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雄何須嘆華年-上

英雄何須嘆華年-上

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稱為男人。

—— 鮑勃·迪倫《答案風中飄》

兩年前,一次午飯後,兩個朋友在我的慫恿下去爬山,在零下11度江南的春風裡,凍得發抖,哆嗦著罵我,我記得那天特別冷…一個月前,和一位遠道而來的哥們也上了山,哥們說這裡故事還真多,導遊告訴我們,因為山體滑坡,好多景點都沒有了,隨著水土的流失,以後看一年少一年…

每年不管多忙,我總會到這裡拾級而上,有人說登高必賦,有人說憑弔懷古;其實更多的時候只不過是借著這裡的故事在遙遠的思緒之外,看看那些穿越千年在歷史深處的面龐與背影能否停下來與自己打個照面,以告平生。也許有時候停下,意味著前進…

抑或是在不遠處的酒店,隔著行政酒廊的玻璃,遠眺那山尖孤獨而滄桑的望江亭,想起某日下午在夕陽下長江路的那個少年…

世間萬物皆因為被賦予了故事,而變得擁有穿越時光直達人心的能力,有了感情的色彩,讓人回味無窮。那就從刻在山上的一首詞開始吧: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是八百年前,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辛棄疾赴任鎮江知府,抵禦金兵時寫下的《破陣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另「南鄉子」篇更有名)。我想,那個清晨,這位年逾六十的老人登臨於此,想起距他一千年前的三國時代,江東才俊,各個器宇軒昂,躊躇滿志,一定壯懷激烈吧!是啊,「年少萬里兜鏖,生子當如孫仲謀!」用曹孟德的那句話是對孫仲謀這位後生的最大肯定。江東孫氏一門三虎,孫文台之後豈有犬子!在這裡是十八歲的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建都的地方,即使四年後遷都建鄴(南京),這裡仍是軍事重鎮,東吳的兒郎們,那些江東的才俊一個個在這裡嶄露頭角,登上歷史的舞台,在這些鱗次櫛比的眾多人傑之中,有一位與這裡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千絲萬縷,也許只有一次交集,卻讓歷史和後世記住了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劉備招親。

這些天打動我的絕不是這段從小耳濡目染的故事,而是在故事主人公越來越清晰的背影與面龐;是躲在歷史背後被曲解的真實;是關於男兒性情與成長的一段心路;是關於生命和意志的一種智慧。我嘗試著拂去歷史表面的塵埃,翻開厚重而滄桑的篇章穿越一千八百年,走近這個戎馬半生的英雄,走進他的喜怒哀樂。

那是公元209年,那一天,劉備在此和孫權見過一面,他們的身份是郎舅,在所有的歷史評書和演義小說中都缺少不了這一藝術形式的章節-甘露寺。那一年孫權27歲,年輕氣盛,剛剛在赤壁大戰中大勝,更是銳不可當。劉備49歲,人到中年,因為孫劉聯合大敗曹操,在荊州剛剛站住腳,但東吳已經設下招親的戲,讓他歸還荊州。

在所有的戲劇里,劉備的永遠是哭泣泣的,江山也成了哭下來的江山,招親那段那段靠著諸葛孔明的3個錦囊妙計和趙子龍的保駕化險為夷回到荊州。甘露寺里更是憑著喬國老的唱腔中「勸千歲殺字休出口」保全了性命。真實的劉備真的如此不堪,如此窩囊嗎?

當然不是!歷史總歸有真實的記錄和良知的公正,真實的世界不是演繹也不是說唱,所以陳壽的《三國志》早有定論,當代張作耀先生的《劉備傳》便是最好的註解。

一個年近半百的男人,明知娶親是一個圈套,一個陷阱,明知可能有去無回,但他偏要來,來得義無反顧!因為他知道此時對於他,對於自己的家底,對於上天給他的時間,已經沒有退路了。這是絕地反擊,是破釜成舟!高希希版的《新三國》給這個亂世中半生戎馬的英雄做了最慷慨激昂的真實註腳,也把真實的歷史還原給藝術形式,我有理由相信那一刻的劉備,是如此的擲地有聲,是如此的大志仁義,是如此的悲壯豪邁。

「是的,我不是來還荊州的!」語驚四座,開門見山!

「我劉備身上流著高祖的血,擊滅強曹,中興漢業,責無旁貸,可是我沒有本錢,我只有厚著臉皮向東吳借下荊州,說實在的,我領著那麼一點點可憐的兵馬開進荊州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愧疚,也在罵自己」卻又如此誠懇,讓所有的人為之一怔卻開始有了善意。

「我劉備一生光明磊落,從來都是委屈自己,不肯委屈別人,怎麼能暫居這樣一塊朋友留了血想要得到的土地呢?可是我一想到北方,在痛苦中,在屈辱中煎熬的皇帝,我只能硬起心腸,哪怕東吳人人罵我,我也要借荊襄一用,因為這裡離中原最近,我夜夜都夢想著重整旗鼓,從荊州直搗許都,救天子於水火,我今天再此向蒼天表明心跡,天下的土地既不該屬於我劉備,更不該被曹操竊取,它只屬於大漢,如果劉備僥倖成功,必解甲還鄉,歸於桑田,永不為官。」於此,他的話,他的目的也許並不那麼高尚,但如此的氣節和陳述卻讓吳國太動容而深情地說了聲「好志氣!」那一刻我相信,她在同齡人劉備身上看到了她的夫君孫文台將軍的影子——頑勇,孤膽。

「劉備今年48歲了,也沒有幾年可以征伐了,我相信在座的都是漢之忠臣,所以在這裡我想懇請列位,懇親列位相助。當然如果你們覺得我所言虛假,就請子明砍我一刀吧,讓我的血流干,以謝江東諸位才俊。」他走到趙雲身邊,順勢抽出青虹寶劍交給了呂蒙…等待他的也許就是死亡,但這個時候響起了孫小妹的簫聲,自古美人如玉劍如虹,男兒的血性與情懷打動了幕後的孫小妹,決定嫁予這位素未謀面的老男人。與其說是簫聲救了劉備不如說是他自己救了自己。義者無畏,仁者無敵。

從此歷史上便多了一句名言叫——賠了夫人又折兵。我一直在想,從甘露寺出來的劉備,向天買卦,試劍於石。那是一個男人怎樣的一種心情?絕不是絕處逢生的慶幸,也不是撿到一個夫人的竊喜,而是他突然感到生命中出現和涌動著一股希望,而此時他覺得可以或者擁有一股力量點燃並且實現這個希望,是欣慰,是感動,更是豪邁!因為從23歲離開家鄉鎮壓黃巾起義開始,二十多年的漂泊依附,現在終於有了一塊自己打下地盤,終於可以與那些早早就髮際的群雄們追中原了。這讓我想起了1935年長征剛結束,剛剛掌握了軍事指揮權,取得一次六盤山戰鬥勝利的毛澤東,那首《清平樂·六盤山》,恰恰是如此心境吧!

在甘露寺劉備的那一跪,我相信這斷不是一個虛偽政客的搏命下注,而是一個年近半百的馬上英雄的氣魄使然,更不是去用雙膝去跪乞領土或生命,這是無我之大義,他是要和他的前半生作別!

他的前半生,依曹操,依陶謙,依呂布,依袁紹,依劉表,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每一次被所依的那些明公們宣至帳前,他並不知道接下來的會是青梅煮酒,還是轅門射戟,或者,就是死了。他無力改變,因為他沒有與曹操對抗的資本,他沒有呂布的器小卑鄙,他沒有袁紹家大業大,他更沒有劉表出身高貴,但這些只是際遇,是每一次局勢變化後的被迫選擇,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卻愈挫愈勇,從未放棄;在四處奔走中,他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他的身上有著最偉大的一種精神:堅持!

這種堅持也許在他的童年就已經紮根在內心,成為一種強大的使命感,不斷支撐和催促他向前,完成對自己的認可。正史記載,他父親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靠族人叔父的資助才上得起學。他家屋舍東南角籬上有一桑樹高有五丈余,從遠處看上去就好像車蓋一樣,來往的人都覺得這棵樹長得不像凡間之物,認為此家必出貴人。他小時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指著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叔父劉子敬說:「你不要亂說話,讓我們一家遭滅門之罪。」(《三國志·先主傳》)

這個故事和項羽小時候那段「大丈夫生當如此」有異曲同工之處。有些故事起初是笑話,後來便成了神話。也許不凡的人,小時候就已經有了不凡的樣子。我姑且把這稱為稟賦和悟性,直到現在我覺得這和童年的教育有個屁關係,補習班只是生產毫無個性和標準化的流水線。「長大了想當科學家」其實那不是童年的理想,那是「童言無忌」,一個人如果用一生的努力去踐行自己的小時候的理想,這叫堅韌不拔之志,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人中龍鳳。從小到大,劉備的名片上第一行,一定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即使劉勝的子嗣多達一百二十多人,即使到劉備已經是漢景帝第十三世了,即使他窮到賣草鞋為生,但這些都不重要,姓氏才是他的信仰和旗幟,是他對於自己的內心的定位,是他強烈使命感的來源。

當一個人因為使命感而去前進的時候: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樣的力量往往比責任感強大十倍百倍!因為世俗社會的責任感源自於社會對於角色的認知和道德的規範,而使命感源自於天生的信念和超世俗的博大情懷。所以一個男人如果還把責任當成一種炫耀的話,只能說明他心智還未成熟。心疼自己的女人,撫養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對於朋友肝膽相照,這些是最基本的責任和品質而不是一個值得去自我說道的事情。記得很多年前,看一本企業家的雜誌,主編邵忠在編者語中寫了這樣一段文字,說李書福,「他總是和嘻嘻哈哈,等到你突然注意他的時候,他早已卓然成材」,初讀,有點吳下阿蒙的味道,後來發現不是,有的人表面豁達開朗,自嘲嬉笑,其實他的內心早已走過千山萬水,丘壑萬千,只是胸懷抱負早就包容下所有的委屈和情緒化,從來不去向別人傳遞負能量。這樣的人才是真的生活家。

顯然,玄德從小就是具備這樣使命感的人:中興漢室。「張作耀先生的作評是:少有大志」

吳棉已把桃笙換,流光最驚羈旅。

這樣的詞,對於遊子,是寫照,更是內心的深情和柔軟。

一千八百年前的河北涿郡,有一個叫劉備的少年,結識同鄉賣肉的張飛和一個落魄的「亡命徒」關羽,在一個長滿桃樹的院子里,拜把子。從此在所有的中國人心目中誕生了一個關於兄弟和義氣的圖騰-桃園。而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護嫂的二弟更是上了蓮花寶座,被華夏四海的兒女尊為了神,成為了義的化身。

此時的劉備23歲。一無所有,對!三兄弟也就張飛算個小康家庭。如果此時要對照後來三國成事的那些主公們,也許差距不是十萬八千里,是壓根沒法比。

河北袁紹和袁術出身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史上最牛逼的官四代,家裡出了3個國務院總理,他們每天的事情就是和各種紅色家族的二代打交道,出入各種高級會所和洗浴中心。孫策和劉璋繼承的是家族產業,孫策的老爹孫堅是長沙市長,典型的官二代;劉璋的老爹是四川省委書記,劉璋還是皇室宗親,官二代+紅二代。劉表則是東漢末年的公知大V,少年時代就廣泛結交社會名流,號稱「荊襄八俊」,他也是皇室宗親。曹操自己呢?他老爹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漢代最高的官位)。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所以曹操19歲就擔任都尉(洛陽市公安副局長)。也就說,曹操和袁紹年輕時候,一起在京城風流放蕩,溜馬賭錢,隨意調戲街邊姑娘的時候,劉備在家編草鞋,明兒還得起早去集市上叫賣呢…

記得蘭曉龍《士兵突擊》里,高連長說過這麼一句話,掉河裡,抓住了一根稻草,有些人把那根草當成命,拚命地拽…後來回過頭來看,當年的那顆稻草早就被拽成了參天大樹…劉備就是這樣的人,在整個三國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任何背景和資源的人,是起步於布衣,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人,但卻收服了人心,擁有最華麗的將相團隊。少年的他,字典里也許沒有差距,他只有一面大旗,他姓劉,這是信仰,也是別人嘲笑他的把柄。你也配姓劉?

23歲那一年,他帶著兄弟,招募鄉黨,離開故鄉去鎮壓黃巾起義,去匡扶漢室…為了小時候吹過的牛逼。這一去,終其一生再也沒有回到故鄉,這一去開始了一生的奔走與漂泊…

(未完)

2018.02.8 於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斯圖加特狩獵者 的精彩文章:

TAG:斯圖加特狩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