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年味,一個歷史的敘述

「春節」年味,一個歷史的敘述

春風明盛世,玉犬賀新年

它是大街小巷人來人往的熱鬧

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買年貨的喜悅

熱鬧、喜悅、歡笑、團聚......這些就像陳年老酒的香味時刻縈繞在每個人的身邊。狗年讓我們一起用眼睛細看,用耳朵傾聽,一起來感受狗年濃濃的年味。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七,春節將至。每逢這個佳節,人們總是對新的一年有很多美好的願望。

春節怎麼來的呢?

放假啦

在很久很久以前……

其實,我們今天都喜歡講,民俗。啥叫「民俗」呢?其實有三個標準:

1. 不怕重複。民俗就是不斷的再重複。

2. 發自內心。民俗是人們自發的行為。這個和紅頭文件沒關係。

3. 公眾行為。民俗不是一個人的行為。這體現為一種群體行為。

民俗

窗花

對聯

鞭炮

歷史傳說

神農氏

神農氏,是華夏太古三皇之一。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嘗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據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

傳說春節是從神農氏開始的。

「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上古的春節具有一種很濃厚的感恩萬物的味道。通過感謝百神上一年度的賜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同時伴隨驅病去災的功能。

先秦

春節的雛形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依據。例如,《詩經·七月》就吟誦:「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是說人們收穫之後,釀製美酒,慶賀豐收,孝敬老人。體現了一種很美的境界。然而,由於曆法在先秦還沒有統一,由此,春節的日子在當時也不是一樣的。

漢朝

西漢採用的方針是「修養生息」的原則。在此,社會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比較穩定。人們生活情趣高漲。一系列的節日逐漸形成。大概在公元前104年,《太初曆》正式啟用。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是中國古代漢族的第一部曆法。當時在世界上是最先進的曆法。其法規定一回歸年為一年。由於《太初曆》的發明,春節時間予以固定。當然,漢朝至南北朝,燃爆竹、換桃符、飲屠蘇酒、守歲等習慣逐漸形成。

唐朝

唐朝,新年習俗逐漸從祈報、封建迷信等神秘氣氛中解脫出來。這種以娛樂型、禮儀型的節日,說明了唐朝的開放。這種節日文化氣氛更加濃厚,更加具有歡娛的氣氛。

明清

明清時期,春節可能更多體現為一種禮儀性和應酬性。人們在大年初一,往往喜歡互相道喜。達官貴人互送名片,或者登門叩拜。平民百姓之間也常常相互拜年。春節的遊藝性也更加增大。例如,玩獅子、舞龍、演戲、說書、踩高蹺等等,都是在這個時期而來。應該說春節給人的吉祥如意和快樂的感覺更加大了。

互道祝福

翻閱歷史的文明,我們才能知道春節對每個中國人的厚重感。今年春節大假,可不能光顧得在麻將桌上哦。一定要享樂於這個歡樂的節日。多走走親戚和朋友,互相道聲吉祥如意。加深了彼此的交流,也是對來年的一種美好祝福。

2018

感恩有你

讓更多中國人知道春節的來歷,請傳出去!感謝對中華民俗的維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電影《奇蹟男孩》:生而為人不容易 你我生命都是奇蹟
「以前打擾了 以後不會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