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玩 逆時針奔跑

古玩 逆時針奔跑

逆時針奔跑

文古玩

我系統性的跑步鍛煉應該是開始於2015年2月。

當時偶然間通過「文藝FUN"報名了一個月後的鄭開馬拉松,參加了掛著「馬拉松"名號的5公里跑。

但因為是第一次參加比賽,我還是認真的投入了鍛煉。

這幾年在堅持踢球,自認為身體素質尚好,所以並不懼怕長跑。

圍著電力學校的操場一口氣跑了12圈,用了大概30多分鐘,我聽著自己的心跳,想:媽的,真累。

不過,只過了一會兒,我就滿血復活:原來這就是所謂的馬拉松啊,不過如此。

後來的跑步經歷令我逐漸意識到,這種想法是多麼的愚蠢。

第一次電力學校跑圈兒之後,我就信誓旦旦的決定「每天5公里"。

接下來的一周,每天傍晚我就去跑個5公里。

終於等到「鄭開"比賽日。

那場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啊。

因為是最短距離的比賽,門檻低,參加的人多。

據我目測,60%的參賽者是為了拍照發朋友圈湊熱鬧,30%的人是為了嘩眾取寵做廣告,5%的人估計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原因來跑步,另外5%知道原因,原因就是本以為馬拉松是一場秩序井然競爭激烈團結友愛的純跑步競技運動,然而現場卻是萬聖節舞會加自拍大賽的集體散步活動。

前兩公里只能跟隨熙熙攘攘的人群散步,3公里的時候人漸少,我迫不及待見縫插針尋找跑起來的路。

跑了沒多久,看到了前方聚集了更多的人,原來……到終點了。

哥還沒出汗呢,就結束了第一次「跑馬"。

雖然第一次失望而歸,但卻讓我堅定了跑步的決心:下次跑個長的。

決心已定,開跑吧!

夏天還好,白天長,人的精力旺盛,忙完工作跑個步,出出汗洗個澡,通透。

一段時間跑下來,明顯感覺到身體素質在提高,踢球時體力也變得更好。

天氣變化或者瑣事纏身的時候,就是考驗自律的時候,稍一犯懶就會把決心餵了狗。

整個2015年堅持的還算不錯,有在小雨中奔跑的洒脫,有在星空下跑起來的愜意,有獨自跑步享受孤獨時的思考時刻。

時間到了2016年,一整年都在忙碌《見字,如面》的出版,中斷和放棄了很多事情,得與失之間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完成文學夢。

現在看來,《見字,如面》還有著諸多瑕疵和遺憾,但從選擇整理書稿,到和出版社溝通,以及成書後的推廣(設計海報、洽談書店銷售),每一個環節切身體驗,讓我覺得是一個多麼有意思經歷,也認識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就像一場奇妙的旅行,增長了難得的見聞。

2017年重新撿起來「跑步"。

但情緒化仍然影響了我堅持的動力。

在北京的煎熬,回來後某一時期的彷徨無措,是令我無法釋懷的記憶。

情緒起起伏伏,跑步斷斷續續。

我仍然在掙扎中跑了一場馬拉松,半馬,成績尚可。

準備馬拉松的前兩個月是狀態最好的兩個月,從開始一天5公里,逐步增加到7公里,再到10公里,我的耐力漸漸變好,心情也隨之開闊起來。

剛把目標定在10公里的時候,7公里是個坎,尤其在跑6公里到7公里這一段,感覺身體到了極限,隨時會冒出「放棄"、"想停下來走一走"的念頭,然而我知道,一旦選擇了「走",就相當於這次奔跑的失敗。

咬著牙堅持跑下去,過了7公里之後,身體陡然覺得輕鬆,疲乏感減弱,節奏也變得穩定,一鼓作氣終於跑過10公里,完成目標後是大大的成就感。

當跑10公里成為「常規操作"後,下來的目標就是半馬。

距離猛然多了一倍,但我信心滿滿,想著按照均勻的節奏跑,應該問題不大。

正式比賽前,我在戶外一個人嘗試著跑了一次完整的半馬,過程中依然是個放棄與堅持的博弈,在自己給自己不斷的打氣下,21公里的距離跑進了兩個小時,第一次跑半馬,感覺是:累,但是開心。

比賽日終於臨近。

提前兩天領參賽服和號碼布。

在領參賽物品時需要提供半年內的體檢報告,或者其他馬拉松比賽的參賽記錄,以便不會出現「跑死"的情況。

比賽當天,我早早起床,吃了前一天準備的麵包和士力架,喝了一盒牛奶,然後開車向比賽地駛去。

依然是人山人海,彩旗招展。

在距離起點2公里處找到車位,小跑著趕到待跑區,排隊等待鳴槍的隊伍已經排了有1公里長(全馬和半馬參賽人員混在一起)。

等我剛把背包放到存包車,清脆的發令槍聲響起,綿延的隊伍開始涌動。

我匆忙追趕而去,跑道兩邊圍觀的人群興奮起來,「加油"聲不絕於耳。

我的情緒被帶動起來,慢慢超過了一個又一個選手。

如果說超越對手有成就感的話,放眼看去還有許多人領先在前,成就感頃刻變成了繼續堅持、全力奔跑的決心。

前幾公里懷著各種參賽目的的人把馬拉松變成了一種show,雖然讓比賽多了趣味,卻也影響了真正熱愛跑步和證明自己堅持力的人,我不得左衝右突,躲過駐足拍照、聚眾散步聊天的選手。

順利跑到半馬和全馬分道的路口,根據標示牌顯示,我距離終點還有4公里,而「全馬們"還有25公里。

最後兩公里,疲勞感襲來,我努力堅持著,但由於呼吸不均勻,我很少出現的「岔氣"發生了,左下腹隱隱作痛,我放緩步伐,用手按著腹部,調整呼吸頻率,堅持跑了一公里後,疼痛感終於消失了。

最後一公里,賽道兩旁拉拉隊人員多了起來,「加油"聲更加熱烈,我一鼓作氣衝過了終點。

計時器定格在1小時56分。

我終於完成了第一次半程馬拉松比賽。

拿著完賽獎牌,坐在返程大巴上,慢慢恢復體力的我享受著一場運動後全身鬆弛的感覺。

車上的陌生人相鄰而坐,相對微笑。

那一刻又一次體會到,運動真好。

跑步的意義,在當下各種雞湯文章里已經被描述的再周詳不過,而只有切身經歷之後才能理解其帶來的收穫。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瘦》。

文中曆數了運動對我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影響。

無論是小學時打乒乓球,還是中學開始踢足球,以及這幾年開始喜歡上跑步,慶幸於運動的習慣一直沒有丟掉。

越來越喜歡跑步,因為是一個人的運動, 一個有可以自己獨處的時間,能夠更加心胸開闊的審視自己。

我的性格里有「寵辱皆驚"的一點,諸如突如其來的幸運,會覺得這番好事兒怎麼會輪到我?必須要吃點苦受點累才會心安理得接受,然後找點自虐的事兒「勞我筋骨",而在長跑中達到體力極限的感覺,正是讓我接受或期待美好事物的平衡點。

苦盡甘來是我適應的方式。

在操場上,我們總會逆時針奔跑,這是由於人類身體構造的原因更習慣於此,但是任何事物在平衡的狀態下才是良性存在。打破習慣,增加順時針和直線跑步的頻次會更健康。

然而需要打破的,何止是逆時針奔跑,還有深藏於內心的惰性,堅持自律的生活才能在人生之路上快樂跑下去。

以上為記錄,亦是自勉,新的一年,繼續奔跑吧。

—END—

[文章為作者原創,圖片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冷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西冷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