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傷寒六經證治捷要(熟記為妙)

傷寒六經證治捷要(熟記為妙)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有經腑之分:太陽經證,即太陽表證,有虛有實。



表虛治以辛溫解肌,調和營衛,桂枝湯主之;


表實治以辛溫發汗,麻黃湯主之。




太陽腑證,即太陽里證,有蓄水蓄血。


蓄水治以化氣行水,五苓散主之。

蓄血有輕重,輕者治以緩攻逐瘀,桃核承氣湯主之;


重者峻攻逐瘀,抵當湯或丸。


此為太陽病正治法則。




因病情、體質之異,太陽病又易出現其它變證,又當施以變治法以補正治法之不足:



一為項背強几几的風寒涉及太陽經脈證,表實治以發汗解表,升津液,舒經脈,葛根湯主之,表虛治以解肌調營,升津液,舒經脈,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二為中風而喘或誤下微喘證,治以解肌調營,降氣平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三為表寒里熱煩躁證,治以外散風寒,內清里熱,大青龍湯主之。




四為表寒里飲咳喘證,治以外解風寒,內散水飲,小青龍湯主之。




五為寒熱如瘧狀面色反紅身癢的表郁不解證,治以辛溫輕劑,小發其汗,宜桂麻各半湯;服桂枝湯不得法,寒熱形似瘧一日再發的表郁不解輕證,治以辛溫再輕劑,微發其汗,宜桂二麻一湯;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的表郁內熱證,治以微發其汗,兼清里熱,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六為太陽陽明合病,表邪未解,內迫陽明證,自下利者,治以只須解表的逆流挽舟法,葛眼湯主之;不下利但嘔者,治以發汗解表,降逆止嘔,葛根加半夏湯主之。若誤汗或誤用吐、下,更有繁多的變證,需參原著詳審。太陽病忌吐、下。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也有經腑之分:陽明經證,發高熱,汗大出,口大渴,不惡寒,反惡熱,脈洪大,白虎湯主之;陽明腑證,潮熱、腹脹滿、手足不斷汗出,譫語,脈沉實有力,三承氣湯(大、小、調胃承氣湯)主之。表未盡者禁清,里未成者禁下。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脈弦細,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無喜嘔,治宜和解,小柴胡湯主之。少陽病不可吐、下、發汗。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太陰與陽明同為里證,陽明是里熱實證,太陰是里虛寒證,脈沉緩,治以溫中散寒理中湯或四逆輩。太陰病忌攻下。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少陰病乃一經主水火二氣,易火虛水虧而出現寒化熱化兩種機變:火虛則從寒化而傷陽氣,脈微細,但欲寐,常伴有無熱惡寒,身倦卧,四肢厥冷,吐利等症,治以扶陽抑陰,附子湯、真武湯、四逆湯類。水虧則從熱化而傷陰氣,陰虛陽擾,心煩不能安卧,咽痛咽瘡等症,治以育陰泄熱,黃連阿膠湯,苦酒湯類。少陰病不可發汗,不可下。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厥陰為三陰盡一陽生,主上熱下寒或里虛寒熱錯雜、厥熱勝復之證,治以清上溫下,方如烏梅丸、麻黃升麻湯;或溫里清熱,方如乾薑芩連人蔘湯; 或救逆去熱,方如四逆湯。厥陰病忌汗、下。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烏髮,而是。。。每天一把效果驚人




這種茶調理人體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劉力紅講桂枝法
胡希恕講傷寒論16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