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年初一鴻運照!開門大吉步步高!

大年初一鴻運照!開門大吉步步高!

拜大年啦!

狗年到,鴻運照!大年初一拜大年啦!祝客戶朋友在新的一年裡: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

GIF

步 步 高

步步高

 喜慶民樂

Pure Music 

00:00/00:00

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佔先。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

正月初一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明代拜年

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紙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時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清代拜年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如今的人們除了沿襲以往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拜年時有很多規矩要遵守,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表明長輩對晚輩的愛護;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大街小巷。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一些地方的街市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長燃 的精彩文章:

TAG:南京長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