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寫一個字蘸多次墨的不叫書法

寫一個字蘸多次墨的不叫書法

這個問題提煉一下觀點,基本上可以概括為——書法為什麼只能寫一次?重複書寫的書法還算書法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具有普遍性。讓我們看一下中國書法史上的名家名作。

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的書法是所有學習書法的人,所不可逾越的高峰。而他的代表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而我們了解這幅書法的創作背景就可以發現,這幅傳世名作、讓我們後人驚嘆不已的書法作品,其實它的誕生是非常偶然的,幾乎是可以說是傳奇性的。

因為這幅作品時王羲之在醉酒狀態下寫出來的。當時3月初3,王羲之和一幫好友一起聚會宴請朋賓,大家玩得暢快,而且此時江南正值美好景色。王羲之又貪杯了不少。大家即興賦詩,集結成冊,想讓王羲之給這冊詩集寫一篇序,因此蘭亭序就這樣誕生了。

然而,王羲之寫這篇序的狀態,是微醺的狀態下寫出來的,藉助酒精的力量,他一揮而就,寫下千古名篇。

而正是這篇即興之作,成為王羲之書法最高的代表作。比較有趣的是,王羲之醉酒醒後,寫了數十遍蘭亭序複製本,但都不如當時醉酒時候寫出來得好。

這個後來的細節說明,即便是書法大家,一篇好的書法作品的誕生必然是偶然的,也是自然誕生的。在種種機緣巧合的作用下,才能誕生超乎人意料的書法神作。

假設王羲之這一天沒有去參加宴會,假如他一滴酒都沒喝,假設他這一天心情不好,假設這一天天氣很糟糕,假設這一天沒有人寫詩,上述任何一個條件缺失,王羲之的神作蘭亭序也就不可能誕生了。

所以我們看到,王羲之書法神作的誕生,基本上可以說是具有某種神秘色彩的,這樣的神作,自然從裡到外都透露著一股自然之氣。單純靠人的設計和人的主觀努力,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神作的。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書法家——顏真卿,他寫的書法作品——祭侄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而我們看祭侄稿的誕生,也是充滿傳奇經歷。

首先,這幅書法作品,是顏真卿為了紀念自己的侄子而寫的。顏真卿是唐代安史之亂中,第一個起來勤王的大將。對於國家忠心可見一斑。

而顏真卿最疼愛的侄子又在這場動亂中為國犧牲。可以想見顏真卿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書寫的,對於國家的忠心,對敵人的憤恨以及滿腔的痛苦、血與淚交織在一起,讓顏真卿心中的情緒噴薄而發,透過筆端,揮筆寫下這篇驚天地泣鬼神的書法作品——祭侄稿。

通過上述兩位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創作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凡是好的書法作品,他們必然是一揮而就的,他們必然不是多次蘸墨,靠著人的聰明才智,設計、製造甚至是編造出來的。

中國書法的創作法度不允許書法被「創作」出來,書法所使用的紙張——宣紙的特性——湮墨的特性——也不允許書法一筆一筆的描作。

所以,書法作品但凡能稱得上藝術的,就必然是自然寫就的,靠書法家的功力、學識、涵養、技巧以及藝術家的表現力寫就的,絕非是人工的設計、計算,那樣的東西只能算上工藝品。因為但凡是人能設計出來的、人能做作出來的,就一定沒有自然而然、鬼斧神工那樣令人意外和驚嘆的美。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古人寫字,惜墨如金。醮墨僅僅筆尖輕點一下。一書數字。他們對待書法的態度只有一個:把字寫好。

藝術是近代流入中國辭彙,在古代,人們的頭腦中,不會把字按著藝術這個方向寫,只會按著法度去寫,所以他們的字寫出來都具有法度。

現在呢,書法的法度被一些人用藝術替代,追求的是視覺效果。為了在展廳中突出視覺衝擊力,拿起毛筆,把整個筆身放入墨海中,讓墨汁充分浸透,然後做沉思狀,深呼吸,馬步站穩,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輕舒猿臂,欲行又止,重新再來,待觀者屏息閉氣之際,突然縱筆,一下去,墨星飛濺,叫好聲響徹雲霄,再次醮墨,迅雷之勢,潑灑出去,一干觀者,紛紛為之驚嘆,為之歡乎……先生真乃神筆!先生真乃天下第一……各種贊美之聲不絕於耳。一個字尚未寫完,墨海里也是空空如也。

大家對此場景,應該有所目睹吧!能接受的有幾人?請在留言區對此發表一下你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傅體書法 的精彩文章:

書法,人間優雅的勞動
齊白石把國畫繪在紙上,她把國畫刺在你身上

TAG:傅體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