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趣史明越戰爭,「虛擬獅陣」大敗越南大象戰隊

趣史明越戰爭,「虛擬獅陣」大敗越南大象戰隊

南征安南又稱明越戰爭、明入越戰爭,越南稱為明與大虞戰爭,指的是明成祖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國)的戰爭。

安南古稱交趾,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五代以後,方獨立成國。元末戰亂,安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幅,一度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銅柱二百餘里。

明太祖試圖建立華夷秩序和朝貢體系,安南丞相胡季犛隨意廢立君主引起了明太祖的不滿,屢次拒絕了安南的朝貢。建文帝時期,黎季犛突然發難,殺害了原來的國王及擁護國王的大臣,自後他改名為胡一元,並傳位給他的兒子胡(上大下互),並設計欺騙大明皇帝,聲稱陳氏「宗嗣繼絕,支庶淪滅,無可紹承。臣,陳氏之甥,為眾所推」,騙取封號。

明朝冊封安南國王后不久,事情最終敗露,前國王孫陳天平逃至明廷求助,朱棣安排使臣和廣西將軍黃中率領五千人護送陳天平回國。結果聳人聽聞的是,安南軍陽奉陰違,竟然設伏殺了陳天平和明朝派去的大臣,這下惹怒了朱棣。

在征討安南的途中,明軍統帥朱能病逝,後張輔接任。

張輔,是「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在穩定士氣,準備充分後,張輔帶兵自廣西憑祥正式向安南進軍,與此同時,沐晟自雲南進軍,明軍兩路突擊,向安南腹地前進。

事實證明,虎父無犬子,張輔帶兵如入無人之境,連破隘留、雞陵兩關,一路攻擊前行,並在白鶴與另一路沐晟的軍隊會師。至此,明軍攻破安南外部防線,突入內地,現在橫在張輔面前,阻礙他前進的是安南重鎮多邦。

多邦雖然是安南重鎮,防禦堅固,更主要的是城內還有著一種安南軍的秘密武器——大象戰隊。

他們早已準備在明軍進攻時,放出這些龐然大物,突襲明軍。大象皮厚、結實又碩大無比,戰場之上,倉促之間,一般刀槍似乎也奈它不何。有人出主意,用獅子對付大象,可是中國根本不產獅子呀!

獅子沒有,大象在城裡等著呢,那該怎麼辦?

沒錯,沒有獅子可以畫獅子嘛!當年的張輔就是用畫的獅子去打仗的。當然了,用木頭和紙糊的玩意兒是不可能和大象這種巨型動物較勁的,不管畫得多好,畢竟也只是畫出來的,當不得真。

當戰火蔓延到內城,此時安南軍終於使出了他們的殺手鐧,大象戰隊。

張輔早已心中有數,考慮到畫的獅子雖然威武,只能嚇人而已,不一定能嚇大象,另外準備了很多馬匹,並蒙上燕京,外罩獅子皮(畫的),看到安南軍驅趕大象,立刻驅趕馬匹往前沖,蒙上眼睛的馬自是無所畏懼,同時用大量火槍攻擊大象,殺傷力可能不大,但是火槍的威懾作用卻相當厲害。

在這幾招作用下,大象戰隊嚇得不輕,紛紛掉頭逃跑,衝散後面的安南軍,明軍一舉攻克多邦城。此後明軍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攻克東都和西都,並俘獲胡氏父子,押解回國,安南就此平定。

由於陳氏已無後代,當地朝野請求,改安南為交趾,並設置布政使司,成為中國的一個郡,於是自漢唐之後,又一次成為中國領土。

明成祖朱棣的懲越戰爭

對歷史的解讀向來不存在天經地義的唯一角度,考慮到大家對這場戰爭、這段歷史相對陌生,趁過年大家都有時間,就讓我們掰開了揉碎了從另一個角度再來回顧一番。

安南是越南的古稱,從秦到五代,為中國郡縣千年之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帝國平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其中象郡包括今越南中北部,為中國在越南設治之始。秦末中原大亂,趙佗據嶺南之地建南越國,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滅之,分其地為九郡,在越南境內設交趾(今北圻)、九真(今清化、乂安一帶)、日南(今中圻)三郡,後又統稱為交州,施政設教無異內地。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征側、征貳姐妹因交趾太守蘇定為官貪暴而起兵,越人紛起回應,三年後被馬援討平。

待到五胡亂華,中原板蕩,交州亦變亂迭起。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李賁自稱南越帝,建國號「萬春」,旋被陳霸先所滅。侯景之亂爆發後,陳霸先還軍,李賁餘黨復燃,趙光復稱趙越王,李賁之兄李天寶稱桃郎王。李天寶死後,李佛子統率其眾,於陳宣帝大建三年(571年)驅逐趙光復,自立為帝。隋文帝滅陳後,交州道行軍總督劉方在仁壽三年(603年)統軍南征,迫使李佛子投降。調露元年(679年),唐高宗改交州都督府為安南都護府,安南之名由此產生。

唐末五代混戰不休,安南也不例外。劉隱割據廣州,曲顥割據交州。後梁篡唐後,朱溫任命劉隱兼任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劉隱死後,其弟劉?襲位,六年後稱帝,國號「大越」,後改為「漢」,史稱「南漢」。不久,南漢進兵交州,滅曲承美。曲氏部將楊延藝(一作楊廷藝)驅逐南漢派遣的交州刺史,自稱節度使,後為部將矯公羨所殺。楊延藝之婿吳權起兵攻矯公羨,矯公羨向南漢求援。後晉天福四年(939年),吳權敗南漢軍於白藤江,自立為王,視為安南人脫離中國建國之始。

兩宋年間,安南經歷了丁、黎、李、陳四朝。宋太祖建國初期,吳權之子吳昌文死,安南群雄蜂起,有大小割據勢力十二家,史稱「十二使君」。驩州刺史丁部領平定群雄,於開寶元年(968年)建國「大瞿越」,即丁朝,號「大勝明皇帝」。宋滅南漢後,因安南僻處西南一隅且自主已久,於是默認現狀,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安南李朝李天祚遣使入貢,因宋南渡後國勢不振,宋孝宗為羈縻起見,封李天祚為安南國王,安南正式稱「國」。安南獨立兩百餘年,終於得到了中國的正式承認。

蒙元興起後,騎兵席捲歐亞大陸,武功煊赫無比,但安南陳朝始終頑強反抗,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十四年(1287年)兩敗鎮南王脫歡。當然,安南之所以能戰勝,離不開崖山覆敗後逃入安南的宋人鼎力協助。

元末群雄並起,安南與中原地區的聯繫依然緊密。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曾遣使至安南,與安南陳朝有接觸。當時,朱元璋正與漢王陳友諒相持,回訪的安南使者黎敬夫趁機探聽到了吳軍與漢軍的虛實。兩年後,陳友諒戰事失利,退守武昌,曾派人赴安南請求援軍,被安南拒絕。

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新立即派遣尚賓館副使劉迪簡齎詔去安南,但劉氏病逝於南寧,未能到達。同年十二月,明朝再遣漢陽知府易濟民頒詔於安南。朱元璋在此詔中申明,大明王朝已推翻蒙元成為正統,將改變蒙元時代的尚武主義,外交奉行懷柔政策,希望安南承認大明王朝的宗主國地位,來朝修貢。

洪武二年(1369年),安南遣少中大夫同時敏、正大夫段悌、黎安世、阮法等入貢明朝,且請封爵。作為明朝建立後第一批入貢的外國使者,安南使臣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視。朱元璋看到安南使臣的服飾依然為中華文明式樣,十分高興,便作詩一首:「安南際有陳,風俗不元人。衣冠周制度,禮樂宋君臣。」他還賜了「文獻之邦」四字。同時,朱元璋命侍讀學士張以寧、典簿牛諒前往安南,封陳日煃(裕宗陳皞)為安南國王,賜駝紐塗金銀印,後因陳日煃去世而改封嗣位的陳日熞(楊日禮)。

安南求封和明朝賜封,代表明朝的宗主國地位得到藩國的承認,也為明、安關係的發展創造了良好開端。朱元璋曾稱:「海外諸國入貢者,安南最先,高麗次之,占城又次之,皆能奉表稱臣,合於古制,朕甚嘉焉。」可以看出,洪武初期,明朝與安南的關係比較融洽,但這種融洽的關係不久就因恭定王陳叔明(藝宗陳暊)廢君自立、安南與占城(占婆)爭端、兩國邊境糾紛等一系列事件而有所改變。

~ 三爺保佑你大吉大利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盅 的精彩文章:

TAG:三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