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騫預料之外的妻子

張騫預料之外的妻子

馬上就到情人節了,今天想寫一個愛情故事,一筆歷史裡的配色:出使西域的張騫,和他的匈奴妻子。之所以想寫這個故事,契機是最近因為翻看西域的東西,讀了一下後漢書,發現張騫的匈奴妻子最後和他一起回到了長安。大家都了解張騫,初中歷史書都有提到待在匈奴的那段日子裡他已經娶妻生子。而我寫這個故事,是希望搜尋更多的細節,把這個片段當作普通人的感情生活來看待。當我讀完史料,我覺得這是一個關於是否相信婚姻和愛情的故事,那麼就趁著虐汪節,和大家分享了。

--------------------------------------------

關於張騫,也不用做什麼介紹了。十三年輾轉西域,放到今天他就是"被發射的一顆深空探測器"。史記和後漢書都有關於他的記載,但是關於他的匈奴妻子,我幾乎搜遍了中國古代史料,關於二人的信史記載卻只有寥寥三句:

"(單于)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居匈奴中,益寬,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

"復為匈奴所得。留歲余,單于死,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

當然,也有一些野史提及了有關他們的事:回到長安後僅僅一年,他的匈奴妻子便去世了。而這位妻子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子,已經永遠無處考證了。

--------------------------------------------

既然是情人節,我們就跳出「如何評價張騫竟娶了敵國女子」這樣的提問思維,只留經歷,只談個體。那麼這幾句史料,基本可以勾勒出一個古代版的言情故事:

張騫預料之外地被匈奴人抓住了。平日里的白(表示懷疑?)富美姑娘被霸道的父親/族長安排簡單相親了一下,就嫁給了一個外來人,一個沒什麼地位的Creep,大家眼中的Wiredo。張騫在那裡是一個真正的外族屌絲,我想帶著監視任務嫁給他的姑娘,在婚姻的開始,一定是有一些不甘和落差。而對於這樣一個預料之外的妻子,想來張騫一開始也並不愛她:他出發時已經27歲,在那個時代在故鄉大概已有了妻子,現在迫於無奈地背叛了,怎樣也難以一時接受。像大多數的政治婚姻一樣,兩人心裡各有自己的小九九,而愛情這種東西,太奢侈,談不上。

我們可以對指派婚姻嗤之以鼻,但他們的生活只能這樣繼續。很多朋友都去過呼倫貝爾吧,那個汽車可以地板油開直線的草原,廖無人煙,他們開始了十年的漫長生活。在時間的打磨下,逃跑的盼頭近乎渺茫,父長叮囑的監視也變得漫不經心,他們的生活平凡無奇,但不知道是哪一方先放鬆了防線,日子裡竟然也多出了一點溫情。這期間,妻子決定幫他爭取一些自由,在她的運作下兩人得以離開王庭附近,搬到西部的遼闊草原放牧。妻子悉心照顧他,甚至於幾年後他們的孩子都可以打醬油,或者說可以去放羊了。改變那個姑娘的是哪個時刻呢?也許是張騫顏好,能說會道,也可能是因為爭取自由的需要給妻子的善意態度。而張騫對於這段婚姻的態度呢,或者說他愛這個妻子嗎?我無法猜測,但我想男人多少可以理解那種徘徊又不忍的心理狀態吧。有一天早上,已經熬成中年的男人像往常一樣,收拾了行囊外出和他的跟班去打獵,從此再沒有回來了。

張騫出發時的樣子

用現在的話說,"就算一起過了十年,你也永遠也不知道從哪天你的男人就不回家了。"從張騫來說,他從頭到尾都是想逃回去的,最後只是真的去做了而已。 而妻子呢,妻子的防線比他淪陷得更早,她栽培著自己的小家庭,在男人身上傾注了足夠多的心血,她可以冷冷地說,帶著目的結合,就是某個契機到了便註定各自拋棄,這類婚姻產生的愛情一開始就不該相信。

甚至,我們有理由可以推斷(某些野史也支持),作為妻子的她並不是不知道張騫十年來對於出逃的各種準備與嘗試,但她最後的選擇是偷偷地隱瞞一切,甚至幫他打探籌備。當然最後還是一樣,張騫一個人帶著堂邑父(基友/隨從)悄悄逃離了草原——如果按照預料之中的發展,他們此生再也不會見面了。

後來,一年多,也許是兩年後,張騫又回來了,是被士兵扔回來的。從大月氏離開回漢朝的路上,他沒想到羌人也被匈奴降服,於是第二次被匈奴抓獲。他本以為這次必死無疑,但輾轉幾處後,卻又被扔回了妻子身邊——她在貴族間的運作保住了張騫的命。兜兜轉轉又回來了,就像一切都沒發生過,這個匈奴妻子如何看待曾經拋棄家庭的丈夫,不知道,但我覺得這次大難不死的經歷,多多少少改變了張騫的內心。他開始認真看待他和妻子的關係,以及和再次逃離的關係。所以結果就是,不久之後,軍臣單于逝世,匈奴國內動蕩、看管不嚴,張騫又一次收拾好了行囊。他告訴妻子說,和我一起走吧。

生活從這裡開始偏離了。為了一個人值得背棄身後的一切嗎?現在的標準回答大概是年少輕狂時不少人做了這樣的事,牽扯太多的成年人卻早就不再有那樣的勇氣,不要犯傻。 長在精英階層的匈奴姑娘,不會不知道前方的漢朝沒有自己的位置,按照經濟理性人假設,選擇走就是絕對非理性。但她在丈夫即將離開的那天,花了一會兒時間考慮,然後抱著孩子,帶上馬匹,幫助張騫、堂邑父一起逃離了她從小熟悉的草原。預料之外,跋山涉水,她隻身來到了遙遠的漢朝,自己部族的敵國。

------------------------------------------------

我不知道她後不後悔,但是當他們路途上遠望看到長安時,張騫長跪哭泣不止,我想作為妻子多少也因為丈夫釋然了一些。這之後,命運開始變得模糊失焦,信史中再也沒有關於她的任何記載了。小人物被掩蓋在塵埃和光芒背後,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自然也不會為一個匈奴妻室多著筆墨。為了試圖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我只能儘力搜集傳說、野史和地方志里的記錄。

張騫回到長安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上至漢武帝,下至各路將軍,他每天需要無盡的時間與人交談,為大漢勾勒出西域世界的模樣,描述出陌生而強悍的敵人匈奴到底什麼樣。而這個愛情故事倒很短,在這期間,也許是因為水土不服或是別的原因,他的匈奴妻子到達長安一年後便意料之外地逝世了。

故事戛然而止得太快。張騫最終到底有沒有接受他的匈奴妻子,或者說他愛過嗎(- -)?張騫不是不知道帶著匈奴妻兒回國將會引來的猜忌,畢竟這近乎於投敵——幾十年後飛將李廣的孫子李陵就因為在被困匈奴時娶妻生子被誅九族,甚至司馬遷僅僅因為給他求情就直接被閹了。但張騫最後還是選擇和妻子在一起。

他仍然害怕,害怕妻子在這個陌生國家的生活還沒開始就當作敵人處死,所以在返回中原途中,他將妻兒暫時安置在甘肅石橋,自己回長安面君復旨。他冒了死罪報告漢武帝自己已經有了匈奴妻兒,幸而皇帝不追究其罪,他這才安心將妻子接回自己身邊。如果,如果僅僅是利益需要,像上次一樣默不作聲的離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又或者早在妻子幫助下成功逃離後沒有必要真的帶著她回來。如果說張騫對她沒有感情,那麼故事也許會變得更冰冷一些吧。

張騫在離開草原的日子會想念他的妻子嗎?他有過後悔嗎?"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至一處,見城郭如州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這是張騫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實際上後來他已經完全融入了乘槎經月的傳說中,"天河來映水,織女欲攀舟。漢使俱為客,星槎共逐流。莫言相送浦,不及穿針樓。"我想,在逃離草原繼續西行晚上,當他看到帕米爾高原視星等接近於零的銀河,大概是會想起他的匈奴妻子吧,這裡的感情是不講政治正確的——等你得不到了,就知道你其實不想離開,這已經是現在小孩子空間里會寫的文字了。

帕米爾高原喀拉庫勒湖的銀河

"織女取支機石與騫俱還。"在天河裡,織女給了張騫一對墊支紡機的石虎,讓他乘槎帶回凡間。在妻子突然去世後,他像牛郎織女的故事一樣與人相隔兩邊,可能只能對著石虎寄託一點思緒了。「有的時候人並不需要忘記,就是需要一些東西讓自己忘不掉」,比如把這件東西帶到年老,直到墳墓里。1938年,西北聯大考古隊在陝西城固縣發掘了張騫墓,第一天就出土了這對石虎。根據考察,張騫墓已經被盜了不知多少次,但這對石虎埋在墓外的水田裡兩千年時間,出土後依然完整,栩栩生動。他去天河裡是想找誰?石虎是不是織女給他的?帶去了墳墓是不是就能和妻子重逢?這裡的傳說和歷史怎麼區分,太難考證,而我也不想去區分,畢竟我們是一篇,只談張騫和那個匈奴姑娘的的愛情故事。

這是石虎現在的樣子

--------------------------------------------

並非本意的婚姻,我們都可以理解,古代的政治聯姻,現在身邊政商家庭的結合,只有當事人是沒什麼選擇的,談愛情這種東西太奢侈,更何況放在一個雙方帶著憤懣,也並不對等的開始下。可生活並不總是理性地發展,有時候會偏離,有時候很野蠻。背離自己的部族,這種感情是非常複雜的,要是放到現代,就差不多是中日戰爭期間的日本姑娘日夜愛著被俘的中國軍人,兜兜轉轉最後幫他一起逃回了中國(有點像《太平輪》?)。她該這樣做嗎?她的父母姐妹一定會咒罵她,背叛這個詞再合適不過了,平日里老人們都會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嫁了就只知道維護夫家了。

匈奴姑娘是這麼想的呢?她該愛上這個異族男人嗎?我覺得她其實也沒想太多,她只是和丈夫牧牛放羊、養育小孩,雖然一開始並不那麼如意,但慢慢被丈夫所吸引,慢慢喜歡也不想離開他們的生活,僅此而已。為什麼大家喜聞樂見電影里歡喜冤家的故事?矛盾多多,嘴硬心軟,但最後命運還是交織在了一起,估計大家還是有相信愛情的願望吧。這裡不評價民族義理上的東西,把眼光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她所做的,只是把自己的立足點從以前父長的家庭轉移到了他們兩人的家庭里,這讓自己的部族認為是背叛;但對她來說,她只是選擇了兩個家庭中的一邊,即使這並不是理性的決定。

那張騫呢?張騫是一個飽經滄桑的人,"初騫行時百餘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他的內心,有過一點經歷的人應該能夠理解,歷經太多世事,情感變得厚重,心扉再難打開,更何況是趟過了字面意義上的"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段婚姻里綁架了太多東西,除開別的,單單就是不對等三個字,就給感情加諸了很多不可能,維持表面和平當然是最優選擇。朝臣會說他帶回來就是背叛,公司上市了,清算下台了,如果聯姻失去了利益基礎,人總歸還會歸屬回自己的原生家庭,這樣才符合理性。一般都說男人會更理性,但是理性也會淪陷,張騫最後做了不理性的選擇,我想這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他們為什麼最後都做出自己預料之外的選擇,雙叒不理性?要談效用最大化,理性假設首先要有一個前提設定。如果把前提放在單于和朝臣的態度,或是老人們說的娘家/夫家,他們自然是不理性的。但如果有誰把前提放在張騫、妻子和孩子的家庭上,那麼一切又變得簡單——他們只是想儘力維護感情的完整而已。當然現在來看待國家之間,他們並沒有對某一方帶來什麼實質損害,實際上也談不上背叛。我想,當兩個人在外界的衝突到來時發現,對方才是自己的中心,才是自己不自覺選擇的立足點,學會了互相依靠著生活,站在一起應對外界態度的牽涉,這樣的感情才算安心生活的起點吧。

只是故事結束地太快,快得像國劇的車禍和韓劇的癌症,當這種快卻又真實時,就讓人有些唏噓。也許張騫也不該愛上她,實際上張騫對這個姑娘的感情並沒能給她帶來什麼好的命運,如果他絕情一些,姑娘會在草原上平靜地生活到老,而不是在異國他鄉早早染病死去。但她後悔嗎?如果重來一次,她會怎樣選擇? 電視劇的情節會是,她仍然會選擇張騫,但歷史沒有再來一次,生活里的人也沒有。

--------------------------------------------

故事其實早已結束,這裡簡單做些考證吧,以說明故事的細節並非沒有根據。《大宛列傳》說"騫為人疆力,寬大信人",就算在陌生的國度也很吃得開人際關係,這算他後來吸引妻子的原因之一。而張騫最初被囚禁在單于王庭(大概是現在蒙古的烏蘭巴托),但後來獲得了西遷放牧生活的自由,不能不說,這和他妻子的運作很有關係。一般古代鑒史推測他的妻子應該是匈奴貴族,也有說是右谷蠡王的養女,Whatever,已經無從考證了,但至少是一個養尊處優有地位的姑娘,至少是(白)富美的。至於為什麼單于抓到了今天看來算是間諜的張騫後,不殺他反而為他安排婚姻,我想這是一種人力資源的爭奪,歷史上像張騫這樣因各種原被俘獲的漢人精英,反而沒有生命危險,匈奴人給他們組建家庭、最終讓其歸順。

而安置妻兒的故事出自張棉驛的民間記錄:張騫擔心皇帝降罪而將妻兒安置於甘肅石橋村,後來漢武帝大喜不究其罪,並賜張騫長子張綿為亭驛官職,在石橋建立驛站,後因羌人不斷騷擾驛站遷移到今陝西省張家川張棉鄉,後人稱此為張棉驛(棉=綿),名傳至今。這些資料可能只能在地方志里找到了,不過張棉的確是曾經關隴古道上的重要關驛,如今的它還是黃土高坡上的一列村莊。

現在的張棉驛

"與妻,有子",張騫27歲出使西域,第一年就被匈奴抓獲,直到十年後逃脫,他們的孩子最大也不到十歲(地方傳說記載張綿是他的長子),小孩子更是不到打醬油的年紀。"西走數十日,至大宛…騫從月氏至大夏。留歲余,還",他從出逃到再次見到妻子,不過兩年左右;而張騫總共出使十三年,所以第二次被抓住後與妻子共處的時間並不久,至多兩年左右——如果說他們有感情基礎,那麼也是在此前的十年里打下的。所以我想,逃離後的思念就是有可能的。

至於乘槎經月的傳說,"舊說雲天河與海相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人們每年八月乘槎,經過十多天後就可到達天上,看到牽牛與織婦,這是西晉張華《博物志》寫的。而南北朝的人將張騫與牛郎織女聯繫到了一起,"漢武帝令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這是《淵鑒類函》的記錄,那時候也有很多關於天河的詩,比如《七夕》:"牽牛遙映水,織女正登車。星橋通漢使,機石逐仙槎。隔河相望近,經秋離別賒。愁將今夕恨,復著明年花。";庾肩吾的《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詩》:"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天河來映水,織女欲攀舟。漢使俱為客,星槎共逐流。莫言相送浦,不及穿針樓。"我倒是覺得這些詩讀著挺美的。

張騫墓所在的博望村,那裡的村民至今還有張騫和妻子留下的後代。一篇採訪里,村裡的第六十五代孫(當然這就沒有人考證了)介紹說,張騫的後代主要分布在城固的各個小村落里,全縣大約共有一千多人,幾乎都是世代都是農民,守護著這個地方。

1938年石虎剛出土的照片

--------------------------------------------

為什麼要做這些的考據呢?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想儘可能保證得到的故事細節是真實的,而從真實的敘事才能觸碰到一個人的情感。我總是認為不管古今,人性和感情都是共通的,這樣的體會才能拿得起來,放得到自己身邊。

他們是否心甘情願呢?一開始也許不是,一定有過很多的矛盾和不合適,生活給他們的太過預料之外,愛情的確是奢侈品。漫長相處的過程,就像平淡生活里的刺,張騫也有過拋棄背叛,那他們到最終相信婚姻嗎?故事大概已經給過了答案。我想,他們最終是心甘情願的。

當然,古時候無條件遷就、等待的價值觀早已不被接受,可是我覺得有一樣東西依然可以讓現在的情侶狗們眼淚盈眶,

那就是回頭之後你依然那麼柔軟吶。

畢竟我是想講一個愛情故事的,寫了這麼多,我想說的當然是

還是要相信愛情啊!

hhh,祝大家情人節快樂,或者遇到一段預料之外的愛情:)

Leao

2018.02.14

------------------------------------------

Ref.

《史記·大宛列傳》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典實和傳說: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張騫》

《魏晉南北朝時期張騫形象考述》

《張騫墓考古記述》

《淵鑒類函》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既然喝不下雞湯,那這碗喪湯想不想喝?
來訪者在諮詢中會感覺挫敗么——《心理諮詢十萬個為什麼》第二十七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