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德軍元帥執行命令最堅決,卻被希特勒當成替罪羊

這個德軍元帥執行命令最堅決,卻被希特勒當成替罪羊

什麼人能稱為「稱職」的軍人?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軍人的天職就是執行命令。」不過,真的如此嗎?

今天,咱就來看看被稱為「最殘酷的德軍元帥」恩斯特·布施,用他極具悲情色彩的一生告訴我們,真正的軍人,並不只是「執行命令」。

這個元帥的名字很有意思,叫Busch,跟美國總統布希(Bush)很像,甚至有的媒體直接翻譯成了「布希」。

布施1885年出生於德國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孤兒院院長,小小年紀的布施就被送入軍官學校學習,並以連長的身份參與了一戰。

戰場上,布施作戰勇猛的作風展露無遺,他的頑強,甚至可以說是殘酷,讓他在一堆年輕軍官中迅速崛起,並榮獲普魯士高級勳章。

正是看中了他這種拚命三郎的膽識,李斯特上將把他招致麾下,擔任第八軍軍長,並在波蘭戰場上進行了異常完美的首秀。

緊接著,布施被提拔為第十六軍團司令,並在法國戰役中擔任佯攻馬奇諾防線的任務。只不過,後來人只看到了龍德施泰德和曼施坦因指揮部隊繞道而行,最終一舉拿下法國的功勞,卻忽視了在正面吸引對手注意力的布施。

等蘇德戰爭爆發後,布施於1941年被調往蘇聯戰場,參與到列寧格勒戰役中。此戰雖然以德軍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布施的表現依然很亮眼。他率部在衣耳門湖畔阻擊蘇軍,成功地遏制住了蘇聯人的攻勢,並且在德軍防線徹底崩潰之際,成功組織了德軍「有準備的撤退」,幾乎在不損一人一騎的情況下實現了轉移,只留給蘇軍兩門法制榴彈炮當戰利品。

1943年,深得希特勒賞識的布施被晉陞為陸軍元帥,同年10月又擔任了中央集團軍司令。

然而,布施人生中最大的敗筆也開始逐漸暴露,那就是他僅僅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而缺乏政治的敏銳和對於愛國真正的理解。布施單純地認為,服從元首的命令就是對這個國家最好的回報,對於希特勒瘋狂的指揮,他不但不去反對,反而固執地執行。

正是他的這份愚忠,將中央集團軍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1944年白俄羅斯戰役中,由於布施堅持希特勒「決不允許後退」的命令,他麾下的陣地被蘇聯紅軍迅速攻破,僅僅在兩天內就有五個師被消滅。為了收復陣地,布施不惜與蘇軍陷入拉鋸戰,缺乏彈藥且兵力不足的德軍,一時間如同陷入了絞肉機,傷亡慘重。

而明斯克地區的十萬中央集團軍,同樣陷入了蘇軍的包圍圈,在兩周的時間內,殘餘的德軍潰退了280公里,白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重新回到蘇軍之手。

德軍此時的勢力雖然有所下滑,但是還不至於淪落到這般不堪一擊。究其原因,布施作為中央集團軍司令盲目地執行希特勒的指令,而未能隨機應變保留實力,可以說是極其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戰後,自認為對元首忠心耿耿的布施,還是難逃被免職的處分。這個「政治上的瞎子」,很自然地成了希特勒的替罪羔羊。

有意思的是,到1945年德軍陷入不可扭轉的敗局之際,希特勒又想起了這位作戰勇猛的元帥,並重新啟用他為西線德軍集群司令,負責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

不過,此時敗局已定的德國任誰也無法挽救了,在布施重新披掛上陣14天後,就率部投降了,被押解到英軍戰俘營。

l945年7月17日,因心臟病複發,一代猛將布施死於監獄中。

公正地說,布施是一個合格的戰士,然而他缺乏真正的軍人應有的責任心和勇氣,沒有真正盡到一個軍人對祖國的責任。

正如貝克上將所說的:「一個身居高位的軍人,如果在這種時候只知道在他軍事任務的有限範圍內去盡他的職責,而忽略了對於全民族所負的最高責任,那麼他對於他的職責的認識就不夠圓滿與遠大。

歷史客棧作者:水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2017 的精彩文章:

最具正義感的德軍元帥,數次密謀刺殺希特勒
這個人被尊為風水大師的祖師爺,都說他最後成仙了

TAG:歷史客棧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