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汽車,還能繼續騙多久?

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汽車,還能繼續騙多久?





本文轉載自公眾

號:科技每日推送

id:apptoday




我發現國內廠商特別喜歡炒概念


早在2016年


VR技術尚未成熟時


就爭先恐後地生產VR頭顯


搶佔市場份額


但是所謂的VR頭顯

原來只是山寨谷歌的眼鏡盒子......





谷歌的眼鏡盒子VR




這些山寨盒子放在某寶上銷售


價格翻了十幾倍


外觀模仿得有模有樣:




外觀嚴重被山寨,消費者被蒙在鼓裡




由於手機性能無法滿足VR需求


導致延遲嚴重


給消費者帶來糟糕的體驗


等VR熱潮逐漸降溫後


這些廠商又打起「AI」的主意



如今滿大街都是全面屏手機


外觀千篇一律


差異主要體現在廣告上:


AI晶元加速、AI智能識別、手機AI管家


AI引擎優化、AI拍照輔助......






還有各種打著「AI」幌子的電子產品


能聯網就是「互聯網產品」


能「語音識別」就屬於人工智慧了





打著「AI」噱頭的電子產品




後來,借著比特幣熱度


商家炒作了新概念:


區塊鏈產品


誕生了玩客雲、播控雲


流量寶盒等奇葩產品





售價高昂、成本低廉的概念產品






這股炒概念風氣


同樣席捲到國產汽車領域


而且愈演愈烈



在幾年前


電動汽車還是很新鮮的概念


被貼上「高科技」、「新能源」


和「環保節能」的標籤


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但是這類電動汽車只是


老年代步車的升級版


不僅沒有ABS防抱死系統


連安全氣囊都省了


當消費者閉上雙眼


心裡最挂念誰:







眼睛張開後


身邊竟是誰:







新能源汽車騙補


更不是什麼行業秘密


我想起了一款神車


是時候把它祭出來:





金旅大海獅G6




震驚!這輛神車售價75萬元!


讓我們來看看它的內飾:





文字功底不得不服




在享受完國家及地方的補貼後


它的最終售價為15萬元


終於知道納稅人的錢用在哪裡了


眼看電動汽車的熱度消退


車企這次學精了


主推

「互聯網+汽車」


「人工智慧+汽車」

等概念





豐田概念車




然而互聯網車企是否明白:


什麼是汽車


它應該滿足客戶什麼樣的需求?




只是優化了自適應巡航功能


就打著

「無人駕駛」

的噱頭


增加一個聯網導航


就能稱為

互聯網汽車

嗎?


在中控檯布置一個大屏幕


既能上網購物


又能看電影


這是駕駛員在開車的時候應該乾的事情嗎





拜騰汽車




當互聯網造車成為新風口時


就有十幾家車企入局


和當年的共享單車大戰何其相似







其中在資本的吹捧下


蔚來、小鵬和威馬等汽車品牌脫穎而出


擺脫了

「PPT造車」

嫌疑


更多的車企停留在融資建廠階段


離量產上市還遙遙無期




比如PPT鼻祖遊俠汽車


它的大玩具仍然停留在夢想中:





遊俠汽車




賈躍亭赴美造FF91


由於資金鏈斷裂


只能讓夢想一直窒息下去:





FF91




就連不缺錢的蘋果公司


在造車路上也猶豫不決


期待中的「iCar」一直杳無音信





iCar概念圖




汽車行業屬於重資產領域


需要不斷地燒錢


否則最後連個浪花都撲騰不起來




因此,

學會造勢和炒作


成為互聯網造車的逆襲之路。







以蔚來汽車為例


輿論造勢就很成功


自誕生起


就將國內友商甩在背後


用義大利炮瞄準了特斯拉


旗下的電動車ES8


更被國內媒體稱為


「中國版特斯拉」、「民族自主品牌的驕傲」





蔚來汽車發布會




據官方介紹


ES8有許多優點


如全鋁材質車身、650匹馬力


4.4秒百公里加速等




僅在2017年


蔚來就拿到16億美元的融資


背後站著劉強東、馬化騰、雷軍等大佬


底氣十足





馬化騰試乘蔚來EP9




但是背景再雄厚


也擋不住消費者對蔚來汽車的質疑:




1、價格不菲 




蔚來ES8的售價區間在35-50萬


大大超出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


相比之下


特斯拉的入門款車型Model 3的


售價僅為3.5萬美元


甚至比蔚來ES8還要實惠





左為特斯拉Model 3,右為蔚來ES8




因此在同等價格下


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地


選擇特斯拉Model 3




反觀國內


北汽、比亞迪、吉利


和長安等品牌放低姿態


在價格上走親民路線


市場銷量表現不俗


如此一來


蔚來汽車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價格


都沒有顯著優勢


這就很尷尬了




2、換電技術質疑   




除了充電之外


蔚來還提供換電服務


3分鐘即可完成電池更換


但是換電模式是系統大工程


資金投入和難度非常大





海口第三座充換電站




早在4年前


特斯拉就展示了90秒換電池功能


並宣布要在2013年底修建換電站


如今沒有任何消息


雷諾CEO更是公開宣稱:


「換電模式是死路一條。」




3、江淮代工




由於沒有生產資質


蔚來汽車找了江淮代工


這裡牽扯到全鋁車身的製造


除了上汽和奇瑞等小部分車型


國產車企的製造實力幾乎為零


並非質疑江淮的整車實力


但是要如何成型、焊接、裝配全鋁車身


如今依然是謎





蔚來的全鋁車身




這就好比富士康組裝iPhone


卻沒有能力研發A10處理器


更不可能測試蘋果系統


這一切還得靠蘋果公司自己解決




雖然蔚來CEO對江淮的實力很有信心


但是在發布會上


車尾的車標「江淮蔚來」卻被扣掉了......





根據規定,汽車尾部必須註明生產企業名字







汽車和手機不一樣


不是隨便拉來一個外國團隊


設計一款機型,找代工生產


宣傳一番就能出售


要設計一款全新車型


需要建立完整的工藝體系


在長年累月中積累大量整車經驗




消費者花了幾十萬去買車


對品質要求很高


只要有一點瑕疵


都會被無限放大


而汽車的試錯成本高昂


不可能幾個月就能修復毛病




面對這一切


蔚來CEO很有自信:





「不可能再有傳統企業打造一個與寶馬、賓士相抗衡的品牌,但智能電動汽車卻是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因此蔚來直接走差異化路線


拼的是營銷和服務


如將發布會弄成了演唱會:







蔚來甚至包下了

8架飛機、60節

高鐵車廂


和19家五星酒店


只為款待5000名准車主


好營造一種賓至如歸的高端體驗




此外,蔚來汽車推出


車載人工智慧+強大的售後服務


兩張王牌


還有眼花繚亂的

會員制度







弄巧成拙的是


許多人只知道蔚來汽車賣得貴


卻看不懂一大堆服務


到底買的是服務還是汽車?


互聯網人太懂如何營銷


但是對傳統汽車領域


很可能一竅不通




許多所謂的互聯網汽車


都是一群不懂互聯網的汽車人


和一群不懂汽車的互聯網人湊在一起


拍腦袋想出來1+1=1.1的玩意




汽車最重要的是可靠性


消費者不在乎這些華而不實的用戶體驗


只想知道汽車的質量好不好


特斯拉成立於2003年


一直到2012年才實現汽車小批量生產


至今仍然受限於技術瓶頸


產能跟不上




當年樂視汽車有6萬人預定


預訂款高達3.2億美元


如今一切如煙


而蔚來ES8的萬輛訂單


目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交付




中國的互聯網車企


總帶著一股傲氣


「PPT造車」

開始


就幻想著顛覆傳統車企、超英趕美


好像一口就能吃成胖子一樣


到頭來


不僅翻車的姿勢各有千秋


同時也失去中國消費者最後的耐心








酷玩實驗室經授權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75歲老人奮戰5年對抗美國,為中國人正名!紀錄片提名奧斯卡!
王健林哭完馬雲哭,馬雲哭完王石哭.....大佬們最近怎麼了?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