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臘月二十九祭祖?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幾個?

臘月二十九祭祖?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幾個?

今天是臘月二十九,上學君在這裡提前給小夥伴們拜年啦~

臘月二十九,也是傳統祭祖的日子,家家戶戶在這一天,上墳請祖上大供。祭拜祖先,是中國人尊親善養的傳統,這不僅是種孝道,也是深植根脈里的宗親理念。

除了祭祖拜神,過年還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上學君在這捋一捋,看看你都知道哪些?~

1

守歲、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因為「歲」與「祟」諧音,也有說小孩的是「壓祟錢」,老人的才是「壓歲錢」。老人的「壓歲錢」是為了他們不再增長歲數,可以多活幾年,晚輩得到壓祟(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2

貼春聯、門神

春聯,起源於桃符。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

而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茶鬱壘,現在演變成了尉遲敬德和秦瓊。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

3

點爆竹

除夕的辭歲炮仗、正月初一的開門炮仗,每一次煙火的升騰,都燃起了中國人對新年的期盼。

「爆竹聲中一歲除」便是這樣的情懷。

從小時候的掩耳仰望,到後來拿著香火去點燃,中間多出的不僅僅是那一份膽量,還有對傳統的接納與傳承。

4

拜年、走親戚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最古老的傳統習俗,在春節時期親戚之間交流感情的活動,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它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親情大交流。

5

洗福祿

洗福祿,是指春節前夕人們進行沐浴的傳統習俗,即節前沐浴。

洗福祿一般在臘月二十六日進行。民間還有「二十六,洗福祿」的意思。意為臘月二十六這天人們要進行洗浴,這樣來年的「福祿」就會更多。

6

廟會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指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也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舉行。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廟會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

7

鬧元宵

鬧元宵是每年正月十五日的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上元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

明天除夕夜,小夥伴別忘了守歲收紅包啊~哈哈~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林上學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意林上學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