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外在青田過中國年

老外在青田過中國年

鑼鼓聲點越敲越密,兩條頭魚「紅珠」在前領隊,兩條「紅鯉」緊隨其後,後面的「鮶魚」「鰱魚」「草魚」「鯽魚」「田魚」等魚燈按陣列依次排開,時而起伏游曳、時而碰頭擺尾、時而上跳下竄、時而側身「泛白」,很是熱鬧。在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洞背村的三立堂廣場上,當地村民身穿紅衣,手執魚燈,上演了一場別出生面的魚燈舞。一旁觀看的國際友人們連聲叫好,迫不及待地接過魚燈,跟著師傅們學起了舞魚燈。

青田魚燈舞是青田縣的傳統舞蹈,每逢喜慶節會,當地群眾都以舞魚燈為樂。魚燈舞講究走陣,有鯉魚跳龍門、單連環、雙連環、鯉魚望月、單面鯉、雙面鯉、梅花陣等多種陣列。舞一圈魚燈下來,坦尚尼亞小伙柯少達已經有些微微出汗,他興奮地說:「魚燈很輕,跟著鼓點舞起來,魚兒像在水中游,非常有意思。」

這些身穿中國傳統服裝的外國朋友們,除了舞魚燈,還親手寫對聯、貼對聯、包山粉餃、練太極、學戲劇、吟誦古詩……在體驗中國傳統民俗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年味兒!

以僑作「橋」促交流

有著300多年華僑史的青田,目前有33萬華僑分布於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雖不是最多,分布範圍可稱得上是最廣,是中國第一僑鄉。華僑華人身份特殊,他們不僅以「擺渡者」的身份幫助中國人了解外國,也幫助外國人了解中國,青田因此成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鋒站。

正是基於這種華僑資源優勢,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麗水市委宣傳部、青田縣委、青田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這次「僑鄉中國年」系列活動,通過自主報名和華僑歸國同行等方式,邀請到了近80名來自希臘、美國、西班牙、迦納、荷蘭等20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2月9日至11日,外國友人跟隨當地人民,好好體驗了一把中國傳統民風民俗。

青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飛飛表示:「把外國友人請進來,讓他們感受真實的中國人、中國文化與傳統節日,可以帶給他們最真實的感受。哪怕是極小的一個細節,都會讓他們印象深刻。」

「百分百改變印象」

詹淼是旅居希臘20多年的青田華僑。這次回來過年,他還帶來了自己在希臘從事金融行業的好朋友查理。詹淼提及,查理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恰巧這次「僑鄉中國年」活動期間查理休假,於是便帶著他回到中國,回到故鄉青田,希望他能切身感受一下中國文化。

儘管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喜歡結交中國朋友,真正來到中國之後,查理還是感到了深深的震撼,直言「對中國的印象百分百改變了」。此次中國行,詹淼還帶著查理去了北京、杭州、義烏。中國城市的現代化、網路技術等的發達給查理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青田的體驗活動現場,查理又看到了中國的另一張面孔,感受到了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在寫春聯的地方,老師細心地從一撇一捺教起。查理雖然不認識中國字,也沒拿過中國的毛筆,但還是認真地在紅紙上寫下一個「福」字;廣場另一邊,查理和其他外國朋友們站在太極拳師父身後,一招一式認真地學;在打年糕的器具前,查理忍不住地打量。太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太多與希臘不一樣的民俗與風景,這一切都讓查理不斷地用希臘語感嘆「真神奇」。

中國年熱鬧開心

在「僑鄉中國年」的活動現場,有一個男孩特別吸引鏡頭。他叫夏波波,來自阿根廷,是活躍在微博、美拍、B站等中國視頻社交平台的美食博主。在一位青田粉絲的邀請下,夏波波也來到這裡參與活動。

在這次體驗活動的現場,不僅有查理這種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國際友人,也有像夏波波這樣在中國已經待上一段時間的老朋友。來到中國一年半,夏波波坦言,「我住在廣州市中心區域,平時見不到這麼多有意思的傳統事物。來到青田,才第一次見識了中國傳統的新年。」高高掛起的紅燈籠、門楣上貼著的紅對聯,還有各式口味的地方小吃,都讓他感到無比新奇。「第一次寫對聯有點難,但是我寫得很開心。中國的新年很熱鬧,你看,這裡的所有人都玩得很開心,我喜歡這樣的氛圍。」

「中國年熱鬧、開心」已經成為一個共識。約旦的牧沙說,「中國年的年味兒很足!」印度的蘇亞說,「我喜歡中國的過年氣氛,也常常跟我媽媽講中國的故事。」美國的何思華說,「大家都覺得中國文化很難,但其實只要親自來到了中國,中國文化就不難親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度驕傲人物——牛天明
日本景點遭塗鴉被噴中文「生日快樂」 日網民不滿:別再來日本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