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生活的線條」編出絢麗的藝術

用「生活的線條」編出絢麗的藝術

"Glossolalia", installation de Sheila Hicks pour le Domaine de Chaumont-sur-Loire, 2017 - ? Eric Sander. "

她是一位用編織物創作「雕塑」的藝術家。她的每一個展覽都獨一無二;她會不斷「修剪」她的作品使其「歷久彌新」;她生於美國,卻在巴黎度過了她的大半生;她會根據不同的地點進行不同的創作;作品的色彩中蘊含著無限的可能……2018年2月7日,現年已逾83歲的希拉·希克斯(Sheila Hicks),帶著她一生中用棉花、羊毛、亞麻和絲線等編織的精彩作品,來到蓬皮杜中心開啟了她的回顧展。

希拉·希克斯

現在的她,還會用她帶著美國口音的法語不安地向別人問道:「你喜歡哪件作品?」對於一生雕刻織物的希克斯來說,沒有什麼是偶然的;就連本次的策展人 Michel Gauthier 被她選中,也是因為「他不是面料的專家」。希克斯在耶魯大學求學時,美術史學家喬治·庫布勒(George Kubler)的課程對她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庫布勒的研究方向是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和伊比利亞美洲的藝術,而希克斯所閱讀的關於古代秘魯紡織品及技術的書籍,也成為了她最早的靈感來源,於是這位年輕的藝術家決定從這些材料開始藝術的探索。

Sheila Hicks (1963), image featured in the exhibition Woven Forms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Crafts from March 22 to May 12, 1963. Photo by Ferdinand Boesch

那段時間,希克斯為了研究這些,在拉丁美洲待了好些時候,尤其是在墨西哥定居了五年,接受前哥倫布時期傳統編織技術的培訓。羊毛、絲綢、亞麻……這些材料的可塑性和柔軟的特質結合在一起,交織在一起,纏繞在一起,編織在一起……希克斯對此十分著迷。

希拉·希克斯

「使用柔軟材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之一,正如你可以在印度和亞洲其他地方看到的那樣。在法國的城堡里,你可以看到掛在牆上的掛毯;在倫敦的劇院里,你可以看到帘子和幕布;縱觀義大利的歌劇史,你可以看到精緻的紡織品和服裝。而當觸到這些線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一些新的東西。」

希拉·希克斯的手;Main de Sheila Hicks, photo Cristobal Zanartu

1960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首次買下了她的作品《藍色的信》(Blue Letter),有著或多或少不同的線條編製成了一塊藍色的布。之後,希拉克有了更多訂單,比如為 CBS 總部大樓創作作品。

《藍色的信》;Sheila Hicks, Blue Letter, 1959

1964年,她移居法國。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顯得有些默默無聞。有的說法將此歸咎於她女性藝術家的身份,以及她對於創作材料的選擇。

希拉·希克斯

Sheila Hicks, Foray into Chromatic Zones

策展人 Michel Gauthier 說:「確實,希克斯是在一個重男輕女的藝術環境中一步步走過來的;然而,她卻一直拒絕將她的紡織作品貼上「女性化」的標籤,並指出秘魯的織工都是男性。」而1972年,她仍然作為僅有的兩名女性藝術家的一員,參加了大皇宮的展覽「72/72——法國當代藝術12年」。

Sheila Hicks. Courtesy of 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

Sheila Hicks:50 Years, installation view,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1. Photo by Aaron Igler, Greenhouse Media.

生於美國的她,從智利、墨西哥到法國,會進行這一系列旅行,都「基於好奇心,純粹而簡單」。希克斯說:「我並不是一個狂熱的旅行愛好者,但是我是一個非常好奇的人。旅行、遭遇、經驗——所有的這些讓我的想像力成長,刺激了我聯想的能力。」

希拉·希克斯

的確,如果沒有這份好奇心,希克斯又怎麼會在閱讀了有關古代秘魯紡織品及技術的書籍之後就直接去學習這些技術,更因此結識了寫下這本書的作者本人呢?

《白色的牆》;Le Mur Blanc, 2013, laine, lin, 180 x 180 cm

而對於希克斯來說,生活在法國並不那麼容易。「標準太高了!」這是她對於在法國生活的評價。她表示,之前在墨西哥,由於她的西班牙語說得比較好,很快就和拉丁美洲的藝術家們打成一片。「不過巴黎吸引著你的一點,就是直到你的孩子、孫輩在那裡出生、成長——那時,一次旅行就變成了一生。」

《白天滑向黑夜》;Le jour glisse vers la nuit, 2014, soie, coton, papier, encre, 23,5 x 14 cm

線條匯成「河流」,亞麻堆成「小山」,羊毛構成一個個「小包」……這就是我們在蓬皮杜中心能看到的多彩的風景。

Sheila Hicks, The Embassy of Chromatic Delegates, 2015–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 Sheila Hicks.

《黎明》;Sheila Hicks, Aube, 2008

希克斯不斷地尋找全新的感覺,那些曾經使用過的材料可能似曾相識,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她從未宣稱過她的作品應該是什麼樣子,當她面對自己的作品,那份靈感或許只來源於想要把手伸到裡面去的感覺。

希拉·希克斯的繪畫與但丁的句子;Sheila Hicks, citation de Dante

當下這場展示了希克斯超過一百件從大型雕塑到小型編織物作品的展覽,被稱作「生活的線條」。希克斯的故事裡似乎沒有太多波瀾,不過,一次次的旅行最終在那些「毛線」的串聯下,最終連成了她的一生。

Calling all fibre lovers—the Sheila Hicks Material Voices exhibition is on at the Textile Museum of Canad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的精彩文章:

輕叩既存之物 領略世界的鮮活
神秘的宇宙主義

TAG: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