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教授與《天工開物》

宋教授與《天工開物》

01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明代科學家、文學家、博物學家宋應星所著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這是一部主要關於農業與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外國學者眼中的 「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 。

書名取自《尚書?皋陶謨》:「天工人其代之」 及《易?繫辭》:「開物成務」 。

宋應星先生自己也在書中評論說:「蓋人巧造成異物也」 。

全書詳細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

全書共三卷18篇,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內容豐富,並且配以123幅精美的插圖輔助說明,圖文並茂。共計描繪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天工開物》語言嚴謹,作者對未經自己親自檢驗的事物和現象,著書時持謹慎保留的態度。

宋教授在書中表達這樣的思想:

1、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2、考察事物要用「試見」和「試驗」的方法,所謂「實踐出真知」。

3、崇尚科學,堅決反對鬼怪迷信之說。

02

宋教授其人

宋應星出生於官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不拘一格,個人修養極高。

但在明代僵化的八股舉試背景之下,屢次不中,仕途不順。總算及第之後,也只做了一個「九品芝麻官」。但他一生活到老、學到老,從未鬆懈。

他在學術上對自己要求極嚴,有高尚的科學美德。

宋教授喜歡走出書齋,接觸社會,走訪民間。他認為這樣才能更廣泛、更有效地學習。

他了解民間生活,關心人民疾苦。敏而好學,博覽群書。知識面之廣、心地之仁厚、書畫之嫻熟,不愧為一代大家。

宋教授一生坎坷,生逢亂世,在他約60歲時滿清滅明,其兄宋應升時任廣州知府,服毒殉國。

清朝建立後,宋教授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在貧困中度過晚年,但堅決拒不出仕。

清康熙五年(1666年),宋教授逝世,享年80歲。

今江西奉新縣(宋應星故鄉)有宋應星紀念館。

03

天工開物 系列

雖然我沒有讀過這本書,但卻對這本書懷有一種很特別的感情。宋教授令人敬佩、愛戴,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想寫一個系列,就以《天工開物》為名。內容就像《天工開物》一樣包羅萬象,有關古代生活的一切。

學生再拜。

04

軼事典故

最後附上這樣一個小故事,口耳相傳,已難辨真假,權當消遣。

《宋應星買書》

宋應星十五歲時,聽人說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是一部經典的自然科學著作,非常渴望能讀一讀。但那個時代交通、信息都不方便,他一直未能如願以償。

一天,他聽說鎮上的文寶齋書鋪剛購進一批新書,就急匆匆趕去買書,可是書架上擺的都是四書五經,沒有《夢溪筆談》。

老闆見這位少年在書架旁找來找去,上前詢問才得知他要買《夢溪筆談》。老闆告訴他,現在人們都讀四書五經,為的是考取功名,科學方面的書即使進了貨也沒人買。宋應星只好懊喪地離開了文寶齋。

在回家的路上,他腦子中一直在想那本書,到底該去哪找?

他長嘆一口氣,無奈地搖著頭。

一邊走,一邊想,卻不小心撞到了行人,那人手裡一紙包糖炒栗子全掉到了地上,宋應星連聲道歉,急急忙忙地彎下腰幫那位行人撿栗子。

撿著撿著,眼前一亮,包栗子的廢紙上竟有《夢溪筆談》一行字!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他忙向那人詢問糖炒栗子是從哪兒買的,好去尋找這本書。宋應星一口氣跑出好幾里路,才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追上了賣糖炒栗子的老人,要出高價買老人包栗子的廢紙。

老人見他愛書心切,就找出一本舊書給了他,原來是部殘本的《夢溪筆談》,書少了後半部。

老人告訴他這書是清早路過南村紙漿店時向店老闆討來的。宋應星又一路跑著趕到紙漿店,可那後半部書已經和別的舊書一起拆散泡入水池,正準備打成紙漿。

宋應星急得搓著手在水池邊轉來轉去,心痛地望著水池裡的書,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他拉住店老闆的手,急切地說:「求求您,幫忙把《夢溪筆談》那本書從水池中撈上來吧。」說著,他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錢,擺在老闆面前,又脫下衣服抵作酬金。

老闆不解地說:「孩子,這一池廢書也不值這些錢啊!」

宋應星向老闆講述了自己找這本書的經過。老闆被這種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趕忙讓工匠下水池從散亂的濕紙堆中找齊了那半部書。宋應星捧著濕淋淋的書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一頁頁分開,晾乾,裝訂好。他終於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腸劍 的精彩文章:

天工開物 皂角

TAG:魚腸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