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喜迎除夕,歡度春節

喜迎除夕,歡度春節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除夕習俗

1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很大的提高。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具、影壁中。

2

貼福字

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3

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而是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4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在新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爆竹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漸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和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5

祭祖&上墳

祭祖形式各異,有到野外瞻拜祖墓,有到宗祠拜祖,而大多是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旗族人祭祖,滿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黃油炒黃米面,撤供時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風味。滿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蠟檀香,靜肅異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我國部分地區有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亡故的親人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託人們對亡故親人的哀思。

6

除夕守夜

守夜也叫熬年,指農曆大年三十的守歲。相傳,在大年三十晚上,人們為了躲避年獸,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守夜坐等天亮。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普天下人都盼望著新年零點的到來。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7

壓歲錢

吃完年夜飯後,長輩將準備好的壓歲錢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學習進步,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然後伸手要紅包。有的甚而追討到爺爺奶奶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8

壘旺火

清朝《大同縣誌》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之,名曰旺火。」壘旺火是內蒙古和山西等一些地區的傳統春節習俗。在民間,點旺火有紅紅火火、旺氣衝天的寓意。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衝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看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就大。

除夕活動

各地飲食

除夕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風俗一致,過年包餃子;而南方各地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年夜飯

年夜飯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使一家人的關係更為緊密。一家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這是何等幸福!年輕一輩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表達感激之情。吃年夜飯意味著家人團圓,幸福美滿。

新年吉祥菜

五福臨門

年年有餘

今夕何夕?原來是除夕。歡歡喜喜在今夕,想念之情在旦夕,祝福之情在朝夕,幸福如意勝昨夕。「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讓我們一起快快樂樂迎,開開心心過。歷史文化研究協會在此祝大家:

除夕闔家歡樂,狗年大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跡 的精彩文章:

TAG:史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