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年初一丨不可不知的十大習俗

大年初一丨不可不知的十大習俗

原標題:大年初一丨不可不知的十大習俗




一、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這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二、拜神


同時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裡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給祖先像上三炷香後就可以開始祭祖了。祭祖完後,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三、吃齋


吃過了年三十的大魚大肉後,初一當天第一頓飯,全家人卻要吃素食。「齋」與「災」同音,而吃齋也意味著「吃災」,將新的一年中的各種災難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所以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說法。



四、吃餃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五、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國人的傳統,寓意著「節節高」。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六、給壓歲錢


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七、拜年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拜年。




八、喝雞湯


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徵「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



九、占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十、不殺生,不掃除


每逢過年,都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習慣要遵守,俗稱年禁。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是新一年運程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比如大年初一這天忌殺生,因為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傢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文章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的精彩文章:

除了毛主席,這10個人的畫像也曾被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竟然包括斯大林!
清代官員帽子上那顆「頂珠」,品級材質有什麼講究?

TAG:歷史上的今天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