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不知道的曹妃甸:法本和尚修燈塔 燃指化燈美名揚!

你不知道的曹妃甸:法本和尚修燈塔 燃指化燈美名揚!

法本和尚,俗姓郭,名醇成,河北省寧河縣(今屬天津市轄)人,清道光十八年(1839年)出生於一個窮苦的漁民家庭,剛進童年就跟隨家人受雇於船主,四海飄蕩,以船為家。青少年時期,他常隨家船於遼寧、河北、山東之間的渤海灣行船航運。清咸豐七年(1858年),郭醇成隨人駕船於菩提島西南的曹妃殿島處觸沙沉船,船上數人遇難,眾人僅其一人倖存。郭醇成因之發誓:「可受萬般勞苦,換起千帆平安。」19歲時,他逃婚到京北紅螺山古台寺受戒出家,成為曹洞宗正宗傳人,法號「法本」。之後,輾轉來到曹妃殿潛心虔修。

燃指化燈

法本及其弟子在島上開荒種地,並養了一頭牛。這頭牛除了幹活,卻也無拘無束。一日夜裡,法本發現牛未在欄內,第二天早上一看,牛卧在欄內,渾身都濕透了,一連三天皆如此。法本為了弄個明白,一天夜裡,便躲在牛欄外,約摸二更天,牛一躍而起向島南奔去。法本尾隨其後,但見海水一開,出來個大的出奇、似魚非魚、似獸非獸的怪物。老牛一見竄上去與怪獸鬥了起來,一直斗到天明,那怪物一躍跳入海底,老牛也氣喘噓噓地回到牛欄。原來這海怪慣吃死屍,見島上有活人,總想上岸尋食,幸被那牛抵住。

晚上,法本將兩把尖刀綁在牛的兩個犄角上。這一夜,風狂浪猛,那牛吼叫不停,從二更鬧到四更,五更起來,和尚們發現牛累得卧地不起了,尖刀上鮮血淋淋,從此,島上安定下來。法本常見來往於渤海的船隻因不辨方向撞礁遇難,就想了個辦法,白天,派一望海僧,見行船近島就擊鼓敲鑼;夜間,他叫徒弟做一盞大油燈高掛島上,向來往船隻告警。山于海風太大,不加燈罩,燈火經常被吹滅。後來法本上岸化緣,聽說道台衙門有一盞水晶燈,就決心去化這盞燈。

一天,法本來到道台衙門前,敲動木魚,對差役說要化衙門那盞水晶燈,差役忙稟報道台。道台十分生氣,不肯施捨自己的心愛之物。法本見狀,就在衙門前盤膝打坐,閉目念起經來,一時招來無數百姓。法本三天不吃不喝,也沒感動道台。於是,他化了一些香油和棉花,用棉花蘸香油纏在小手指上點起來。小指燒沒了,又點著中指,痛得法本面如黃紙,大汗淋淋,圍觀百姓都為法本憤憤不平。道台恐怕激怒百姓,又怕上司知道後受罰受責,就忍痛拿出水晶燈說:「罷、罷!還是給了他吧!」

法本捨身取義大感人心,一時傳遍了沿海諸鎮及天津一帶,官紳商民施銀3000兩。法本在曹妃殿建起高6丈的防風燈塔,水晶燈點燃起來,夜間幾十里外都能看見,來往船隻看見燈光就可辨明方向了,從此這裡很少再發生觸礁沉船的事故。

凡塵未了

法本燃指化燈,感動了佛祖。佛祖派壇前大弟子到曹妃甸來超渡他。一夜,法本忽聽寺外有木魚聲,便走下禪台,出了山門,順著木魚聲走去,不料竟走到海里,而木魚聲仍然從前面傳過來。法本不由大吃一驚,急忙回身,剛進山門,他忽然想到:壞了,活該我俗事未了。若是我不顧海水沒頂一直隨木魚聲走下去,豈不是脫了凡胎,修成了正果?他急忙回身想再追木魚聲,可木魚聲已沒有了。自此,決心離開曹妃甸,另修寺院再苦修行。

「翻」改「劃」

法本離開曹妃甸時,把大弟子叫到跟前說:「為師因俗根未了。在此難成千果,今日我要離寺而去,這島上的寺院你要好生主持,務使燈塔長明,我用過的碗盤盆勺沉入島西的海水中,不可翻放。」吩咐完了就離開了曹妃甸。以後,法本在樂亭的石臼坨修寺造船,圓寂在那裡。

過了幾年,一隻漁船行經曹妃甸,船上人拾到一些碗盤盆勺,就涮了使用。說也奇怪,從把這些東西拾到船。這船在大風大浪中穩如平地。人們都說:「這是法本的用具,法本如今成了佛,這是寶貝,可保滿船平安。」有一次,一人在船上吃飯時,用法本的飯勺盛完粥,把勺扣在粥盆上,這可不得了,本來當時風平浪靜,那船卻「嘩」地一聲翻了個底朝天。有的人爬上船底,有的人被救上別的船。有人問被救上船的人:「你們的船好好的,為啥翻了呢?」,一語未落,這隻船也翻了個底朝天。說也怪,人們都爬上來了,一個也沒淹死。這件事一經傳開,渤海漁民在船上,碗盤盆勺都不扣放了。把東西翻過來,也不說「翻」字,說成「劃」過來。就連船翻也不叫「帆」而叫「篷」,這稱呼一直沿襲到現在還沒改呢

賈公子說:

本公子登高頭暈,下水挨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開水不喝怕燙,冰棍不吃牙疼,嘖嘖,法本老和尚居然把手指頭點了,想想都疼得死去活來,十指連心啊!我反正是干不出這事兒來,所以,該佩服還是要佩服,不論這事兒是真是假,法本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至於典故、傳說,那畢竟口口相傳,是戲說還是瞎說,就仁者見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曹妃甸城事 的精彩文章:

TAG:曹妃甸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