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85期散文《歸去來兮話春聯》

第85期散文《歸去來兮話春聯》

聯,幾千年的中華傳統三十,「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人們早早就把準備好的對聯貼了起來。

在故鄉,貼對聯有這麼幾層意思,一是增添喜慶氣氛,表達人們對新一年的期盼與祝願;二是代表一種許可權和歸屬,比如某家新置的房產,不管住不住人,過年必須把對聯貼上;還有一層意思,故鄉有一個習俗,貼對聯後,要債的人再不能登門了,鄉人常說「不能見不得窮人過年」,就是這個意思,對聯一貼,鞭炮一放,就代表正式過年了。

然而,現代社會發展進程,卻把這一古老的文化傳統庸俗化了。大街小巷,千家萬戶,貼的都是印刷製品,內容雷同,沒有特點,貼對聯成了一種過年的程序。人們不問為什麼這麼做,只是別人怎麼做,我也怎麼做。現在的過年,大包小包買的不少,山珍海味吃的發膩,但出門看到牆上的對聯,喜慶之餘,多少總是覺得缺少點什麼。

小時侯大人給我們講過這樣的故事:過去鄉下人沒文化,過年不會寫聯,有的人家就用吃飯的磁碗底兒沾上墨汁,在紅紙上印個圓圈當對聯。後來,村裡有了幾個讀私塾的秀才,過年時人們請他們寫對聯,秀才盤腿坐在炕頭,別人磨墨遞紙,恭恭敬敬,紅紅的紙,香香的墨,村裡人里三層外三層,擠上一屋,那秀才儼然聖賢,臉上頗有風光,寫春聯是文人的雅事。

後來窮人家的孩子能上學了,那時的讀書就是基本的識字與寫字,學寫毛筆字是主要課程,一卷麻紙,一方硯台,寫仿描紅,自是一方境界。會寫毛筆字,會寫對聯,在那時就是文化人呢。

對聯展示了中國書法美學,貼出來人們說是誰誰的字,倍受人尊敬和熱捧,這是其一其二是深刻領悟對聯的訣竅,逢喜傷之事,編寫一副楹聯,表情達意,自有其非凡意義。有書法出眾者以替人寫對聯賺錢,每年也可得到不菲的收入;還有愛好楹聯的有心之人,每逢過年或紅白喜事,走街串巷,尋找發現較好的原創對聯後積累成楹聯集,被人們廣為流傳……但這一切,似乎在一夜間都消失了。

現在進入信息時代,小學生都能把電腦玩轉,可傳統的書法文化卻漸漸淡出了生活。小學不再開毛筆課、書法課,社會上更多的電腦代替了手工書法,大學生滿腹經綸,若讓其操作電腦,輕車熟轅;讓其寫幾個字,卻還滯留在小學水平。中國書法只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在書法界的象牙塔中生存,日漸與更多的人遠。

社會就是這個樣子,過去人們吃不到白面,因為麥子產量低,打不下糧食。後來麥子產量高了,人們不愁白面了,一日三餐皆可食之,卻有了轉基因技術,有了添加劑,有了高血壓、糖尿病,以至於許多人高價買雜糧來吃,雜糧食品成了三星級飯店的上等好飯。過去大家曾經為大棚菜改變四季蔬菜生產而喝彩,現在卻變成爭著買山野菜天然食品。過去人們買飼料雞蛋,現在土雞蛋要比飼料蛋貴上幾倍……所謂風水輪流轉也。

我們的許多傳統文化,實則是不應該在「傳統--庸俗--遺棄」公式中,走向終止的。除了寫春聯,還有如過年向長輩的跪拜傳統,我認為就應該延續。現在說起過年向父母長輩下跪拜年,許多人可能認為是可笑的事情,我卻認為一點都不可笑,偏偏這是一件嚴肅的禮節:人生在世,父母給予你生命,你難道不應該嗎?百善孝為先,連下跪都做不到,何談孝順?這不是形式,也不是害羞的事情,三叩九拜之禮是一種傳統,現在被人們遺棄,這是不應該的。現在的孩子,不懂感恩,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這是教育的缺陷,也是教育的可怕。記憶中,我的長輩是用壓歲錢、紅包來吸引孩子對長輩跪拜的,長大了,就應該懂得跪拜的意義,而讓這種傳統延續。

社會發展,和聯一樣,有多少傳統文化喪失,淪為流俗?有多少傳統文化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走向回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姑山往事 的精彩文章:

TAG:姑山往事 |