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大同小議

文化∣大同小議

摘要: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人人攜手,共建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各施所長,平等和諧的大同世界。

【原創】文∣星辰大海

人類從原始社會走出來,經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已進入信息社會,在信息社會機器越來越多的代替人類體力甚至智力勞動,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充裕,精神財富越來越多姿多彩;另一方面萬物互聯互通,人工智慧漸漸興起,大數據云計算大展神威,如何科學地運用世界文明、文化、智慧、知識,進行科學決策,使社會財富更有效合理的被創造出來,並被合理的分配使用,使每個人都能實現獨特的個性價值,是建設大同世界的科學課題。

大同是中國古代思想,概念出自《禮記·禮運》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通常簡稱「禮運大同篇」,指人類最終可達到的理想世界,代表著人類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大同的基本特徵即為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各施所長,平等和諧,沒有戰爭,沒有傷害。這種狀態稱為世界大同,此種世界又稱大同世界。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國文化的文明先進性、文化開放性、吸收性和寬容性,中國文明特有的世界主義的「天下視角」使中華文明的同化力量空前巨大,任何一個外來游牧民族,即使在其軍事力量最強大的時候,征服的目的往往是彼可取而代之,即取代中原皇帝成為中華的新統治者。在歷史上,文明的興起和衰落以至於毀滅本是一般規律,唯有獨特的中華文明能夠打破這個規律,就是因為中國文明的文化優越性和文明向心力所形成的,歷史上的游牧民族一旦進入中原穩定下來,第一反應都是要恢復儒學,建立漢官制,恢復科舉,成為中華文明的新傳承者。五胡亂華以後,無數匈奴、鮮卑族人士湧入中原,起了漢姓,與漢人通婚,最終融入到中原文明的浩蕩洪流中。因此,歷史上的軍事征服中國者,後來都被中國文化征服,往往是少數民族征服了中原,最後反而成為中華一分子,中國的疆域版圖就不斷擴大。

中華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設教、禮樂教化,嚴華夷之辨,推崇仁義禮智信,易學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六經、六藝、五常以及其主張的詩書禮樂之道是中華文明的本質,中華文明以經、史、子、集以及諸子百家的形式傳承發揚至今。

中華文明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結合在中國創造了科學社會主義,並不斷發展壯大,引領世界潮流,最終將實現共產主義的大同世界。

文 星辰大海

2018-2-15 於杭州

感謝您的閱讀!

點贊人人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同小議 的精彩文章:

TAG:大同小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