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20年前馬雲沒有去美國,值得所有農業人深思

如果20年前馬雲沒有去美國,值得所有農業人深思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開篇大吉,先敬各位一壺茶!

今天,我們的故事要從二十年前說起......

20年前,在中國杭州西湖畔,有一個其貌不揚的小伙。

有一天,他被朋友邀請飛去了美國。

這個小伙在美國僅僅呆了不到七天,可就在這七天里,他學會了一樣在中國學不到的東西。

這個東西在當時叫網際網路。

在如今,更多人叫它互聯網。

在這個小伙回國後,二十年里,他用這一次去美國找到的靈感,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

沒錯,這個小伙就是馬雲,也有人叫他外星人。

談起馬雲,可能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可20年前的馬雲,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英語老師。

從一個英語老師,到創立聞名世界的阿里巴巴集團,馬雲到底經歷了什麼?

除了過人的膽識和口才外,其中更重要的就是他20年前的這一次美國之行,讓他長了見識,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機遇。

人的名,樹的影。

把「馬雲」兩個字說出來後,他的故事恐怕也不再用繼續往下講了。

地球人估計都知道。

那麼,有人可能要問了。我們一個搞農業服務的公司,為什麼要給大家講「馬雲的故事」呢?

難道我們一個做農業服務的互聯網平台要改行給農民「熬心靈雞湯」了么?

當然不是!

小編,之所以把這個已經爛大街的故事翻出來給大家講講,是因為我突然發現如今的農業和二十年前的互聯網行業有四大相似度!

第一大相似度

20年前的互聯網,國內要比國外落後十年。

今天的農業市場,國內也要比國外落後15—20年。

例如,荷蘭、美國、以色列等國家的農業,不能說完全都比中國農業先進,但是在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更是有很多東西在我們國內的農業中是沒有的。

這和20年前,在我們國內沒有互聯樣網的時候情景是一樣的。

第二大相似度

20年前的互聯網,落後但趨勢很明顯,國內的互聯網發展方向必然是向國外看起。比如百度仿了谷歌、優酷仿了YouTube等等。

今天的農業市場,趨勢更加明顯,土地集中化、農場化建設必然也得參考國外模式。

當下,在我國農村,年輕人種地的越來越少了,究其原因,就是種地產生的經濟利益很難吸引年輕人了。

為了提高種地的經濟利益,有些農業生產模式必然要改變,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向國外借鑒一些先進的農業生產模式,也是必然的。

第三大相似度

20年前的互聯網,不像今天已經有了BAT三大巨頭,當時還是群雄爭霸的狀態,大蛋糕還沒有被瓜分。

如今的農業市場,也正處於群雄爭霸的時代,在農村改革的黃金時期,還沒有一家公司把這塊大蛋糕給完全瓜分掉。

第四大相似度

20年前的互聯網承擔了改變傳統零售行業的重任。

如今新農業行業的興起,也承擔了改革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重任。

還記得有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么?

歷史總是相似的!

或許,在未來不久,從咱們這些種地的、養殖的、在農業領域創業的人中,也能走出來一個「馬雲」。

當然,還得看你有沒有機會和二十年前的馬雲一樣,能走出國門,到國外找到那一份屬於自己的靈感和機遇了!

但願,在二十年前,我也能再寫一篇文章,標題就叫「20年前,一個農民闖入美國,後來混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庸農夫 的精彩文章:

這個會蜇人的草,在山裡人那裡可是寶貝!

TAG:庸農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