則表現為章章內容前後相接的形態。這首詩就屬於後者。全詩共分三章,內容先後相銜,層層推衍,完成主人公的全部抒情。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第一章寫赴約。「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文靜漂亮的姑娘向小夥子發出了邀請,說在城角的地方等他。「靜」,文靜。「姝」,美麗。「俟」,等候。「城隅」,城角。小夥子高高興興地跑去了,卻不見人:「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愛」是「薆」的借字,古代使用同音之字假借比較多。「薆」是隱蔽的意思。原來姑娘有意跟小夥子開個玩笑,藏到隱蔽處去了,害得他焦灼地搔著頭皮,踱來踱去,四處張望。這一章前兩句交代背景,點明約會。其中首句對女既稱「靜女」,又別誇其「姝」,可謂贊不勝贊,充分顯露出無限傾倒的心態。後兩句描寫踐約時的情景,一句寫戀人,一句寫自己。「愛而不見」,雖只四個字,女孩子頑皮活潑的性情如見;「搔首踟躕」,亦只四個字,小夥子期而不得的焦灼神情亦活現紙上:都是富有表現力的細節,故話語雖簡,卻形象鮮明、傳神盡致,可謂言簡意豐、意廣象圓,是詩歌語言的高境。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第二章寫受贈。漂亮的戀人不僅來了,而且情意深長地贈給他一支「彤管」。彤管究系何物,歷來眾說紛紜。從字面上看,應是紅色管狀物;從詩意推勘,當與下章的「荑」為一物。荑是初生的茅草,那麼彤管應是紅色管莖的茅。荑確有紅色的,晉代郭璞《遊仙詩》說「陵岡掇丹荑」,即是一證。丹即紅色。由於彤管是心愛的戀人所贈,小夥子覺得它分外美好可愛,不禁對著它謳歌起來了:「彤管有煒,說懌女美。」「煒」有光澤的樣子。「說」通「悅」。「悅懌」是喜歡的意思。「女」通「汝」,即你,指彤管。彤管多麼光澤鮮亮呵,真喜愛你的漂亮!愛屋及烏,把對贈者的一片深情通過對贈物的讚頌表現出來,這個藝術構想,曲折含蓄、雋永有味。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第三章寫把物思人。小夥子思念自己的戀人,不禁又撫玩起那株贈草,並熱情謳歌以寄相思之情:「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從郊野處贈給我的這株紅茅,實在美麗又不尋常。「牧」是郊野放牧之地。二人約會處在城角,正連郊野,從「愛而不見」還可以約略窺見其處草木叢生之狀。「歸」通「饋」,贈予。「洵」,實在。「異」,不尋常。讀到這裡我們才發現,第一、二兩章所寫的全是追憶,這章才是寫當前的實景。小夥子是在把玩那株贈草以寄纏綿的相思時,想起了當初約會與贈物的甜蜜情景,將其一宗宗傾訴出來,在回味中咀嚼它的甘美。這樣的章法安置,頗有藏頭露尾之妙,令人回甘無窮。詩歌結構是詩的藝術創造的一個方面,有許多高妙的技巧,用得好,為詩增色。末尾二句收結得尤奇,剛剛還在亟口誇讚紅茅之美,卻突然一轉,對著它說:「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匪」通非,「貽」,贈給。哪裡是你有什麼漂亮,只是因為你是美人的贈物。如此造想,陡起波瀾,出人意表,妙趣橫生,而抒發的情意卻更為深摯。

從漢人起,就用賦、比、興的概念解說《詩經》作品。賦是用白描手法直陳其事,比是比喻,興是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這首詩全是賦筆。實描其景,直敘其懷。賦筆用得不好,易流於抽象平板,但本詩實描其景,注意選擇細節,有生動引人的形象,諸如「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而直敘其懷,也注意變換表現手法,諸如以贊贈物而贊人;再加上巧妙安排結構,一、二章追敘先不明言,直到第三章才圖窮匕見,耐人回味咀嚼,故全詩生動引人,堪稱佳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雅好書 的精彩文章:

從明清史看宋元史:「連續遞進」的歷史研究法

TAG:博雅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