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論中草藥的四氣五味

中醫論中草藥的四氣五味

點擊《董方紅骨醫世家》關注更多好文

中醫論中草藥的四氣五味

中醫論中草藥的四氣五味

中國是醫藥文化發祥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醫學史,中醫藥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本草植物,寶藏豐富,象徵著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和疾病鬥爭的睿智。

筆者認為,藥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法除病邪,消除病固;恢復臟腑功能的協調,糾正陰陽偏勝偏衰的病理現象,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復到正常狀態。藥物之所以能夠針對病情,發揮上述基本治療作用,乃是因為各種藥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稱為藥物的偏性,意思是說以藥物的偏性糾正疾病所表現的陰陽偏盛或偏衰。把藥物治病的多種多樣的性質和作用加以概括,主要有性、味、歸經、升降沉浮及有毒、無毒等方面,統稱為藥物的性能。

藥物性能的認識和論定,是前人在長期實踐中對為數眾多的藥物的各種性質及其醫療作用的了解與認識不斷深化,進而加以概括和總結出來的,並以陰陽、臟腑、經絡、治療法則等醫學理論為其理論基礎,創造和逐步發展了中藥基本理論。是整個中醫學理論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氣和五味:

藥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與味是藥物性能的一個方面。自古以來,各種中藥書籍都在每論述一藥物時首先標明其性味,這對於認識各種藥物的共性和個性,以及臨床用藥都有實際意義。藥性是根據實際療效反覆驗證然後歸納起來的,是從性質上對藥物多種醫療作用的高度概括。至於藥味的確定,是由口嘗而得,從而發現各種藥物所具不同滋味與醫療作用之間的若干規律性的聯繫。因此,味的概念,不僅表示味覺感知的真實滋味,同時也反映藥物的實際性能。

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古時也稱四氣。其中溫熱與寒涼屬於兩類不同的性質。而溫與熱,寒與涼則分別具有共同性;溫次於熱,涼次於寒,即在共同性質中又有程度上的差異。對於有些藥物,通常還標以大熱、大寒、微溫、微寒等詞予以區別。藥物的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對於發熱口渴、咽痛等熱證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於溫性而上,如附子、乾薑對於腹中冷痛、脈沉無力等寒證有溫中散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熱性。在治則方面,《神農本草經》云:「療寒以熱葯,療熱以寒葯。《素間.至真要大論》云:「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基本的用藥規律。

此外,還有一些平性葯,是指藥性寒、熱之性不甚顯著、作用比較和緩的藥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溫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範圍;所以平性是指相對的屬性,而不是絕對性的概念。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種味。有些藥物具有淡味或澀味,實際上不止五種。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藥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處。至於其陰陽屬性,則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綜合曆代用藥經驗,其作用有如下述。

辛:有發散、行氣、行血作用。一般治療表證的藥物,如麻黃、薄荷,或治療氣血阻滯的藥物,如木香、紅花等,都有辛味。

甘:有補益、和中、緩急等作用。一般用於治療虛證的滋補強壯葯,如党參、熟地;和拘急疼痛、調和藥性的藥物,如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葯多質潤而善於滋燥。

酸:酸有收斂、固澀作用。一般具有酸味的藥物多用於治療虛汗、泄瀉等證,如山茱萸、五味子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

澀:與酸味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療虛汗、泄瀉、尿頻、精滑、出血等證,如龍骨、牡蠣澀精,赤石脂能澀腸止瀉。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義甚廣,有指通泄的,如大黃,適用於熱結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適用於肺氣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梔子,適用於熱盛心煩等證。至於燥,則用於濕證。濕證有寒濕、濕熱的不同,溫性的苦味葯如蒼朮,適用於前者;寒性的苦味葯如黃連,適用於後者。此外,前人的經驗,認為苦還有堅陰的作用,如黃柏、知母用於腎陰虛虧而相火亢盛的痿證,即具有瀉火存陰(堅陰)的意義。

咸:有軟堅散結、瀉下作用。多用以治療瘰癧、痰核、痞塊及熱結便秘等證,如瓦楞子軟堅散結,芒硝瀉下通便等。

淡:有滲濕、利尿作用。多用以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如豬苓、茯苓等利尿葯。

由於每一種藥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兩者必須綜合起來看。例如兩種藥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兩者的作用就有差異。反過來說,假如兩種藥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溫,其作用也不一樣。所以,不能把性與味孤立起來看。性與味顯示了藥物的部分性能,也顯示出有些藥物的共性。只有認識和掌握每一藥物的全部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藥物之間同中有異的特性,才能全面而準確地了解和使用藥物。

獲取更多勁料關注本人總站

中華藝術天地董方紅本草中醫養生網

http://163qw.com/

GIF

春滿人間福滿樓,

天增歲月人增壽。

竹報平安慶有餘,

旗開得勝心歡喜。

送給天下人一份健康延壽的生命源

筆者論《養生》實言真語

人不忘初心,善始善終。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維持生計》。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使之生命《綿長》的意思。

《食養類》,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腎》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係,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人格《道德修養》養生等內容在內。《食養類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吃飯不要吃飽,穿衣不要穿暖。七分飽,七分暖就行。

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大腹便便。

人的健康與長壽不是取決於《葯食》,而是取決於以中國五千多年文化歷史的《再生哲理和食養之道》為基礎。跟據人體劃分的《消化系統,呼級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免役系統》。以人體的五大系統的《再生》作用,自我《抵抗疾病》,就是以食物中《均衡營養》來強健身體的理念,人體所需的是《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當然是還有植物素。

但萬物都要一分為二看,所相傳的《食效》不等於是《萬能》,它只是人體所需營養的一小部份,不能代表全部《本草》的所有成份。不要認為只有長期吃單性《一類》植物,就可萬病都會被清除了,人體所需的是《均衡》營養,至食用植物或果類,屬性,寒熱,辛溫,需各所不同、《本草》的所有歸為食物類的多為無毒成份,多食是有益均無害的。有條件者,就跟據體質需要,合理選澤調節食用均可。

所為養生,壽歲長與短與《德、善、仁、忍、》也有密切關係:性情柔和,不動怒,獲壽從心態中求

凡獲壽之人,心必存有《慈悲仁善》之念,存有菩薩心腸,熱愛社會,熱愛保護生態平衡,倘若不以《佛》學《仁善》為基,則錢財再多之時,更要《慈悲為懷》,不忘初心,邪念重者,必定施及自身,權力越大,自身傷之越重。只有《善、仁、忍、》德厚之人,長壽必百歲。

道徳經:悟懂者智慧已到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GIF

不為名,不圖利,本人從醫50載,只供心得,不尋人看重煩我!只為弘揚中華5000年傳統中醫文明食養文化,經驗共同分享,延年益壽你我共同擁有!葯有君臣佐分,醫無貴賤之分,天下醫者父母心。

GIF

獲取更多勁料:

關注本人創辦經過了十二年的總站

中華藝術天地董方紅本草中醫養生網

http://163qw.com/ 百度一下

責任主編-董方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方紅 的精彩文章:

TAG:董方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