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出遊需警惕傳染病侵擾

春節出遊需警惕傳染病侵擾

李國華

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科科長

主任醫師

傳染病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分布特點。

隨著全球性活動的日益增多和公眾出行頻度的增加,霍亂、登革熱、瘧疾等傳染病不僅輸入我國的機會增多,無疑也加大了出行者感染傳染病的風險。

春節將至,計劃外出旅行的人們一定要加強傳染病防範意識,了解傳染病的分布特點,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以預防。

下面就3種重點傳染病和您談一談出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發病急、傳播快,主要癥狀為劇烈的腹瀉和嘔吐,可引起嚴重脫水、周圍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如治療不及時易死亡。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近期非洲多地霍亂疫情持續惡化,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14日,尚比亞發現確診病例3077例,死亡70例;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10日,剛果金和南蘇丹剛果金共報告55000例,死亡119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17日,葉門報告確診病例10.39萬例,其中2244例死亡。

春節臨近,回國探親訪友及出境旅遊的旅客明顯增多,提醒近期前往尚比亞、剛果金等地的旅客,要留意防範疫情,可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及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諮詢有關情況,或登陸國家質檢總局網站衛生檢疫與旅行健康專欄查詢相關信息。

在霍亂流行區域應避免食入或飲用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飲料或飲用水等;一旦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在使用口服補液糾正脫水的同時,要及時就醫。

對於來自霍亂流行國家或地區的人員,如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入境時應當主動向檢驗檢疫人員申報,配合做好體溫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等工作。

入境後出現相關癥狀的應立即就醫,並向醫生說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

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有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患者死亡率高達2.5%,已成為熱帶、亞熱帶地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截止2017年12月底,斯里蘭卡、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合計報告40多萬例登革熱病例。其中斯里蘭卡疫情最為嚴重,僅12月以來就新增8000例登革熱病例。

春節期間前往東南亞地區旅遊的民眾要做好預防登革熱的相關準備,前往上述國家旅行期間應當採取嚴格措施避免蚊蟲叮咬,如避免在蚊蟲活動高峰期間外出活動,前往草叢等蚊蟲密度較高的地區需穿長袖長褲或塗抹驅蚊劑。

如果在旅行期間被蚊蟲叮咬並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歸國旅客有上述癥狀應主動向檢驗檢疫部門申報。

瘧疾

瘧疾俗稱「打擺子」「發瘧子」,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急性傳染病,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可危及生命。

瘧疾由蚊蟲叮咬傳播,主要有間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和三日瘧。每年全球瘧疾發病例數3億~5億,數百萬人因瘧疾死亡。

據WHO報告,全球有109個國家和地區流行瘧疾,約32億人口受到威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其次為巴布新幾內亞和南太平洋群島國家,且主要流行惡性瘧。

而美洲、中東、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主要流行間日瘧。以下這張圖上清晰地繪出了瘧疾在全球的分布。

瘧疾在臨床上主要以周期性發冷、發熱、出汗等癥狀和脾大、貧血等體征為特點。瘧疾從感染到臨床發作一般要經歷潛伏期、前驅期和發作期三個階段。

瘧疾的診斷主要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予以診斷: 如患者曾於瘧疾傳播季節在瘧疾流行區住宿、夜間停留或近兩周內有輸血史。

臨床表現上呈周期性發作,每天或隔天或隔兩天發作一次,發作時依次出現發冷、發熱、出汗等癥狀,其後體溫恢復正常,發作多次後可出現脾大和貧血,重症病例出現昏迷等癥狀;具有發冷、發熱、出汗等癥狀,但熱型和發作周期不規律。

醫生一旦懷疑瘧疾,會儘快對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通過顯微鏡檢查血塗片、瘧原蟲抗原檢測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等方法明確診斷。

防止蚊蟲叮咬是預防瘧疾最有效的方法,如使用蚊帳、紗窗紗門、蚊香等。

如果有原因不明發熱或感冒樣癥狀請立即到當地醫院就診和治療。如當地醫院沒有瘧疾診治條件可直接聯繫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尋求幫助。

(關注「健康山西官微」微信號,獲取精彩資訊)

來源:山西省衛生計生委

圖片:山西省衛生計生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山西官微 的精彩文章:

冬季如何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TAG:健康山西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