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入百萬的人,到底哪一點比你強?

那些年入百萬的人,到底哪一點比你強?

當你點開這篇文章,希望你看到的不是焦慮,而是開始思考我與別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我接下來怎麼追上?如果你想法和我一致,請繼續往下看。

過去一年,我見過不下20位年入百萬,5位年收入過億的人。而我畢業半年,也靠微課創業也創造超過100萬元銷售額。

和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接觸後,我發現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思維和認知。人的思維和認知不經意間悄悄將人們劃分為三六九等,關於這一點我們真不得不認。

01

戰術勤奮掩蓋不了你的戰略無能

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後,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總有一群人喜歡把堅持和努力當做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

那句「只要堅持和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不知道坑害了多少人。

我每天都在朋友圈看到各種堅持早起,努力學習打卡。辛辛苦苦的堅持,把自己感動哭了,卻依然無法打破收入的瓶頸。

論堅持和努力,我們一定比不過農民伯伯。我鄉下的父母今年已經60歲了,他們辛辛苦苦幹了40年,40年後卻連維繫家用都艱難。

我們是時候該醒醒了,堅持和努力只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充分非必要條件,別錯以為真的就能成功。

反之,優秀的人也許並沒有你努力,卻活得比你更滋潤。我的好朋友幫主每天工作一小時,全年大概有300天用來鍛煉身體,只靠3個飯糰就能輕鬆養活自己。

另外一位朋友是一個自由職業者,經常全國各地到處飛,背著一台電腦移動辦公做內容創業,年收入超過100萬。

優秀的人懂得靠技能、產品與服務解決了一大群人的痛點問題。只要抓住這一點,他們全年可能只要付出20%的努力,就可以創造80%以上的財富。

而大部分的普通人常會陷於日復一日的粗淺戰術,拿堅持和行動來安慰自己,從來沒有思考過我今天做過的任何一件小事能夠解決誰的問題?到底會有多少人會來買單?

如長此以往,借明星彭于晏的話來說就是,你活該賺不到錢!

02

逃不出死工資的坑,活該越過越窮

上周末,我和公司老闆一起去廣州學習,我們在路上聊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

他問我:「端銀,你知道職場上什麼人最焦慮嗎?」

我說:「職場新人啊,天天忙成狗,卻只能拿很少很少的工資!」

「錯!職場上最焦慮的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他們雖然可以拿到50-100萬不等的年薪,但是支出巨大,光照顧妻兒老小、供樓養車、社交活動這三點就足以讓他們秒變月光族。」

細思恐極,每一個職場人都會面臨著類似的瓶頸,支出逐漸加大,而收入依然靠死工資硬撐著,不焦慮才怪呢。

我接著問,那有沒有好的破解方法?

「有,跳出死工資的怪圈,嘗試多種方式渠道提高收入。過去同樣是總監,我除了上班,還利用業餘時間去做項目諮詢,然後開始貸款買房,中間周轉資金去投資中醫館、健身房等多個產業。這樣一來,就算有一天公司真的破產了,我也能夠活得很好。」

話說回來,難道這一套玩法,我們都不知道嗎?其實大家心裡都跟明鏡似的,差就差在絕大多數人拈輕怕重,無法忍受一部分來自負資產的焦慮和痛苦。

承認吧,那些活得比你滋潤的人玩的往往是心跳,怕你就活該窮一輩子。

03

眉毛鬍鬚一把抓,控制不住賺錢的慾望

在知識付費圈,我見過很多很聰明、很有才,也很努力的人,他們最後都沒有賺到大錢。

仔細分析後,我發現他們的問題出在走不出認知的誤區,總是控制不了自己賺錢的慾望,看到什麼賺錢就做什麼。

今天發現朋友圈分銷賺錢快,果斷賺一把;明天發現支付寶集福很有賺頭又去賺一波;後天發現微課賺錢更多,於是也嘗試了一把。

會賺錢的人的確要比單一收入的普通人活得更滋潤,然而也會因此陷入低級的賺錢玩法,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喪失掉本該屬於自己更有賺頭的事業,這才是最可怕的。

比起盲從,那些定位清晰、聚焦於任何一個細分領域的人若干年後一定會混得更好。

要知道,在任何一個細分領域,只要你做到了頭部,所有的資源都會向你靠攏,那時候你收穫的絕對不僅僅是名利那麼簡單。

換做半年前,我打死也不會相信這個事實,而半年後因為聚焦於一個朋友圈運營這個小小細分領域,我單月賺到了20萬,成為一家新銳互聯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這背後起到巨大槓桿作用的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

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做不到的原因大概是聚焦意味要犧牲短期利益,甚至要熬過很長一段低收入的生活。

所以說,聚焦是反人性的,優秀同樣如此。

04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依靠技能賺錢

當一個人的技能層面達到一定層次以後,將再難往上突破,這個時候比拼更多的將不再是技能,而是人脈、平台、背書、資本……

去年咪蒙寫了一篇很火的文章,說她的助理畢業2年實現月入5萬。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我相信在中國畢業2年,比咪蒙助理賺得更多的人多了去了。

她的助理之所以能紅,除了不可或缺的出眾能力以外,更多是因為有咪蒙這樣的平台和背書。換言之,把黃小污這個名字改寫成另外一個人,在咪蒙千萬級公眾號的背書下,效果估計也不會太差。

努力和技能是1,而人脈、平台、背書、資本這些關鍵因素會把一個人的勢能放到一千倍、甚至一萬倍以上。這就是選擇大過於努力、選擇大過於技能的結果。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物色新媒體運營方面的人才。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很有潛能的人才,本想邀請他一起加入,後來我發現他真的不適合當創業者,更適合做保守主義的打工者。

因為他對自己很沒有信心,面對機會成本選擇時,一再怯懦。所以,我只能對他說聲抱歉:「不好意思,我現在不能選你。」

作為一個沒資源、沒背景的普通人,每個人一生當中可能會有很多次選擇機會,也許只要抓住一到兩次就可以鹹魚翻身了。

但遺憾的是,總有人一輩子連一個機會都抓不住。除了怪自己認知不夠外,最悔恨的應該是自己當初不夠果敢吧?

05

人活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夠了

去年11月份,我正式加入全球排名前五、全國前三的品牌營銷諮詢公司,這家公司每年凈營收超過一個億。

公司幾百號人只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幫企業做好營銷策劃。23年,這家靠賣營銷方案的公司,服務了上千家企業,創造超過1000多億元的銷售額。

來公司第一天,大老闆就說我們一家營銷型公司,我們一輩子就做好這一件事,足夠養活好幾代人了。

來公司3個月後,我深諳什麼都會的全才就等於一根廢柴,我也開始變得更加堅定、更加專註地聚焦在一個領域做好一件事情。

慢慢地,我也發現聚焦一件事就沒有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員工,我們可以去請;沒有資源,我們可以去談;沒有資金,我們可以去融資……

只要我們發現所做的事情是被市場所需要的、認可的,是在更好地滿足用戶,我們就會前赴後繼地把蛋糕做大。

人活一輩子,專註一個領域做好一件事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價值回報,那些年積攢的慾望也會隨之而實現。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事實上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你無能而是太無知!

努力行動決定了我們的收入下限,知行合一決定的是我們收入上限。

今天不管你過得怎樣,都無須羨慕那些混得比我們好的人。提升思維和認知,用正確的方法去行動,你將有機會比90%的人活得更滋潤。

謹以此文章共勉,提前祝你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端銀 的精彩文章:

TAG:端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