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將至,寶爸寶媽如何避免孩子變「熊孩子」?

春節將至,寶爸寶媽如何避免孩子變「熊孩子」?

新年將至

寶爸寶媽會帶著孩子走親訪友,

娃兒們又要接受一年一度的「春節大檢閱」了!

別人家的孩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自己家的孩子卻是這樣……

GIF

尷不尷尬?卡不卡臉?

不用擔心!

有家園小助手在,

這個春節,

讓你擺脫尷尬!

春節尷尬關鍵詞 排行榜

TOP 1紅包

①當面拆紅包

父母在過年之前要告訴孩子,不能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我們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感受,這樣才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如果沒忍住拆了紅包,不管給了多少壓歲錢,都要謝謝別人,不能嫌棄紅包給的少,祝福的壓歲錢是不能用數量來做衡量的。

孩子要拆紅包時,父母趕緊制止孩子的行為,並跟孩子說「這個紅包好漂亮呀,我們裝在衣服口袋裡好不好」、「我們玩個遊戲怎麼樣,比比看誰能忍住不拆紅包」等諸如此類的話,吸引寶寶注意力,不要讓他拆紅包。

如果孩子拆開了,家長就要趕快說話化解尷尬,「是不是特別喜歡阿姨(或是其他稱呼)呀,所以送你的東西著急想要看一看,壓歲錢是對你的祝福喲,快來謝謝阿姨吧」。

?小貼士:客人走後,家長要針對孩子的表現,合理地誇獎和批評,讓他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對的。

② 不接受紅包

在過年之前,家長要告訴孩子,「紅包是對你的祝福和希望,收了紅包祟和年獸就會遠離你,這樣新的一年裡就不會生病了,所以長輩給你紅包時你要說謝謝,然後收下」。

親屬給孩子紅包時,一旦發現孩子有要扔的苗頭時,家長趕緊自己接過來,代替孩子說聲謝謝。

如果孩子已經扔了,家長要趕緊把紅包撿回來並為孩子打圓場,「前兩天迷上了紙飛機,見到東西就想扔出去,估計今天把紅包當成紙飛機了」,還要幫孩子道歉,然後收起紅包。

?小貼士:當親戚朋友給孩子壓歲錢時,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拉拉扯扯。孩子不懂大人們的社交心態,以為紅包是不好的東西,下次就可能出現扔紅包的情況。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大方地接受祝福紅包,然後讓寶寶向親戚致謝。

TOP 2說不吉利的話

過年前,家長要多教孩子幾句吉利話,告訴孩子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也可以約定好,如果過年期間沒有說錯話,就可以換一個獎勵。

拜年時,家長一感覺孩子要說錯,趕緊轉移話題,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這樣轉移了孩子注意力。

一旦孩子說了不吉利的話,家長趕緊說「童言無忌」,再說上兩句吉祥的順口溜來彌補。

TOP 3不肯叫人

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應該如何稱呼,並練習一下,到時候孩子稱呼起來就會很自然。

孩子見人遲遲不叫,家長可以主動告訴孩子該叫什麼。

?小貼士:對於內向害羞的孩子,家長不要著急當眾數落,可以允許他在熟悉環境一會兒後才叫人。父母也要幫著孩子說話,比如「孩子第一次來,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

TOP 4破壞東西

家長知道孩子好動,喜歡破壞一些東西,在春節拜年之前和孩子說好,不能把別人家的東西弄壞,否則就拿他們的紅包來賠償。

去朋友家拜年時,提前和主人說好,自己家的孩子可能會破壞東西,讓朋友把易碎或者貴重物品收起來,以免造成損失。

如果真的給主人造成了損失,家長要趕緊說「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然後向主人道歉,也讓孩子道歉,讓他知道這件事做的不對。

TOP 5不肯回家

在拜年之前向孩子灌輸一個概念,別人家再好也不是自己家,還是需要回家的。

當孩子玩在興頭上時,不要驟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對孩子有所提醒,讓孩子有準備地接受。例如可以對孩子說:「「再玩十分鐘,我們就準備回家了。」

給了緩衝孩子還是不願意回家,家長可以想想家中有什麼吸引他的東西,比如洋娃娃或是大卡車,承諾回家陪他一起玩。也要告訴他,過幾天還是可以來玩的,所以今天先回去。

其實孩子也不是故意想讓爸爸媽媽尷尬,只是有的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GIF

交談禮儀

見人需要打招呼。主動與拜訪的親屬打招呼,不知道叫什麼可以詢問父母,或是直接稱呼「您好」。

祝福話語要多說。不管是別人上門拜年還是跟著父母去親屬家拜年,都要多說吉祥話。

說話發音要清楚。和別人交談時,聲音要適中,不要咋咋呼呼的,也不要扭扭捏捏的。

交談時要看著對方。和人聊天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不要東張西望。

不要說髒話。和長輩聊天或是和小夥伴玩時,不能因為不順自己的意,就說不好聽的話。

聊天時不要突然跑開。長輩撫摸孩子的頭和孩子說話,是因為長輩喜歡孩子,不能因為不耐煩或者害羞跑開。

紅包禮儀

先拜年才能要紅包。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然後長輩會給晚輩紅包,不能主動向長輩索要紅包。

收紅包要說吉祥話。在收紅包時,孩子要對給紅包的長輩說吉祥話。

接過紅包要致謝。長輩給紅包時,要雙手接住,然後禮貌地說「謝謝」。

紅包不可當面拆。長輩給紅包是對孩子的祝福,不能當著客人的面拆開。

收紅包不互相攀比。孩子不要當著長輩的面說紅包數量的多少,也不要和小夥伴們互相攀比壓歲錢的多少。

做客禮儀

出門拜訪講禮貌。孩子要先輕輕敲門,主人開門後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

給小主人帶份禮物。如果主人家有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可以經過父母同意,送一些小禮物給他。

不亂動東西。未經主人允許,不要東張西望,亂動東西,上躥下跳。

不拿主人家的東西。主人拿出小朋友的玩具讓你們一起玩時,不能因為喜歡就將玩具帶回自己家。

感謝對方的招待。孩子受到招待後一定要微笑著說「謝謝」,並邀請對方有機會到自己家裡做客。

待客禮儀

主動與客人打招呼。有客人來拜年時,主動打招呼,不知道叫什麼可以詢問父母,或者是稱呼「您好」。

當好小主人。如果客人帶小朋友過來,自己可以拿出玩具和零食來招待小夥伴,大家一起玩。

不打斷別人說話。大人們聊天時,孩子不要隨意打斷。想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時候,可以通過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經過允許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

歡迎客人再來。客人起身告辭時,和爸爸媽媽一起送客,告訴客人,歡迎他下次再來。

?小貼士:為了防止吃小客人的「醋」,事先跟孩子講明,誇獎別的孩子是一種禮貌,並不代表忽視了他。

餐桌禮儀

用餐要長幼有序。上餐桌吃飯時,要按照長者先,幼者後的順序入座。長輩動筷子之後,孩子才能吃。

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要趴著或是歪著,也不要舞動餐具,可能會誤傷周圍的人。

吃飯要細嚼慢咽。吃飯時要慢慢嚼,不狼吞虎咽,盡量不發出聲音,把飯菜咽下去再說話。

喜歡吃的食物不要搶。餐桌上自己喜歡的食物不要直接拉到跟前,也不要一個人全部吃完。

吃菜不要翻來翻去。不能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在盤子里翻來翻去,看準哪塊就夾哪塊。

小心不要弄髒衣服。帶湯汁的菜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自己和他人的衣服。

吃飯時不幹別的事。孩子不要邊玩邊吃,比如玩玩具、玩手機或是爬到桌子底下玩耍等。

父母同意再離席。吃飽之後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要先徵詢爸爸媽媽的同意,並對桌上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學會說謝謝。在別人家做客時,無論主人準備的飯菜是否合口味,都要對主人說謝謝。

?小貼士:當孩子說他吃飽了,爸媽就不要再勸他吃,也要幫助他拒絕其他親友的勸吃,這是對孩子自我感覺的尊重。

電話禮儀

接電話要有禮貌。接電話的時候要學會說「你好」、「請問」、「請等一下」這樣的禮貌用語。

不要搶話筒。大人打電話時,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搶話筒。掛話筒時,要輕拿輕放,不可以摔話筒。

說話聲音輕柔。接電話時聲音要放輕一些,不要在電話中大聲嚷嚷,不要邊吃東西邊接電話。

接電話時要有問有答。別人問問題要回答,在不知如何回答時,也不能把電話一扔跑到別處去。

回答問題時要大方。打電話時要先報上自己的名字,並說明要找的人。

通話時間要注意。通話時間不可太長,也不要選擇太早或太晚的時間打電話,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

其實每個孩子剛生出來如同一張白紙,世界上不存在一生出來就熊的孩子。那麼問題就變成了,一張白紙的孩子是如何變熊的呢?

「熊孩子」養成計劃

「熊孩子」養成計劃第一課:失敗的言傳身教,糟糕的第一筆。

首先,得有兩個「熊老師」。這一對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這張白紙上的第一筆,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兩個「熊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為什麼說三歲看大呢,因為嬰兒從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和外界接觸的比較少,一直處在家長的呵護,陪伴和保護之中。他們能接觸到的信息,知識,技能教育,也都是跟父母學的。 很多性格,都是這段時間形成的。

「熊孩子」養成計劃第二課:嬌生慣養,溺愛放縱。使孩子以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當的。

孩子稍微大一些,能懂一點事了,也開始有了一點自主的意識和行為。如果父母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能夠理解並接受。這時候,也是很多終生觀念塑造的階段,所謂的三觀不正,很多是這時候開始歪的。因為這時候,孩子就開始萌生了是非觀,榮辱觀。為什麼很多人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很糊塗呢,因為在形成是非觀念的第一堂課,他就沒合格,被人帶歪了。

「熊孩子」養成計劃第三課:教育失當,心智啟蒙失敗,導致孩子淪為不良活動受害者。

在開始入學之前,可是視為孩子的第一個智力啟蒙階段,這個階段,啟蒙的是孩子能開竅,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靈氣。小學整個階段,是孩子智力被鞏固成模式的關鍵階段。這時候的孩子,沒有煩惱,無憂無慮,腦子裡面亮堂的像明鏡一樣。什麼東西都能秒懂,這個時候記住的東西,甚至能牢記一輩子。如果父母這個時候管教不嚴,孩子就會養成很多不良的陋習。接受很多垃圾智力活動的東西,充塞在自己的腦子裡面。有的孩子看一些暴力血腥的動漫和玩一些暴力遊戲,家長也不管,認為小孩子懂什麼。這是很可怕的。

「熊孩子」養成計劃第四課:父親偶像職能缺失,孩子以其他人物為偶像。

過了小學之後,孩子開始進入人格塑造的階段。是非對錯好壞他都有了一套自己的認識和觀念。現在他開始為做一個真正的成年人做準備了: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為他還沒做過大人,所以只能以身邊的大人為偶像做參照物。選定偶像後,則會刻意的模仿偶像的行為舉止和說話方式。這是一次成年前的路演,也是非常的關鍵。

知道了原因,那我們如果避免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口中的「熊孩子」呢?

真正傾聽孩子的聲音。用和孩子平等的身體語言(俯下身,平視孩子),關掉電腦電視手機,用心傾聽孩子的話,並透過孩子的隻言片語來了解真正的需求。

尊重孩子的感情。傾聽孩子的描述,並對孩子將你的理解表達出來:孩子是通過成人的反饋來了解感情和自己行為正確與否的。如果一個孩子的感情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正常釋放,就能更好地成長。

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孩子總是希望取得父母的認可的,即使有時候他們表現得好像專門和你作對,你也一定要明白這不是他們的本意。例如有時孩子不斷說髒話,其實是希望得到你的關注和回應。

讓孩子感到自己被了解。如果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了解、關心和重視,他們就會更主動地學習、與人合作和關愛他人。

避免爭奪控制權。越是試圖控制孩子,越有可能與孩子發生爭執。雖然不主張讓孩子來制定規則,但建議父母使用一定的技巧和語言讓孩子一起來做事,而不是抵制你。

建立明確一致的行為準則。尊重孩子絕不是沒有任何規則,相反,孩子是需要規則和限制的。在表達的時候,務必確定你能清楚地向孩子表達這些規則和限制的意義,不要進行空洞的威脅:孩子們往往在不斷觀察父母是否真的會監督他們按規矩行事。

言傳身教。禮貌言行是逐步形成的,這需要孩子能了解他人的感受並且控制自己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高的要求。只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潛移默化。

認識到你所使用的語言的力量。父母必須謹慎措辭,尤其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就事論事地敘述你的看法和期望,而不是打罵、不雅昵稱、不恰當的褒獎或者蓋棺定論的判斷。

恰當地對孩子說「不」。不縱容孩子的重要法則之一,就是學會對孩子說「不」。但是,需要以恰當地方式說「不」。你可以告訴孩子,他還能做什麼;試著告訴他不希望他這麼做的原因;分散注意力;給出另一種替代方案。

父母總是愛子心切,想要將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但是最給予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孩子發展方向向著壞處前進,不去干擾到別人,避免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

文章來源:幼教家園、新浪、百度知道

圖片來源:網路

責任編輯:李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教育之聲 的精彩文章:

回家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致「留守兒童」父母的一封信

TAG:家庭教育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