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歡迎來到「中東馬尼拉」——我為什麼不推薦去伊朗旅行(二)

歡迎來到「中東馬尼拉」——我為什麼不推薦去伊朗旅行(二)

這是大西洋鰻魚的第四十七篇原創,伊朗第三篇。

大家好,這是年前最後一篇推送。

伊朗的前續兩篇分別為:

《伊斯法罕,我與伊朗秘密警察的驚魂一夜》

《我為什麼不推薦去伊朗旅行。(一)》

我的朋友穆罕默德

不推薦系列的第二篇,從這段旅途的啟程講起:

這次去伊朗,我乘坐的是南航經烏魯木齊轉機的航班。在從上海飛往烏魯木齊的飛機上,我看到了這次旅行全程里最美麗的自然風景:)用上帝視角俯瞰新疆的綿延雪山,在高空太陽的照射下,美到陶醉。

上帝視角看雪山

遺憾的是,美景的高潮在這段旅行的開頭就結束了。

此行我由北往南,走了三個城市,分別是:

首都德黑蘭

千年古都,波斯的「西安」與「京都」,伊斯法罕

設拉子

先從第一站德黑蘭說起:

德黑蘭是一個觀感上能用「醜陋」來形容的怪獸城市。

波斯的歷史悠久,首都也隨著時代的推進而不斷變遷,德黑蘭是第32個伊朗首都,總人口達8,429,807人,目前是伊朗最大的城市。

德黑蘭作為伊朗首都的歷史並不長,1795年愷加王朝的沙阿(即國王)阿迦.穆罕默德將德黑蘭作為首都,兩百多年後,德黑蘭已成為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德黑拉也是伊朗最世俗、最自由(微笑臉)的城市。

德黑蘭背靠伊朗海拔最高的厄爾布爾士山脈,本來從獨特的地理位置來看,能有非常不錯的視覺層次感,特別是冬天,網上這張雪山都市的景像就給很多沒來的人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網路上的雪山德黑蘭城景

實際上德黑蘭空氣污染非常嚴重,很少有能見度高到看雪山這麼清晰的時候,並且今年前半個冬天,伊朗暖冬化嚴重,直到1月初也沒有下過一場雪。

我自然是無緣看到雪山城景了,但我仍然上了這座山,想鳥瞰城景,結果我只能拍到了下面的樣子。

常年污染,上山鳥瞰的願望落空

知乎上我的文章下面,關於德黑蘭建築的吐嘈,我覺得很真實。

來自知乎互動

曾經我覺得中國的很多二三線城市千城一面,一不古老二不新潮,然而千年波斯的現首都德黑蘭卻也是如此。雖然它作為伊朗的首都並沒有多少年,但城市能發展到如此的雜亂無章,毫無美感,異域感如此的缺失,也是很不容易。

外在上,德黑蘭很像菲律賓的馬尼拉,越南的胡志明市這樣的尾氣泛濫,攤大餅,建築雷同混亂,但是卻完全沒有東南亞這些城市的放鬆、自由與娛樂氣氛。

這就是建築非常醜陋雜亂的德黑蘭,還是一個宗教國家的首都

從德黑蘭開始講述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從旅行的角度,伊朗是一個即沒有沾到世俗的旅遊優點,也沒有沾到宗教國家的旅遊優點的一個不倫不類,兩邊都討不到好的國家。」

以下是我在暴走德黑蘭一天後,當時在朋友圈所發的感想:

德黑蘭一天的印象

不是旅遊城市,景點與博物館很乏善可陳,德黑蘭從來不是波斯的文化中心,也沒有歷史榮光,現在定義成政治與經濟中心,波斯如今的權力中樞比較好。(觀賞價值比伊斯坦布爾差三個檔次)

像孤獨星球說的一樣,德黑蘭的交通混亂堪比見過世面的東南亞城市,和胡志明市不相上下,特點就是大部分斑馬線沒紅綠燈,摩托多,過馬路比較困難。

伊朗男人的穿著要麼黑要麼灰,顏色單一如八十年代外國人來中國的感受一樣吧,路上唯一鮮艷的顏色就是女人們的穿著

因為封閉還是民族性格,不像突厥和阿拉伯的muslim國家那麼多騙子和纏人的人,計程車招客拒絕一次便不會再問。主動跟你說話的人可能真的想和你交流(可惜大部分人只會 hello 和 你好)

這是一個少數看到東亞人就肯定你是中國人的國家,可能日韓遊客很少來這,也有現在在伊朗做各種生意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的原因。

講到德黑蘭景點,重點要說一說的就是幾乎是德黑蘭最著名最重要的薩德阿巴德王宮,讓去過鄰居國家——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的托普卡帕宮的人簡直是嫌棄至極。(我嫌棄到當時照片也僅只拍了以下兩張。)

這是被推翻的,親西方的巴列維王朝王室曾經的居所,精美程度遠不如奧斯曼皇宮,然後卻有以下兩點令人不太愉悅的事情:

所有房間都不能進入,只允許在大廳里隔著玻璃門往裡看,而在托普卡帕宮,遊客是幾乎可以親身走進每個房間,最近距離的去體驗奧斯曼王室的奢靡舊生活的。

巴列維皇宮,只能隔著玻璃門往內看

門票比托普卡帕宮也貴了數倍。

從這個皇宮出來,心裡的這個感受愈加的加強:

如果說伊斯坦布爾是雍容大氣、出身高貴的皇后,德黑蘭就是心比天高、灰頭土臉的婢女。

德黑蘭景點的性價比不可忍受,但到了後面走了其它城市,發現伊朗的所有景點都是如此。

以下是來自旅行者俞柒柒的吐嘈,感同身受。

來自俞柒柒

接下來我會說到重頭戲。就是伊朗的清真寺,這也是來伊朗的遊客,每天90%都在參觀的事物。

首先,伊朗的幾乎所有清真寺都要收費,外國人比本國人貴幾十倍,就像我的這位朋友大寶說的一樣,每個一進去基本就是不下40塊人民幣,關鍵是裡面就是一個小的空間,沒人禮拜,就看下壁畫和牆飾啊。

來自王小寶

我對很多景點不感冒的一個重大原因是,如果只有肉眼可見的平面物體,實在和在網上看的體驗差別不大。就像我拍這個壁畫,和在網上看一樣。

而實地看最大的優勢就是「與人相關的事情」,有宗教感和儀式感的事物,這些不僅照片拍不出來,即使是看別人錄的視頻,也絕沒有那種身臨奇境感。

例子就太多了,烏克蘭基輔、敖德薩的東正教堂,伊斯坦布爾耶尼清真寺的大型禮拜,還有墨西哥城教堂里的天主教彌撒。

我曾在這些教堂或者清真寺看到不少人當場痛哭或抹淚,即使讓不信教的人比如我,當時都會陷入深深的震撼,然後自我思考,試圖去想通一些問題。

這些建築裡面的人和儀式,才是我喜歡進教堂,清真寺,佛寺這些宗教建築的最大原因。而不是為了拍這些壁畫。

喬治亞巴統米的東正教堂

烏克蘭敖德薩的東正教堂

墨西哥城的天主教堂

伊斯坦布爾的清真寺

而伊朗清真寺,我的感受就是意義就是都在迎合遊客式的打卡拍照啊。

進一步的吐槽點還有,大部分伊朗清真寺都是門口比裡面建得好看,門口這些幾何圖型的堆砌很特別是吧,好適合拍照了!但看十幾遍二十幾遍也會看吐。

以上兩圖並不是同一個清真寺!!但大部分清真寺就粗看都是這一個樣子!!初看拍拍照可以,再每天看,就會。。

傳說中的粉紅清真寺裡面就真的全是拍照的,阿,一個宗教場所沒人禱告,沒人發獃,沒有聖樂,就全是拍照的?不可想像!更不用說實際面積非常的小,進去走個幾步就走到另一頭了!

來自俞柒柒

好了,上面說了很多伊朗清真寺的金玉其外,那麼為什麼就是很少看到有人做禮拜呢,這就講的為什麼說伊朗是一個不倫不類的宗教國家了。

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後,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高度宗教化的國家,國家最高領導人,也相當於我們的總SU記,是伊斯蘭宗教領袖。

在上層這麼宗教化的情況下,下層卻很少有百姓每天定時做禮拜,在伊朗的三個城市,我竟然連聽到全城響喇叭做禮拜的時間,還不如在亞洲的穆斯林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要多。

而我當地認識的小夥伴,陪我一起玩的時候,基本是玩了一天都沒見到他們要躲到一個地方去禱告的! 而在伊斯蘭教的世俗之光土耳其,我都是在路上經常一言不合就看到路上一堆人跪下啊。

下圖是一篇其它旅行者寫的伊朗感受:

網路上的文章

網路上那篇過度洗白伊朗的文章存在很多事實錯誤,我在朋友圈的反駁。

你說世俗就很好嗎?可這個不酒不肉的國家本身的旅行賣點就是一個宗教國家阿,幾乎所有的旅行元素都是跟宗教掛鉤的啊,沒有酒沒有性沒有其它樂子,我去冥想去看看宗教化的精神提升不行嗎,可伊朗也並沒有啊。

說完伊斯蘭古迹,我們說說伊朗在伊斯蘭化之前的波斯榮光吧(當時還信拜火教),很抱歉,跟中國的先秦時代一樣,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留下什麼完整的遺迹,著名的「波斯波利亞」可能就是勉強的一個。

我的朋友小晟說,旅行到一個階段,就是能明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對於那些無數文章說「不得不去」的景點能堅持拒絕,是件不容易的事。

知乎上的互動

我確實就沒有去「波斯波利亞」這個地方,儘管酒店問我要不要包車的老闆非常驚奇,什麼,你竟然不去波斯波利亞??那你來設拉子做什麼,來設拉子就是為了去波斯波利亞的啊。來伊朗不可能不去這個地方呀!

很抱歉,我不是考古愛好者,我對沒有完整成型,有完整建築功能的一大片殘磚斷瓦,提不起興趣。

我也很想讓自己對這個地方提起興趣,因為我覺得作為古波斯文明最出名的景點,我不去聽起來都是很「可惜」。

然而我看了網上的無數遊記,不管這些遊記描述這個地方的文字多麼浮誇多麼高級,但竟然確實沒有一張圖片能夠吸引到我的興趣,我看完這些文章的這麼多「波斯波利亞」照片,結果就是跟看之前一樣,不想去。

這就是極其出名的波斯波利亞的景色,我是看了很多圖片都提不起一丁點興趣到訪。為什麼別人都去我就要去呢?

看網路圖片都完全無法提起興趣的某個固定景點,大部分情景是去了後也不會喜歡的。

以上講的就是伊朗的景點,上一篇講吃喝玩樂網路戶外這些外在的旅行元素,這篇講這個旅遊目的地核心的旅行元素,遺憾的是直到現在,回憶起伊朗的景點、博物館、古宅,我都沒有一個非常有印象的具體地點。

來自小飛俠的古巴遊記,我當時在伊朗也數次也有提前買機票離開去周圍國家玩耍的衝動。

吐槽伊朗將進入最後一篇了,下一篇我會說到絕大部分旅行者最推崇的伊朗旅行的吸引點,熱情的當地人

和當地人的交流,過當地人的生活,一直也是我的興趣點和旅行最大訴求點,我會從另一個獨特的角度,來講述和探討,事實真的是那樣的嗎?這樣的好客足以成為吸引我下一次來的原因嗎?

國家弄成這個樣子,是伊朗民眾的錯嗎,是政府的錯嗎?到底是誰的錯?

這個載我的計程車司機,為什麼在我下車之後就瘋狂給我發簡訊,讓我帶他離開伊朗去中國呢?

我們伊朗第四章見。

這是年前最後一篇推送,祝願大家新年大吉,假期開心。

歡迎你關注我,轉發我的文章,也把這個公眾號「大西洋鰻魚」推薦給你同樣喜歡旅行,渴望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朋友。

這個地球是如此的多元、奇妙和有趣,人與人的想法與生活千差萬別。

我盡我所能的行走在路上,我會做你的眼睛,試著向你講述世界的每一件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西洋鰻魚 的精彩文章:

我為什麼嚴重不推薦去伊朗旅行?

TAG:大西洋鰻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