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傑說郵:藥王孫思邈的「學醫療親」

文傑說郵:藥王孫思邈的「學醫療親」

在老百姓心目中,藥王孫思邈首先是一位令人膜拜的「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救星式人物。拯衰救危,醫濟天下,一心為著老百姓奉獻畢生的那種與天地日月同輝的蒼生大醫。

他也是中國古代科學家中,千秋萬世為人民所仰敬的,一位「大醫精誠」的尊者。

1962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紀念郵票,其中二枚就是專為藥王孫思邈所設計,一是「孫思邈像」,一是「醫藥」。建國以來,中國郵政發了二組八位古代科學家,藥王孫思邈就位列這八位之中。他不僅以號稱「藥王」的中國醫藥學家的身份,還以最早發明火藥配方的科學成就登上有「國家名片之譽」的郵票。

最為重要的是他對中國醫藥學之貢獻巨大,已不是一個「偉大」所能涵蓋;他不慕名利,心在民間,據《唐書》載,先始隋文帝「征為國子博士」,繼而唐太宗「將授以爵位」,後又唐高宗請做「諫議大夫」,他都固辭不受。三朝不仕的美名,使朝野仰慕,流傳百世。

唐太宗拜封孫思邈為「真人」,頌其為「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其醫德之高,醫術之精、學識之博、著述之豐,堪稱中國醫字史上的千古第一人。

但你還不完全清楚的是,藥王孫思邈還是一位事親至孝,名聞天下的「孝子」。 2014年中國郵政發行《中華孝道》郵票,其中第4枚就是反映孫思邈「學醫療親」的故事。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在缺醫少葯的鄉間,父親患了夜盲症,母親更是得了大脖子病。為了給父母親治病,他從小就立志學醫。待他學成行醫時,他有一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其中待求醫者「皆如至親之想」確實振聾發聵,響遏行雲,令人不得不嘆服。藥王孫思邈因而成為影響千年的一代名醫。

孫思邈「學醫療親」的孝行不僅是為父母行孝,他的孝行已超越了「二十四孝」,成為一種「醫濟天下」的天下之大孝。

孔聖人有:「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蓋天子之孝也。」意思就是: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儘力地侍奉雙親,而將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孫思邈雖不是天子,但他「醫濟天下」的天下之大孝,千百年來感天動地,就近乎於孔聖人口中的「天子之孝」,因而被後人尊為藥王。孫思邈的孝行被《中華孝道》郵票收入,其意義應當在此。

2017年5月筆者有幸參觀了孫思邈紀念館。走進巍峨寬闊的展館內,對我衝擊力最為震撼的就是從樓頂垂吊下來的四幅大字「大醫精誠」,這是對千古藥王孫思邈最為準確的評價和讚譽,仰而望之,肅然起敬。

傳說孫思邈活了141歲,自然又是一位聞名天下的壽星,還是一位養生方法集大成者。他的養生之術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和醫學家的養生理論,創造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備受病患侵擾,渴望延年益壽的人們如何去健康養生。

孫思邈故鄉的耀州有以他「藥王」名號命名的藥王山,也稱五台山。山之主峰北洞,雖不怎麼高,但登山之道卻筆直般陡峭,有以磬玉之稱的青石鋪就的141級台階,象徵藥王孫思邈141歲高壽。

我曾二十多次拜謁這座藥王山,攀登在這長壽之路上,心中感念著藥王孫思邈「真人高風垂千古」,拯衰救危,一心為著老百姓的精神不朽。

孫思邈紀念館內的展版上有「養生泰斗」「中華壽文化鼻祖」 這樣對孫先生的評語,令人注目。

作為一個長壽老人,他的長壽秘訣是:以科學精神,啟悟天下人,從中獲取養生健康知識,益壽考而添福緣。他將自己一生養生要訣總結成內涵豐富養生理論,千百年來為後世養生家所推崇。

有句俗話說:病都是吃出來的。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六講的是食療。第一就是節制飲食,吃八成飽。吃太飽了,肯定會染病上身。第二是注意到什麼節氣吃什麼東西。具體得看這個食物它含有什麼營養。孫思邈就對當時他能見到的一百五十多種食品,包括蔬菜、各種米面、各種肉類、各種奶類,作過說明分解,我們應當查一下做到心中有數。第三,進食時細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第四,主張飲食清淡,少食葷、腥,忌食生、雜。他力倡「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認為少食多餐益於身體健康。第五,講究營養平衡。不能過甜、過咸、過酸、過苦。「咸則傷筋,酸則傷骨」。尤其生活富裕時更需注意,以防心腦血管發生變異,讓肥胖、營養過剩的富貴病上身。第六,吃飯時精神狀態也很重要,尤其吃飯時不能生氣。

接著說養氣,實際也就是藥王孫思邈六字長壽術。即用口呼氣的同時配合意念輕聲黙念:「噓、呵、呼、咽、吹、嘻」六個字,分別排泄祛除六字各對應的臟腑的致病邪氣,用鼻吸氣補養五臟六腑虛損不足,因而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強體,延年益壽。

這六字長壽術是在《黃帝內經》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的養生長壽思想指導下,受《莊子?刻意》講的 「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這是孫思邈先生以陶弘景《六字氣訣》為基礎改編,經自己百年養生長壽實踐,傳給後世一套實用簡便的保健長壽術。

再說養性。他說:「善養性者,則治未病。」「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他主張治病須先治「心」病,治未病之病,不靠藥物,而在善於百行。百行就是人的各種行為,就是上述的「五難」。百行端正,則無需藥物也可以延年益壽。這就是養生先養性的實際意義。

孫思邈非常講究生活規律。說:四體勤奮,每天勞動。行醫看病,上山採藥。節制飲食,細嚼慢咽。食不過飽,酒不過量。飲後漱洗,睡不張口。這看似平常的5句話40個字的養生真言,高度概括了孫思邈的生活習慣,也概括了孫思邈在養生方面的重要經驗。

他還主張抑情節慾。認為過度情慾是患疾早衰的重要因素,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愁、少笑、少樂、少怒、少喜、少好、少惡行」。他還主張常欲小勞,認為鍛煉比營養、休息更重要,並把按摩、搖動肢節等全身運動作為養生要點。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養性序》中指出:養生之首,長壽大法,在於修行道德。「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

另外,孫思邈和他的父母及故鄉的老百姓一樣,在艱難惡劣的生活環境中,自己從小也是體弱多病,個人健康基礎很差。因為疾病,他久病成良醫,創造了一個長壽奇蹟。他以自己親歷親行,告戒世人:自己的壽考自己掌握,注意養生,人人可以長壽。

孫思邈認為健康長壽的人生才圓滿,沒有遺憾。他算了一筆時間賬:「吾常思一日一夜有十二時,十日十夜百二十時,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時,千日千夜一萬二千時,萬日萬夜,十二萬時,此為三十年。若長壽者九十年,只得三十六萬時。百年之內,斯須之間,數時之活,朝菌蟪蛄不足為喻焉。可不自攝生而馳騁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詐萬巧以求虛譽,沒齒而無厭,故養性者知其如此,於名於利,若存若亡,於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沒身不殆也」。

這需要人們細細去揣摩理解,對於不注意養生,透支過勞的人,或想等功成名就,老了再養生的人來說,是個十分善意及時和科學的警告。我們總是被七情六慾所困擾,總是輕視生命之珍貴。其實,一切身外之物只要和生命來比較,那就顯得微不足道。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二儀之內,陰陽之中,唯人最貴」的思想,他說:「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將其醫著命名為《千金方》,「千金」兩字內涵意味深長。以人為本、人命至重是中醫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和最突出的特徵。

從而我們明白了,長壽養生的重要,生命是人生第一位的。也明白了藥王孫思邈從「事親至孝」的一位「孝子」,到「醫濟天下」「天下之大孝」的蒼生大醫。其精神內核在於,他是一位本性至善,具有「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愛心;具有「唯人最貴」「人命至重,貴於千金」思想;具有待求醫者「皆如至親之想」醫德,「大醫精誠」「千古一人」的聖醫。

朱文傑:1948年生於西安,現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文史館館員。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傑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老西安記憶

長按

西北作家

長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西安記憶 的精彩文章:

朱文傑:樓觀與宗聖宮
朱文傑:靈山秀水樓觀台

TAG:老西安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