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致默默無聞的發心人員們

致默默無聞的發心人員們


靜怡苑·心靈樂園


這裡有一群學佛的小精靈


關注








問初心




三世諸佛如何發願


我亦如何發願








發心人員崩盤了


 


前兩天,一個發心人員發來語音信息,大致意思是:我決定退出發心團隊,因為雖然你說我們平台的發心是上師安排的,但為什麼我們平台發布的消息,從來不許發布在上師的正規渠道?如果發布了,還要遭到負責人的問難與提醒。

好幾年了,我們從來沒有得到過一次上師當面的讚許,更沒有任何來自於上師的獎品。




今天,又一位發心人員在微信中問:為什麼別的平台每次發布上師的消息,都是海量的圖片,第一手的音視頻資料,涵蓋了上師每時每刻的行蹤,而我們平台卻只有寥寥幾張上師發來的圖片。另一個平台甚至連圖片都沒有,只能用一些網路上已經四處散布的文字,沒有任何的獨家報道,沒有任何的與眾不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將大家已經熟知的內容編出花樣來,真的很不容易。我們做的平台,究竟是不是上師認可的,為什麼我們什麼資源都沒有!?當平台被某些人反覆投訴,以至於無法正常發文的時候,上師明明知道實情,卻始終保持沉默,沒有對投訴者責備過一句?而且,上師還對我們有各種「不許」,問題是,同一位上師的其他平台,卻可以大張旗鼓地做我們平台的各種「不許」,實在想不通!




想起上一個發心人員退出時說的話:另一個團隊的負責人給我說,在那邊發心,有工資、有與上師吃飯的機會,如果表現好,還有跟隨上師海外弘法的可能。在這邊發心,不但沒有這一切待遇,連起碼的電腦折舊、網路費用都不能報銷,

同一個上師的團隊,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我們究竟是不是上師的正規部隊?


……


言下之意,似乎自己進了一個假的發心團隊。


 


想起幾年前另一些發心人員的退出,也是與平台之間的待遇與資源不一致有關……質疑與不滿越來越明顯,看來有必要說點什麼了。








進入發心團隊的


目的是什麼



 


和你們一樣,在一開始遇到這些境遇的時候,我也想過:是不是上師不愛我們了?是不是上師不要我們繼續做了?要不要退出?


……


但安靜下來仔細想了很久,內心的正負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A:我進入發心團隊的目的是什麼?


B:是為了成佛解脫、度化眾生。


 


A:那麼,不被承認、不被表揚、沒有資源、沒有獎品、沒有工資和待遇,並不會障礙解脫成佛與度化眾生啊?


B:但這樣做還是很不公平,很容易打擊我的發心積極性,如果總是這樣,很難長期堅持下來啊!


A:無論遇到任何境遇,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時常問問自己,我進到這個團隊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世間的名利、別人的認同、上師的青睞,文章的流量、粉絲的數量,還是為了解脫?如果只是為了獲得認可,我們完全可以去追求世間的名聲,而不必打著利益眾生的幌子招搖撞騙。




上師都是佛的化身,他們的事業任運自成,

即使我們因為憤憤不平而退出,也不會對上師的事業造成任何影響。

最後吃虧的,只是我們自己。

上師給我們發心的機會,是為了讓我們迅速積累福報、消除業障。

如果僅僅因為資源的匱乏或一些人的不認同,就能夠讓我們心急火燎、患得患失,始終無法驅散心中的黑暗,那我們已經被另一種看似華麗昂貴的繩索捆綁,離解脫的距離也只有越來越遠。

這種心態下的發心,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


 





隨學


前輩大德


 


想想米拉日巴吧!


比起米拉日巴,我們的待遇不知要「好」上成千上萬倍。那又怎麼樣呢?因為我們業障深重,上師不敢對我們太「壞」了,所以我們遲遲不能解脫!




世間也是這樣,有些人出身貧寒,天資平凡,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比起來,從一開始,就註定要走上一條不同的路。同樣,

每個弟子的因緣業力不同,所以上師給我們的解藥也不一樣。




當年米拉日巴整日被上師「剝削」、打罵,聽法、灌頂的時候不許入場,從來得不到一句好話。如果當年米拉日巴尊者沒有堅韌的毅力,不變的信心,又怎能迅速清除業障,獲得即身成佛的果位?恐怕米拉日巴這個名字,也早已被時光的風吹得煙消雲散。


 


因為上師深知,對我們這種心力脆弱的眾生,下藥不能太猛。當年瑪爾巴也告訴過米拉日巴,以後再也沒有像米拉日巴那樣具格的弟子了,所以不要輕易用對待米拉日巴的方式來對待弟子。




嚴厲


是最深沉的愛



也許是我們業障太重,也許是我們被上師認為「孺子可教」,反正在讓我們消業的問題上,上師的確從來不打折扣。雖然我看不到因果,但或

許我們就需要這種不被認可、不被袒護、被雪藏、被否定的方式來歷練自己,清除自己的傲慢心、虛榮心、名利心、攀比心與嫉妒心。這難道不是一條最殊勝、最快捷的路嗎?



 


一直相信,家裡年長一點的孩子,會多承擔一些責任,少享受一些寵愛。和父母一起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愛護年幼的兄弟姊妹,是每個家庭的長兄長姐應盡的義務。或許還沒有成年的我們,會覺得父母不公。長大之後才發現,如果長期的嬌寵,很容易讓我們失去自我約束、自我成長的機會,最後反而容易變成弱不禁風的巨嬰。

上師此時的嚴厲與冷酷,正是我們成長必須的養分。









讓心


像天空一樣遼闊


 


雖然我們看似抓到了一手「爛牌」,但我們仍然可以把它打好

。沒有獨一無二的資源,我們可以去發掘,去構想各種題材,讓原有的內容,展現出新的光彩。




不要說讀者,即使是我們自己,也沒有讓現有的資源深入自心,否則我們也不會如此糾結。那我們何不好好鑽研,從佛法指導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讓更多的人從曾經忽略的字裡行間,找到生活的指南,修心的嚮導,並從中受益呢?


 


沒有發布渠道,沒有讀者,沒有觀眾,也沒有關係。心理學都會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一切都是內心的化現,化現的影像無論是熙熙攘攘、繁花似錦,還是人煙稀少、尖尖小荷,都只是幻象而已,實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我們只需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只要有了利益眾生的心念,那就夠了。上師最想讓我們得到的,不是功名利祿,不是爭先恐後,而是放下一切執念,生起無我的智慧,無條件地愛一切生命。




一起努力吧!

嘗試著去喚醒內在的慈悲,勇敢地放下一切曾經所眷顧的,同時試著去祝福所有的人,對一切境遇,都心懷感恩,讓我們的心量,擴大到無限。

或許,我們的心會變得像天空一樣遼闊。解脫的輪廓,也會在我們的心中,緩緩顯現。









三世諸佛如何迴向


我亦如何迴向




圖 / 網路  



心靈樂園


wechat:xinlingleyuan7


學佛


要帶點煙火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生病的人很多,唯有修行人最快活
【最新】慈誠羅珠堪布帶領實修菩提心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